中國之中最孝是誰......百行考為先

2008-11-16 5:38 am
中國歷代有邊位男人可代表...孝子....這明譽

回答 (5)

2008-11-16 7:13 am
✔ 最佳答案
而中國歷代皇帝應該是〔舜帝〕父位傳子是國人習慣的政治權力交接模式,可是遠古時期的堯卻非以此種模式傳位,當時堯不傳位給自己兒子丹朱,而要諸侯和大臣替自己尋覓一位才德堪當重任的接班人,出身卑微,孝悌聞名的舜因而被幸運之神垂青.
 舜不僅身分卑微,而且非常不幸,他生母早逝,父親眼盲心窄,為其娶一狠心後母,生一頑劣弟弟,舜自幼飽受家人的欺凌,卻全無怨言,孝敬父母如故,關愛異母弟弟如故,從而聲名遠播,被諸侯和大臣推薦給堯.
 堯召見舜並進行面試,結果還算滿意,便把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也有人認為僅見一面,堯對舜的才能和品德,未必完全放心,嫁女之舉也非單純的賞識和恩賜,而是希望藉此手段,在舜的身邊安插親近之人,對舜的才能品格作進一步的監督和考察.
 儘管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舜仍沒有享受所謂駙馬爺的特殊榮耀,更沒有藉此接近政治權力,而是很快的告別堯,帶著娥皇和女英,坐著普通的牛車,顛簸著回家渭水河畔,過普通人的生活,剛到家,娥皇和女英就給舜出了一道難題,在拜見舜的父親時,姊妹倆欺侮老人眼盲看不見,只是故意弄出響聲,並不真給老人磕頭,舜立即對二女的不敬行為嚴正斥責,這非但沒有讓娥皇,女英不高興,二女反倒是因此確信舜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人,對他更是敬愛有加,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娥皇,女英和舜的夫妻情感不斷加深,二女替父考察舜的使命,同樣沒有間斷,夫妻相濡以沬,共同經歷平凡的日日夜夜,也一同承受來自各個層面的艱難和凶險,直至舜的言行舉止全部匯聚到堯的耳裡,堯對舜的表現完全放心滿意,從而結束考察,將其召至身邊輔政
 舜輔政時期的表現更為出色,最後順理成章地接替了堯的帝位.
2008-11-25 5:51 am
而中國歷代皇帝應該是〔舜帝〕父位傳子是國人習慣的政治權力交接模式,可是遠古時期的堯卻非以此種模式傳位,當時堯不傳位給自己兒子丹朱,而要諸侯和大臣替自己尋覓一位才德堪當重任的接班人,出身卑微,孝悌聞名的舜因而被幸運之神垂青.
 舜不僅身分卑微,而且非常不幸,他生母早逝,父親眼盲心窄,為其娶一狠心後母,生一頑劣弟弟,舜自幼飽受家人的欺凌,卻全無怨言,孝敬父母如故,關愛異母弟弟如故,從而聲名遠播,被諸侯和大臣推薦給堯.
 堯召見舜並進行面試,結果還算滿意,便把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也有人認為僅見一面,堯對舜的才能和品德,未必完全放心,嫁女之舉也非單純的賞識和恩賜,而是希望藉此手段,在舜的身邊安插親近之人,對舜的才能品格作進一步的監督和考察.
 儘管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舜仍沒有享受所謂駙馬爺的特殊榮耀,更沒有藉此接近政治權力,而是很快的告別堯,帶著娥皇和女英,坐著普通的牛車,顛簸著回家渭水河畔,過普通人的生活,剛到家,娥皇和女英就給舜出了一道難題,在拜見舜的父親時,姊妹倆欺侮老人眼盲看不見,只是故意弄出響聲,並不真給老人磕頭,舜立即對二女的不敬行為嚴正斥責,這非但沒有讓娥皇,女英不高興,二女反倒是因此確信舜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人,對他更是敬愛有加,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娥皇,女英和舜的夫妻情感不斷加深,二女替父考察舜的使命,同樣沒有間斷,夫妻相濡以沬,共同經歷平凡的日日夜夜,也一同承受來自各個層面的艱難和凶險,直至舜的言行舉止全部匯聚到堯的耳裡,堯對舜的表現完全放心滿意,從而結束考察,將其召至身邊輔政
 舜輔政時期的表現更為出色,最後順理成章地接替了堯的帝位.
2008-11-18 12:46 am
我會選擇漢文帝劉恒

他是皇帝之尊,
仍能下尊嚴,
事母至孝;
在母后生病時,
衣不解帶待奉左右,
這就是孝子的典範
參考: 我自己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裏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儒家《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孝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孝經·諫諍章第十五》:「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廣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論語》中,子夏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晚輩長保恭敬和悅的神色是最難做到的(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孝」字在《論語》中,一共見於14章。其中為孔子所言,且與孝的定義有關者,共有5章。


我認為是:顏回

他字子淵,一作顏淵,又稱顏子,孔廟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稱復聖,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門弟子中德行修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別的尊重。
2008-11-16 7:16 am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裏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
維基百科指出...儒家《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孝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孝經·諫諍章第十五》:「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廣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論語》中,子夏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晚輩長保恭敬和悅的神色是最難做到的(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孝」字在《論語》中,一共見於14章。其中為孔子所言,且與孝的定義有關者,共有5章...
由此可見孔子最孝,佢孝係因為佢係好多地方,係人面前,經常提到要孝,所以我認為佢係最孝(所以按理應該佢最孝)

2008-11-15 23:18:47 補充:
一個經常話孝既人按照正常都係孝既,所以我先有咁大憺既想法
參考: 資料出自:維基百科  其他:自己意見


收錄日期: 2021-04-29 19:06: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115000051KK020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