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給您香港有關住的資料。
住
1970’s
徙置計劃及政府廉租屋計劃,提供了大量居住單位給予有需要人仕,解決了居住需要。但徙置區居住環境擠迫,人口密集,產生大量青少年問題,更成為社會不安的源頭。這些問題,更為六七年暴動其中一個間接起因。政府意識到居住環境嚴重影響社會安寧,從頭做起,希望改善居住環境,不但有助安定社會,亦能製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
一九七一年,麥理浩爵士來港履新,亦注意到香港居住問題。麥理浩爵士在一九七二年發表了「十年建屋大計」,希望在一九七三年至八二年的十年內為一百八十萬香港居民提供設備齊全及合理環境的居所。為了落實這計劃,政府將徙置事務處、屋宇建設委員會及部份小型興建公共房屋組織合併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徙置區、廉租屋村及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屋村外,還負責興建超過十個屋村,為一百八十萬居民提供住所。
1980’s
八十年代公共屋村數量大幅上升,除了因為實行麥理浩爵
士的「十年建屋大計」外,需求量增加亦促成大量屋村落成,
其中大部份屋村皆位於新市鎮區域。
住屋歷史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iawebsite_hongkong/a.JPG
圖﹕一九一五年九龍寨城
--1940
有部份香港人居住在唐樓和石屋(圍村)。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iawebsite_hongkong/a2.JPG
圖﹕街道旁的上居下鋪唐樓
1945-1950
木屋、寮屋
香港二戰以後,大量內地移民湧入香港,全港人口由1945年的60多萬,激增至1950年的230萬。香港本地住宅數量有限,且遭戰爭破壞,因而房租高昂,房屋奇缺。許多居民只好在山坡或空地上用鐵皮、木板搭建木屋居住。當時就有約四分之一的港人居住在木屋區。可是,木屋區抵禦天災的能力極差,稍有不慎,便引來「火災」,時人亦謔稱火災為「無牙老虎」,喻其危險。木屋區尤以石硤尾及調景嶺的木屋區規模最大。木屋區的居住環境狹小差劣,沒有自來水,居民需要帶著大小水桶到街上的公眾水喉輪水。電力方面,居民自行駁電,但電線接駁時有問題發生,容易造成火警。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iawebsite_hongkong/a3.JPG
圖﹕木屋區和水上木屋
1951
11月21日,九龍城東頭村大火,一萬多人喪失家園。
1952
4月30日,九龍仔大坑西大火,焚毀木屋近2,000間,兩幼童酣睡中被燒死,災民達7,000餘人。
11月28日,九龍石硤尾村大火,燒毀民房 300多間,災民4,000多人。
1953
1月13日,九龍何文田村大火,兩小時燒毀木屋1,600多間,燒死嬰兒1人,災民16,000餘人。
1月26日,九龍塘萬香園木屋區大火,燒毀房屋200多間,災民2,000多人。
2月24日,九龍城東頭村木屋區大火,燒毀房屋300多間,2,000多人流離失所。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iawebsite_hongkong/a4.JPG
圖﹕寮屋區
12月24日,石峽尾寮屋區發生大火,火災波及石硤尾村、白田村、窩仔村、百步梯村、白田村大街及大埔道村。大火令到五萬多人痛失家園。政府為了安置災民,在深水?興建了簡陋房舍,這些房舍後來以當時工務局局長命名:「鮑寧平房」。這些房舍只屬臨時性措施。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iawebsite_hongkong/a5.JPG
圖片參考:
http://hk.geocities.com/iawebsite_hongkong/a6.JPG
圖﹕石硤尾徙置區
1954
這是香港公型房屋重要的一年。
4月,香港政府設立了屋宇建設委員會(和現時房委會雷同-下稱屋建會),以為當時的「白領階級中的低薪者」,如教師、記者、公務員及小文員等等人士,興建一些水準較高而租金較低廉的單位。屋建會為當時的香港市政局的一個機構,負責屋村問題的決策工作,所有市政局議員都是該會的當然成員;而其執行工作,則由市政事務處屋宇建設處負責。屋建會的廉租屋村,一概由該會內部的樓宇設計部或聘請私人公司負責,這是因為當時的香港政府工務司署忙於應付徙置大廈的建設工作,而無暇為該會設計樓宇。該會屋村的入住資格,除了要自行申請外,申請人的入息也有上限和下限。初時規定申請人的入息須為四百元至九百元;及後放寬至四百元至一千二百五十元。基本上,初時該會之各個屋村是不同設計的,這和當時差不多一樣的徙置大廈和政府廉租屋相比,的確是很有特色。不過由馬頭圍村開始,不難發現屋建會屋村大廈的設計已走向一致的風格。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2008-11-15 21:35:33 補充:
餘下的資料可到︰
http://hk.geocities.com/iawebsite_hongkong/Untitled-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