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孔子語錄 <<論語>>
這六則語錄主要體現了孔子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的的見解,高移意賅,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一則說明既要勤奮學習,又要享受學習的樂趣:按時溫習鞏固所學到的知識,有同樣好學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研究學問,都是令人高與的事情;如果別人不了解自己的學識為人,也不要氣惱,要保持謙和的心態。
第四、五、六則進一步闡明要謙虛、好學、從善如流的道理,在學習上永遠沒有可以自滿的時候,不懂就要問,某方面不如你的人很可能在別的方面是你的老師,對別人的長處要學習,看別人不好的地方自己也要注意和反省改正。
第二、三則主要是說明 "溫故知新" 、"學" 與 "思" 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問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反思的過程,只顧埋頭苦讀、不注意思考提高固然不行,想得很多而不踏踏實實掌握基本知識,到頭來效果也不會好。
這些論述含意深刻,富有哲理性,兩千多年來一直是鞭策人們學習進取的格高警句。
<<無題>> 李商隱
這是一首哀怨淒婉的愛情詩,是千古傳誦的名作。第一聯是寫兩人的愛情雖遇相隔,但感情仍很深厚。主人公的情感與暮春淒清的景象和諧地融為一體。第二聯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雙關,明寫春蠶和蠟燭,實際寫的是人,是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對戀人的思之切、愛之深、情之堅定。第三聯由己及人,設想戀人思念仔的情形。尾聯是寫抒情主人公在無奈中藉助於神話傳說以表達自己的無盡思戀。詩歌以美麗而朦朧的語言表達哀婉而深沉的感情,給人以無盡的回味。
<<魚我所欲也>> 孟子
在這篇文章裡,孟子闡述了"捨生取義""的主張,批判了見行忘義的行為。生命誠然可貴,而高尚的道德行為是更為重要、更寶貴的,當 "生" 和 "義" 不能兼得時,應該有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孟子認為人本來就有羞惡廉恥之心,他在文章一開始就以魚來比喻 "生" ,以熊掌來比喻 "義 " ,由 "捨魚而取熊掌" 推導出" 捨生取義"的道理。孟子進一步指出,這種重義輕生的品德人人都有,包括面臨死亡威脅的行道之心和乞丐也都有,非聖賢所獨有的,說明它是人類普通追求的高尚品德。有些人為了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和別人的感恩戴德就見利忘義,接受高官厚祿,孟子對此進行了尖銳的批評,認為這是失了重義輕生的本心。
本篇允分顯示了孟子散文的特色,以生動的比喻和巧妙的類比論證,深入淺出地說明了 "捨生取義" 的道理,然後用對比手法層層推論,將生與義、利與義的關係啤闡發得淋漓盡致,從而令人高服地得出應該重義輕生、不能見利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