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背越式跳高」

2008-11-13 12:27 am
背越式跳高時,重心有那個部分,另外,個頭使唔使撞落塊墊道?

回答 (1)

2008-11-22 1:04 am
✔ 最佳答案




一、助 跑



佛斯貝利式(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採取圓弧形,而非直線形。促成身體旋轉以背部過竿是採用圓弧助跑的主要因素。

二、起跳
起跳是決定高度的關鍵,將水平動量改變為垂直動量,僅留部分水平動量過橫竿。 從力學原理來看,起跳是向前的力量與起跳腿前撐時得到的反作用力所造成的向上合力。起跳是從助跑的最後一步擺動腿支撐成垂直部位開始,到起跳腿躍離地面瞬間的動作。
佛斯貝利式的起跳速度因較長助跑距離,以及較快的速度而較為迅速,加快的起跳速度,增加垂直動量速度,以獲得較高的高度。
1.起跳腿踩地:
助跑倒數第二步時,起跳腿後蹬迅速有力,擺腿迅速前擺,落地時有力向下靠近身體重心投影點,以前腳掌著地;立即屈曲膝關節緩衝,骨盆很快地前移,身體重心軌跡沒有明顯下降,身體保持向內傾斜的姿勢,傾斜來自於髖部的帶動。隨後起跳腿邁出,擺腿用力後蹬,推動身體迅速向前,沒有明顯的髖部動作,上體也沒有明顯的後仰,起跳腿大腿前振擺,並以膝關節為中心,迅速伸出小腿,使腳順弧線的切線方向全腳掌踩在起跳點,身體仍然保持內傾的趨勢,腳尖和身體方向一致。
2.起跳腿撐頂:
起跳腿著地後,膝關節受到衝量的壓迫而彎屈,加長時間以緩衝力量,由於助跑之較快速度,因此膝關節要以較小的彎屈約 140-150 度才能迅速躍起,身體重心較高。擺腿大小腿行同屈之原理而大小腿相靠近,以較小的半徑來加速角速度。兩臂同時向後引,後隨擺動腿一起向上前方擺動,起跳腿之撐頂較小。
3.蹬伸起跳:
弧線助跑藉著重心內傾來克服離心力,身體產生了旋轉動力。當起跳腿踩在起跳點時,擺動腿屈腿擺過起跳腿後,起跳腿開始蹬伸,肩軸與髖軸均繞縱軸與矢狀軸旋轉,擺臂和伸展軀幹的協調有力蹬地,將身體從傾斜轉為垂直,加上擺動,膝關節內扣,向起跳腿一側肩的方向擺動,使身體各部位加入旋轉,增加了旋轉力量,使身體在起跳後能順利轉成背對橫竿。圖 5-9,一般的運動員均忽略了雙臂之向上助擺,以及肩、髖、膝、蹠轉的貢獻,因之垂直速度較小。

三、空中姿勢
1.倒體:
佛斯貝利式的倒體很明顯是繞橫軸和矢狀軸等二軸的旋轉,相對的繞縱軸的動量較小。因此,上身產生倒體來帶動身體過竿。
2.空中產生的動作:
起跳離地後,身體伸直的往竿上方向伸直,同時身體扭成背向之姿勢,如圖 5-9 c.d 之姿勢。雙臂放鬆,軀幹扭轉與雙臀成較自然的一條線,雙眼從左肩上方注視橫竿,保持身體姿勢之控制,膝彎,然後快速旋轉,促進倒體動作。空中旋轉體軸,背向竿,下額向內縮,身體維持放鬆。當身體到達最高點時,重心在橫竿上,上體成仰臥反弓身姿勢,大腿與地面平行,大腿與小腿約成九十度。繼續旋轉背,伸直膝蓋,雙小腿與足部過竿,同時兩臂由體側緩緩擺至頭頂上,雙眼一直斜視橫竿至完成落地動作。

四、落地動作
佛斯貝利式身體著地部位並非手腿關節部位,而是整個背部著地,雙手和雙腿則在背部上方。


2008-11-21 17:33:29 補充:
圖 5-9 可上
http://www.swcs.edu.hk/info/teaching/subject/pe/taeching_Pe/%E8%B7%B3%E9%AB%98.htm


收錄日期: 2021-04-11 16:51: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112000051KK009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