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所謂天灸療法,是中醫傳統醫學外治法中的一種,即在“三伏”天及“三九”天利用辛溫助陽藥外貼於人體特定的穴位或患處,利用藥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膚的充血,甚至起泡,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調動機體免疫功能,達到治療疾病、溫肺逐痰、健脾補腎的作用。在傳統農曆上“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在三伏天採取天灸療法,稱為“三伏灸”。(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天),而且是陽氣最旺的三天,加上這時候人體陽氣旺盛,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較佳。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三九”天採取天灸療法,稱為“三九灸”。從冬至日起,每隔 9天貼藥,直到 27日後,便完成了“三九灸”的療程。在“三九”天行天灸療法貼敷穴位,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起到強壯臟腑,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中醫《黃帝內經》有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病冬治,冬病夏治” 的說法。夏天的三伏灸與冬天的三九灸正是根據 此原理來治病和保健的。兩者治療機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異在於藥物的配置和時間的差異。每年冬天進行 “三九灸” 來加強和鞏固三伏灸的療效,是對 “三伏灸” 的有效延續和補充。“三九灸”與“三伏灸”相配合,陰陽並調,夏養三伏、冬補三九,通過這種穴位貼藥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其療效相得益彰。因此,天灸療法可治療多種反復發作的過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虛感冒咳嗽等病,對其療效最佳;其次對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頸肩腰腿痛、痛經及兒童反復長期咳嗽,反復呼吸道感染,小兒虛弱多病、體質偏寒、氣血虛弱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和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