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阿里山今次受災既情況好嚴重,小火車亦因此而駛。我朋友係颱風後幾日冒險去咗阿里山(因已訂好民宿),山上被吹到亂晒,係冇小火車既情況下,只可訂旅遊巴。
不過如果你係3月去的話,應該冇問題架啦﹗畢竟阿里山係台灣重點既觀光點,所以會盡快恢復原貌。以下既報導希望你可以放心去阿里山盡慶一番﹗
秋高氣爽 阿里山五奇向遊客招手
圖片參考:
http://l.yimg.com/tw.yimg.com/i/tw/news/masterhead/cna_t.gif
更新日期:2008/11/08 09:07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八日電)阿里山以日出、雲海、森林、鐵路、晚霞等「五奇」聞名於世,其中的雲海名列台灣八景之一,除了森林遊樂區之外,山區還有許多美麗景點,時值秋高氣爽季節,目前上山旅遊正是時候。
我們經常聽人說「阿里山的日出很美」、「阿里山的雲海很壯闊」,但事實上,台灣並沒有「阿里山」這座山;世人所稱道的阿里山,是由石水山、大塔山、萬歲山、祝山、尖山等十八座山所構成,統稱「阿里山」,但這其中並沒有「阿里山」這座山。
相傳阿里山是由鄒族勇士「阿里」上山打獵、無意中發現的,因此為名。但根據專家研究,在鄒族的傳統姓氏與人名稱謂中,並無「阿里」這樣的發音,因此「阿里山」到底是怎麼來的?還有待專家學者繼續研究。
目前指的「阿里山」,一般是指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也就是日治時代開發的沼平、祝山一帶,但這是狹義的阿里山;廣義的阿里山則是泛指嘉義縣「阿里山脈」所涵蓋的範圍,行政區域包括阿里山、竹崎、梅山、番路等鄉鎮。
阿里山鄉過去被稱為「吳鳳鄉」,是嘉義縣唯一的山地鄉,全鄉面積廣達四百二十八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但人口數只有六千多人,只佔全縣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一點五左右,境內有五個平地村、七個山地村,是鄒族原住民的居地,地廣人稀,聚落分散。
鄒族原住民最初定居在諸羅山社,也就是現今的嘉義市及週邊的白河、社口、番路、鹿麻產一帶,後來漢民族不斷移入,才逐漸遷居至山地,首先聚居在達邦及特富野兩地,後來分散至樂野、來吉、里佳、山美、新美、茶山等部落。
日治時代,阿里山分為三十五個番社,由特富野社汪姓頭目為首管理,直到民國十二年才隸屬於台南州嘉義郡,設置嘉義辦事所;此後因阿里山伐木的興盛,才有平地人遷入居住。民國三十五年設置吳鳳鄉公所,民國七十六年為了打破「吳鳳神話」迷思,才改名為阿里山鄉。
阿里山是台灣三大原生林之一,林地面積廣達三萬餘公頃,是台灣森林的寶庫,森林中以扁柏、紅檜、華山松、鐵杉等林木為主,整個區域涵蓋熱、暖、溫、寒四個林帶,林相非常豐富,日人為了開發阿里山區的森林,於是修築阿里山鐵路以方便搬運木材。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開發,可以溯自清光緒末年(西元1904年),當地由於空氣清爽、夏季氣溫較平地低攝氏十五度左右,因此自日治時代以來,就是日本皇族在台的避暑勝地,先總統蔣公也曾多次上山避暑,山上建有貴賓館,也就是後來的「蔣公行館」,目前已開放供人參觀。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景點頗多,除了「五奇」之外,還有姊妹潭、高山博物館、樹靈塔、慈雲寺、受鎮宮、三代木、象鼻木、永結同心樹等,每年三、四月間的櫻花季,漫山遍野盛開的日本櫻花,美不勝收,動輒吸引數十萬人次上山賞花。
除了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外,在阿里山鄉的東北角,有豐山風景區,是新近掘起的後起之秀,著名風景點包括花崗水上青、蛟龍大瀑布、石夢谷、仙樹抱石、萬根樹、石盤谷瀑布群、石龜望月、竹林仙壁、梅花嶺等,風景秀麗,被喻為「阿里山的明珠」。
在阿里山鄉西南端,有因保育(魚固)魚而聞名的達娜伊谷風景區,當地是鄒族傳統漁場之一,行政區域屬於山美村,村民為了保育水源與溪中魚蝦,自行奉獻出家族漁場,由族人日夜巡守保護,風景區內綠蔭扶疏,溪中魚蝦成群,令人嘆為觀止。
在阿里山鄉南端的里佳村,也自成一個風景區,區內有四個登山口、二十五處景點,較著名的景點包括:烏奇哈大瀑布、天地眼、風流洞、蘭花山、一線天、密谷瀑布、嚼嚼斯原始林、多陽山等,其中的嚼嚼斯原始林內,棲息有大批被保育的「國寶鳥」藍腹鷴。
而來吉部落則位於鄒族「聖山」的塔山下,當地有斯比斯大斜壁等景點,與豐山、瑞里、草嶺等風景區連成一線,可供遊客一天至多天的遊程;至於樂野的茶園、楓林、湖底,新美的達鼓布奴溪,茶山的天然火洞、石灰岩洞穴、蝙蝠洞等,都是值得一遊的風景據點。
時值秋高氣爽時節,正是阿里山區柿子盛產期,除了傳統的水柿(牛心柿)之外,山區農民近年來從日本引進的甜柿,混植在高山茶園之間,果實碩大,香脆甜美,遊客此時上山,正可大啖甜柿,誠乃人生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