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管仲(約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諡號敬,史稱管子,出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縣),春秋時代的政治家,哲學家,周穆王的後代。《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憲問第十四)也有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傳》也有一些分析。
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發現管仲有才能,交為好友,經常和管仲往來,管仲常佔小便宜,鮑叔牙並不引以為意,反而處處為他設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齊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孫無知篡位。前685年春天,齊國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管仲射箭中了齊桓公的帶鉤,齊桓公裝死,騙過了管仲。後來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莊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
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孔子曾言:「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司馬光說:「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司馬遷〈管晏列傳〉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管仲世所謂賢臣, 然孔子小之。 豈以爲周道衰微, 桓公旣賢, 而不勉之至王, 乃稱霸哉? 語曰:將順其美, 匡救其惡, 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hope i can help u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