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種螄蚶好味d?

2008-10-30 5:01 pm
印象中小時候見過細細粒的,但最近見過d巨形螄蚶,想知道那一種鮮d,好味d?

巨形螄蚶是否養的?

回答 (2)

2008-10-30 9:34 pm
✔ 最佳答案
大多數的貝類食物都是飼養的,哪種比較好味很難說,但是最好是避免食大隻的海鮮,尤其是貝類,因為所有貝類都靠過濾海中的微生物為生的,愈大隻身體愈多有害金屬或污染物,而且太大隻的貝類的肉都偏靱,所以都是吃一中型的貝類比較安全d。
2008-10-31 8:15 am
蛳蚶(司奄)
主要産地: 汕頭、汕尾是潮州的特色海產

海鮮特點: 殼表面是暗褐色,殼內面是白色,肉紫赤色,蛳蚶多生活在沿岸淺海泥中,天然繁殖外,也可用人工養殖,你看見的巨形螄蚶可能就是人工養殖的
由於蛳蚶血液中含血紅素,因此蚶肉呈紅色。潮州人愛吃蛳蚶,只用滾水一燙便吃,他們說可以補血。
潮州人習慣稱“蛳蚶”單稱爲“蚶”,我們廣府人則稱它爲“蛳蚶”。
它生長在中國沿海及東南亞各地近陸的淺海泥沙中,閩粵還有用人工種植的,養殖場稱爲“蚶田”。
蚶屬於軟體動物的“瓣鰓類”,它的介殼形狀,作心髒形,兩殼質厚而隆起,左右同形,表面有壟溝,如瓦屋棱,約有三四十條,均由殼嘴而散射。
肉柱紫赤色,多血,味極鮮美,嗜好之者,把它視作廉價的補品,下酒的佳肴。
潮州、漳、泉和其他沿海各地的人,都有吃蚶和以蚶祭祀先人的風尚。
清明掃墓,他們子孫在墳墓上共享祭品時,往往先要食蚶,食完還把蚶殼散置於先墓之上,以示富貴豐隆。
不過,三月食蚶,已是蚶之末造了,其最當令時候,應在寒冬十一,二月之間。
潮州人認爲應推“珠池赤蚶”,因它大而肥,肉嫩而脆,稍有鹹味。由此可知“蛳蚶”大而肉肥厚會較為鮮味
潮州除夕圍爐,蚶是缺少不得的食品之一。由于蚶殼相磨所發的音響,極似銅錢聲音,所以兒童稱蚶殼爲“蚶殼錢”。
除夕食蚶,意取金錢衆多,反複可數的意思。這和我們廣府人新年食大蠔豉而稱“發財好事”,是同一風俗的,
都是寄托“年勝一年”的祈願,不能盡以迷信目之。
其實蚶到冬月,是最肥美的大造時候,人們喜歡在此時飲酒食蚶,是自然不過的事。
有一些地方沒有蚶産,未曾見過食蚶的人,初見時,看到掀開蚶殼鮮血淋漓,肯定它必味腥難食,因而不敢染指,及至他吃了一兩顆之後,這才點頭稱善,更番尋味。
浙江一帶以及上海館子中的食法,多配以浙醋姜絲、麻油等,但潮人的配料卻是“三參醬”(即辣椒醬、梅膏醬、酸醋),再加糖和蕪荽等物,掀而點食,實在是十分可口的時鮮。
燙蚶要有一定經驗,燙得太熟,則蚶殼裂開,肉呈蒼黃而幹癟無血,這樣食起來,就大失原味;如果燙得不夠火候,則蚶殼不但難以掀揭,而且掀開了,肉柱粘在殼的兩邊,食起來也略帶腥味。
如果按照下面這個方法來做,則相信可以火候適中:做時先將蚶洗去泥沙,濾幹放在鐵鍋裏,另燒開水至起泡有聲,但未煮熟,把開水迅速倒入蚶中,焗約三分鍾,即把水濾去,但可以取食了。
有人喜歡把洗淨的蚶,逐顆用鐵筷夾住,放在炭爐上煨食。這種食法,自然比水焗好味,但手續頗爲人忽略的,是蚶殼掀開時,往往有一小塊沙泥附在肉柱邊,食時應加留意,輕輕將其抹去,免至將其吞入肚內。


收錄日期: 2021-04-25 23:26: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30000051KK0028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