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成因: 美國由於樓市泡沫爆破, 造成很多樓按斷供, 做成次按債券問題. 銀行和政府未有處理好事件, 多間金融機構出現問題. 其中雷曼倒閉, 把金融問題帶到全世界.
影響: 多國金融體系受沖擊, 人心虛怯. 經濟急劇下滑, 銀行失去互相. 結果政府要入市干預.
解決方法:
目前的方法: 各國央行入股有問題的銀行和提供存款或同業借貸的擔保
理想的方法: 各國去美國買下樓房托返高個樓市, 同時迫令美國政府破產和被接管
2008-11-09 18:34:22 補充:
古人說:「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儘管美國國會通過了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可惜風暴已起,海嘯已成,救市方案已無法挽狂瀾於既倒;正如「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一樣,一切為時已晚。
2008-11-09 18:34:42 補充:
美國股市周一上演了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道指一度重挫逾八百點,其後跌幅雖收窄,收市時仍跌了三百六十九點,一萬點關口失守,創下四年來新低。在美股拖累之下,全球股市亦普遍下挫,日本股市一度跌破一萬點,收市創五年新低。只有澳洲股市在大幅減息的刺激下,才略為反彈。種種迹象顯示,在美國通過救市方案後,金融市場依然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人心依然極度虛怯。可見今次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比人們想像的嚴重得多、深遠得多,絕不是一個救市方案所能解決。
繁榮終結 前景悲觀
。
2008-11-09 18:34:53 補充:
最新一期美國《時代》周刊以「這是繁榮的終結嗎?」為封面故事,對救市方案的成效提出質疑,認為在可見的未來,美國經濟不可避免將愈來愈壞,其深層次的問題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到解決。而另一項網上調查更顯示,只有百分之二十四的人認為救市方案能將美國經濟救出泥潭,大部分人對前景感到悲觀。美國有經濟學家甚至指出,雖然救市方案可以救活一些垂死的銀行,但更多銀行恐怕活不過明年,預料明年美國可能有超過一百家銀行倒閉。
2008-11-09 18:35:04 補充:
事實上,目前全球經濟就如一個患了重症的病人,一般的治療是無濟於事的。澳洲央行昨日果斷地將利率下調一個百分點,幅度之大,實為罕見,儘管大幅度減息未必能真正解決問題,但至少給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讓人看到當局的救市決心。此外,歐盟已召開兩次高峰會,表示將採取一切措施救市,估計可能會跟隨澳洲減息。金融界人士相信,中國也會進一步減息,防止銀根緊縮造成經濟死火。
2008-11-09 18:35:17 補充:
毫無疑問,金融海嘯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災難,其負面影響必將陸續浮現。各國政府為了撥亂反正,紛紛放棄自由經濟原則,積極出手干預市場,並通過全球合作,希望能夠化解危機。只有香港政府例外,他們面對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依然滋油淡定,老神在在,不能不令人嘖嘖稱奇。
2008-11-09 18:35:30 補充: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先兆,同樣地,這場金融海嘯並不是突然而至。起落興衰,本是經濟發展周期中的常態,市場上過去曾有「逢七必災」的說法,意思是說大約每隔十年全球經濟就會出現一次重大危機,而歷史已證明這並非無稽之談。譬如一九八七年全球股災,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而此次金融海嘯也發端於二○○七年爆發的美國次按風暴。事實上,我們過去曾多次提醒當局,切莫被一時的繁榮表象所蒙蔽,必須吸取以往的教訓,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作好防範金融風暴的準備。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特區政府只顧沉醉在「二十年來最好」的美夢中,對所有善意提醒充耳不聞,遑論作出任何有效的預防措施。
2008-11-09 18:35:39 補充:
眾所周知,香港經濟來來去去只是依靠金融、商貿、旅遊及物流業的所謂四大支柱,遺憾的是,時至今日,物流業的優勢已經大不如前,商貿服務更是日薄西山,即使得益於內地開放個人遊而一時興旺的旅遊業,亦已開始呈現疲態。百業凋敝之際,只剩金融業在獨撐大局,如今一場海嘯來襲,連金融業也搖搖欲墜。人們想知道的是,香港經濟還能靠甚麼來支撐?
2008-11-09 18:35:49 補充:
早在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有識之士已不斷提醒港府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必須發展多元化經濟。例如當年有商界人士建議善用河套地區發展加工產業,以改變香港經濟過於單調的弊端,無奈這種善意的建議竟招來時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相關)反唇相稽,說甚麼「香港沒可能回到穿膠花的年代」云云。
獨沽一味 坐以待斃
2008-11-09 18:36:00 補充:
正因為港府剛愎自用,鼠目寸光,香港才會走到今天這種無險可守的境地。事實上,相比起經濟發展多元化的新加坡、台灣及南韓,香港在亞洲四小龍中承受金融危機的能力最弱。到了今日,香港經濟的單調虛弱,恰恰成為本地經濟發展的致命弱點,一場金融動盪,便可導致消費疲弱、失業回升、民生困頓的連串惡果。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金融海嘯已鋪天蓋地而來,曾俊華才如夢初醒,說開始感覺到有風來了,要在窗戶「貼膠紙、釘木板」以作防範。我們倒想問問曾俊華:香港如今連膠紙和木板都沒有,靠甚麼來抵禦這場海嘯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寒冬?
2008-11-09 18:36:10 補充:
更不堪的是,港府不但對這場金融海嘯全無準備,即使是海嘯發生後的補救措施,亦是一塌糊塗。時至今日,除了金融管理局推出所謂「任五招」之外,人們再也見不到當局採取過甚麼措施。就在九月初,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相關)仍信誓旦旦強調「金融風暴不會重現」,其後知後覺、麻木不仁,比曾俊華更甚。常言道,「弗備難,難必至」,陳家強盲目樂觀的預測言猶在耳,發生在香港的,卻是比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更嚴峻的金融海嘯。
2008-11-09 18:36:42 補充:
事實上,在金融海嘯的威脅之下,各國政府都採取積極措施補救,唯獨港府甚麼都不做,也做不了。比如澳洲可以大幅減息,香港卻受制於聯繫匯率制度,自綁手腳,動彈不得。其實,訂立於一九八三年的聯匯制度早已屢遭詬病,商界、學術界人士不斷建議當局因應時勢,改變聯匯制度,例如改為自由浮動、與多種貨幣掛鈎等,無論採用哪一種辦法,都好過一成不變,坐困愁城。然而港府對這些建議一概充耳不聞,不斷推出「聯匯行之有效」等似是而非的謊言來推搪民眾。
2008-11-09 18:36:46 補充:
揭開他們的謊言,不外乎特區官僚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足夠勇氣與魄力檢討聯匯制度,更加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和責任。正因上述心態作祟,港府官員只懂墨守成規,坐以待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的開首詞,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的情況,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不見了三個,被稱為天之驕子的金融界精英被波濤淹沒,當然,同時被淹沒的還有港府無能庸官。只可憐七百萬市民,面對這場洶湧而至的大海嘯,逃無可逃,避無可避,只能聽天由命
2008-11-09 18:59:20 補充: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