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秦王嬴政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定尊號「始皇帝」。他還下令統一文字度量衡,取消分封諸侯制,改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降服周邊民族,還盡興一連串大規模建設。這時是秦代的全盛期。
評價秦始皇
勞民傷財 積民怨
秦在歷史上,雖然有很深的影響,但立國只有十五年就滅亡。主要原因是實行暴政,人民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條件,反而比以前更痛苦。修長城、巡視天下、蓋宮室陵寢等等,更使人民負擔加重。尤其修築長城,徵調千百萬人,經過多年艱苦勞動,死亡無數生命,才修建成功的。正如古人詩云:「嬴政馭四海,北築萬里城。民命半為土,白骨亂縱橫。」可想見當時對百姓造成多大的影響。其次,六國的人民,對於國家滅亡的痛,更是強烈。毀滅六國文物制度,拆除六國城池,無不使六國國民隨時隨地想要消滅秦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聽信小人,民不聊生,趙高專權,不但沒有放棄暴政反而更暴虐,終於滅亡。
追逐私慾 好大喜功
秦始皇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慾和安排身後的歸宿,徵調了數百萬民工,大肆修築宮殿和陵墓。宮殿以阿房宮(今陝西西安阿房村)最著名,東西五里,南北千步,規模盛大,直到秦始皇死時都未建好。而他為自己精心策劃的墳墓──鸝山陵先後修了三十六年,到他死去時才勉強竣工。近年來在它東面發現了大型兵馬陶俑坑,內有武士俑約七千個、駟馬戰車一百多輛、戰馬一百餘匹,以及數千件各式兵器,被中外人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
刑罰嚴苛 不修德政
秦始皇時的刑罰非常嚴苛,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從湖北出土的秦簡中可以看出,秦的刑法名稱就有貲、笞、遷(流放)、耐(剃去須鬢)、髡(剃去頭髮)、黥(在面上刺字)、劓(割鼻子)、鋈(斷足)、斬左趾(砍左腳)、宮或腐(男子閹割,女子幽閉)、戮、磔(分裂肢體)、棄市等等。而秦二世即位後,更加變本加厲,更加殘暴,以“殺人衆者爲忠臣”,各級官吏都是奉行這種刑法的劊子手。但是諸多嚴酷的法律,並沒有使秦時的社會穩定、百姓生活安定,相反卻使各階層的人們特別是普通百姓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災難,無辜被殺,冤獄橫生,社會不寧,出現了“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的情況。秦的江山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就消亡了,究其原因與其嚴苛的法律也不無關係。
老子講過“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孔子也曾經說過:“用政治法令來引導百姓,用刑罰來約束百姓,百姓可以免于犯罪,但卻沒有羞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引導百姓,用禮儀來約束百姓,那麽百姓就會有羞恥之心,並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可見,法律只是政治的工具,但不是決定政治清濁的根源。
不妨看看幾千年後的當代中國。法律是越制定越多,也越來越細化和嚴苛,而且出現了衆多的酷吏,但社會卻沒有越來越安定。不僅盜賊橫生、奸邪詐僞之事乃至殺人者都並不鮮見,而且冤獄比比皆是,無辜被殺者日衆,一些地方的人們更是民不聊生;許多百姓怨聲載道,都在問著同樣的問題:這個社會怎麽了?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歷史已經清晰的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當今中國的當權者們恰恰是捨本逐末,沒有秉承我們的祖先曾經驗證過多次的治國方略:即以仁德爲上,而非編織什麽強大的法網。歷史同樣告訴了我們,當掌權者不修德政,而只強調佈置天下嚴密的法網,奸邪詐僞以及冤屈之事發展到嚴重地步時,這個社會必然陷入危機,這個政權也猶如坐在即將噴發的火山上,等待著引爆的那一天。幾千年來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ans: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