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 急, 唔該!!

2008-10-29 7:57 am
秦始皇自稱「功過三皇,德兼五帝,」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250至300字)

回答 (5)

2008-10-30 6:49 am
✔ 最佳答案
秦王嬴政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定尊號「始皇帝」。他還下令統一文字度量衡,取消分封諸侯制,改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降服周邊民族,還盡興一連串大規模建設。這時是秦代的全盛期。


評價秦始皇

勞民傷財 積民怨
秦在歷史上,雖然有很深的影響,但立國只有十五年就滅亡。主要原因是實行暴政,人民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條件,反而比以前更痛苦。修長城、巡視天下、蓋宮室陵寢等等,更使人民負擔加重。尤其修築長城,徵調千百萬人,經過多年艱苦勞動,死亡無數生命,才修建成功的。正如古人詩云:「嬴政馭四海,北築萬里城。民命半為土,白骨亂縱橫。」可想見當時對百姓造成多大的影響。其次,六國的人民,對於國家滅亡的痛,更是強烈。毀滅六國文物制度,拆除六國城池,無不使六國國民隨時隨地想要消滅秦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聽信小人,民不聊生,趙高專權,不但沒有放棄暴政反而更暴虐,終於滅亡。

追逐私慾 好大喜功

秦始皇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慾和安排身後的歸宿,徵調了數百萬民工,大肆修築宮殿和陵墓。宮殿以阿房宮(今陝西西安阿房村)最著名,東西五里,南北千步,規模盛大,直到秦始皇死時都未建好。而他為自己精心策劃的墳墓──鸝山陵先後修了三十六年,到他死去時才勉強竣工。近年來在它東面發現了大型兵馬陶俑坑,內有武士俑約七千個、駟馬戰車一百多輛、戰馬一百餘匹,以及數千件各式兵器,被中外人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

刑罰嚴苛 不修德政

秦始皇時的刑罰非常嚴苛,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從湖北出土的秦簡中可以看出,秦的刑法名稱就有貲、笞、遷(流放)、耐(剃去須鬢)、髡(剃去頭髮)、黥(在面上刺字)、劓(割鼻子)、鋈(斷足)、斬左趾(砍左腳)、宮或腐(男子閹割,女子幽閉)、戮、磔(分裂肢體)、棄市等等。而秦二世即位後,更加變本加厲,更加殘暴,以“殺人衆者爲忠臣”,各級官吏都是奉行這種刑法的劊子手。但是諸多嚴酷的法律,並沒有使秦時的社會穩定、百姓生活安定,相反卻使各階層的人們特別是普通百姓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災難,無辜被殺,冤獄橫生,社會不寧,出現了“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的情況。秦的江山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就消亡了,究其原因與其嚴苛的法律也不無關係。

老子講過“法令滋章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孔子也曾經說過:“用政治法令來引導百姓,用刑罰來約束百姓,百姓可以免于犯罪,但卻沒有羞恥之心。如果用道德來引導百姓,用禮儀來約束百姓,那麽百姓就會有羞恥之心,並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可見,法律只是政治的工具,但不是決定政治清濁的根源。
不妨看看幾千年後的當代中國。法律是越制定越多,也越來越細化和嚴苛,而且出現了衆多的酷吏,但社會卻沒有越來越安定。不僅盜賊橫生、奸邪詐僞之事乃至殺人者都並不鮮見,而且冤獄比比皆是,無辜被殺者日衆,一些地方的人們更是民不聊生;許多百姓怨聲載道,都在問著同樣的問題:這個社會怎麽了?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歷史已經清晰的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當今中國的當權者們恰恰是捨本逐末,沒有秉承我們的祖先曾經驗證過多次的治國方略:即以仁德爲上,而非編織什麽強大的法網。歷史同樣告訴了我們,當掌權者不修德政,而只強調佈置天下嚴密的法網,奸邪詐僞以及冤屈之事發展到嚴重地步時,這個社會必然陷入危機,這個政權也猶如坐在即將噴發的火山上,等待著引爆的那一天。幾千年來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ans:不同意

參考: 天之心
2008-10-31 7:10 am
我非常不同意,因為三皇五帝有不少功德,他們為人民造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例如:

黃帝
在他當位其間,他發明了很多東西,有指南車、文字等,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所以他被中國人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大禹
他治水有功,視民如親,受到萬民的愛戴。

可是秦始皇要人民奴役和收大量的稅款,用來築長城,建阿房宮,花費大量金錢和物資下去,而且為了壓制思想而熒書坑儒,簡直是人神共憤,天理不容,人人得而誅之。雖然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但他的暴行真令人怒髮沖觀。
參考: me
2008-10-30 3:10 am
我不同意這個說法。首先,「三皇」的其中兩位據諸說看來,伏羲和神農佔了其中兩席,而第三位究竟是誰,分歧較大。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其中《世本》、《大戴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三皇五帝中,五帝一般采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至於三皇,則無從確定了。
先看「三皇」,傳說指伏羲教導人民捕魚和捉野獸的方法,甚至教會他們馴養野獸和發明了八卦及因為伏羲不斷的努力,東方蠻荒的土地終於成了幸福的王國。而秦始皇不但沒有解決人民一些困境,還濫用民力、勞役人民,逼他們修築長城,相信「孟姜女哭崩長城」的
傳說就是當時人民將這個傳說反映當時勞役人民的情況有多嚴重。
除了勞役百姓外,他還箝制思想,焚書坑儒就是最好的例子。當時這事可以說是慘無人道,為了不讓其他人說自己壞話而焚書坑儒,他因此而成為暴君的典型。
「三皇五帝」全都是以改善民生、解決人民生活困境為主,雖然秦始皇也有不少功德,但他也有很多錯處,我覺得他的功蹟還未能及得上「三皇五帝」,所以我不同意耒秦始皇自稱「功過三皇,德兼五帝。」的說法。
參考: me
2008-10-30 1:47 am
前面那個還說的過去~。~后面德就不行了~。~
2008-10-29 9:12 am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收錄日期: 2021-04-15 18:09: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28000051KK018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