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很多人一提起文帝、武帝,就只想起漢朝的漢文帝,漢武帝,其實很多朝代均有其“文帝” 、 “武帝”的,而當中的“文” 、 “武”,是有其解釋的。據《逸周書•諡法解》:經緯天地曰文、威強敵德曰武。兩者均為美諡。簡單來說,被追為武帝的,多有統一國家,討平外患,開疆劈土的功績;而被追為文帝的,通常都是專注內政,關心民生,令人民安居樂業的好君主。
* * *周文王,周武王
最早的例子,應是周朝周文王姬昌,以及周武王姬發。姬昌在世雖未正式代商成為天子,但他令到自己的領地大治,「三分天下有其二」,奠立代商的基礎,所以後來被追封為文王。而姬發則正式起兵,發動第二次貴族革命,最終完成代商大業,所以後來成為武王。
* * *漢文帝,漢武帝
其後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漢文帝劉恆,與及他孫兒漢武帝劉徹。劉恆即位後,與民休息,致力恢復國家元氣,使國家自秦末及楚漢相爭後的戰亂中回復過來,所以他被諡為文帝,他也開啟了「文景之治」。劉徹即位後,一改黃老無為的國風,主動抗擊匈奴,消除外患;又開疆闢土,發展河西走廊,經營西域,征服嶺南及西南夷。被諡為漢武帝,是當之無愧的。其後慢慢發展,武帝多成為朝代創立者的追諡,而文帝則成為第二任國君的追諡,以下為簡單例子: 魏 武帝(曹操)- 追諡 文帝(曹丕)- 一任帝晉 文帝(司馬昭)- 追諡 武帝(司馬炎)- 一任帝宋(南朝) 武帝(劉裕)- 一任帝 文帝(劉義隆)- 三任帝南齊 武帝(蕭賾)- 二任帝 文帝(追諡,不重要)梁 武帝(蕭衍) - 一任帝 文帝(追諡,不重要)陳 武帝(陳霸先)- 一任帝 文帝(陳蒨) - 二任帝北周 文帝(宇文泰)- 追諡 武帝(宇文邕)- 三任帝 隋 文帝(楊堅) - 一任帝 沒有武帝
* * *唐以後的情況由於唐朝以後,廟號流行,諡號雖依然存在,但誰是文帝,誰是武帝,已沒多少人留意了。但慣例仍然如以前般,朝代創立人,會被追封為武皇帝,而第二任繼位人,通常會被追封為文皇帝。例如最近我們的清朝,創立人努兒哈赤,就被追封為“太祖武皇帝”,第二任的皇太極,是為“太宗文皇帝” 。參考資料:
http://alchihistory.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32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