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月經,又稱作月經周期(Menstrual cycle),是生理上的循環周期,發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雌性人類與其他人科動物之間。其他的哺乳類動物則是經歷發情周期。
這個條目主要介紹人類的月經周期。人類與其它物種不同,相對於其他雌性動物在排卵期有明顯的外表特徵,排卵期的女性外表變化相當不明顯,一個女人或許會感覺到她的排卵,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則是難以識別的,這稱作隱性排卵;這個特點則是具有社會生物學意義的。相反,其它物種通常通過熱度來感受信息。類人猿是除人類之外唯一一種擁有隱性排卵的哺乳動物。
在台灣,MC在口語中會作為Menstrual cycle的簡稱來指代月經,在香港則常用M到表示月經來潮。也有人用「女孩子時間」、「小紅來了」、「大姨媽到」、「姨媽到」、「親戚到」借指月經來潮,其中小紅、大姨媽、姨媽、親戚都暗指經血。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0/MenstrualCycle_zh.png/350px-MenstrualCycle_zh.png
醫學上認為唯有靈長類和人類經歷的生殖周期才叫做月經,哺乳類動物的生殖周期稱為發情周期。月經由生殖激素系統調節,是生物繁殖的需要。一個女人的初次月經被稱為初潮,而初潮的出現標志著女性已經步入了青春期。女性初潮時的平均年齡為12歲,而8歲至16歲初潮也均屬於正常現象。遺傳、飲食與身體健康等等多方面因素可以使初潮提前或者延後到來[1]。月經的停止標志著女性已經邁入了絕經期,又稱更年期。絕經期女性的平均年齡為51歲,當然就像初潮一樣,遺傳、疾病、手術與醫學治療等等多方面因素會使絕經期提前或者延後,40至58歲步入絕經期均屬於正常現象。而絕經期在35歲到來則定義為早熟[2]。
月經周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每個女性的月經周期也有長有短,一個女性的最長周期減去最短周期結果在8天以內的都屬於正常現象。長短之差小於4天的女性非常少見。而長短之差在8天之20天則有些適度的反常。長度之差在21天以上的女性則屬於嚴重反常。(詳見月經不調)[3]
月經周期從第一天月經來潮開始算起,原因是月經來潮的發作相當符合於激素分泌的周期。大體上可將月經分為下表中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長短因人而異,因周期而已。下表中的天數取的是平均值。
階段名稱
天數
月經來潮
1-4
卵泡期(又稱作濾泡期,增殖期)
5-13
排卵(不屬於階段,而是分界線)
14
黃體期(又稱作分泌期)
15-26
缺血期(一些分法將此階段併入了黃體期)
27-28
在卵泡期間,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使得子宮內膜變厚。在激素的複合影響下,卵巢內的卵泡開始增大,幾天之後一個或偶爾兩個卵泡開始程顯性狀態(非顯性狀態的卵泡則開始萎縮消退)。顯性狀態的卵泡則進入排卵期,期間卵泡會釋放一個卵子。(受精卵則會成為胚胎,在一周至兩周的時間內通過輸卵管進入子宮)。而未受精的卵子在排卵開始一天後,開始死亡並被女體吸收。排卵後,殘餘的顯性卵泡則轉變成黃體;黃體的首要功能是釋放大量的黃體激素(又稱孕激素、黃體酮)。在黃體酮的影響下,子宮內膜開始為可能的胚胎做胚胎植入的準備,從而進入妊娠狀態。如果兩周內胚胎植入沒有發生,黃體則會開始死亡,引起急劇的黃體酮、雌激素濃度下降。這種激素濃度下降則會導致子宮內膜脫落,而這個過程就叫做月經來潮。
跡象表明胎生動物早期的卵子由生殖細胞構成。青春期時,每個卵巢中未成熟的卵子數量降至大約40萬到50萬。月經時,每月通常僅允許一個卵子排出,少數情況下會有多過一個卵子排出。由此可見在一個女人在她的生殖年間大約會排400到450次卵。而其他所有的卵子會經歷一個退化的過程,最終溶解。由於一個女人一生中可產生的卵子數量在嬰兒期就已經決定了[4],醫學界認為隨着排卵年齡的增長,卵子內染色質會愈加容易產生分裂、破損或變異,而相對地,隨着年齡的增長,精子變異的狀況則比較少。調查證明,高齡產婦所生的嬰兒會有較高的幾率被發現染色體異常,而高齡父親的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