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33.gif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028/9/8y44.html
今年的股市可能是高開低收。當時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一.根據過往的經驗告知,大升市尤其是瘋狂市之後,緊接著的可能是大跌市,97年已是這樣;二是美國 地產業、汽車行業由07年開始下滑,已預示美國經濟正走向衰退,而且今次調整將是自90年代以來,16年來的一次深度調整,而非一些觀點認為是2000年經濟上升後的一次經濟循環;三是美國金融機構的問題已浮現。
作為投資人,最重要掌握的是客觀分析,我們不應被自己的利益所影響。但是有不少人可能是身不由己或利益所限,最終不能就事情作出客觀分析和判斷,當問題發生後,也不願去面對而選擇逃避。
還有不少投資者比較短視,只看內部環境而忽略國際市場轉變,就如年初有些人認為本港樓市會上升,他們只看到負利率、供應少,但就忽視了外圍情況的轉變,07年開始美國、英國 的地產市場已在回落;內地宏觀調控銀根收緊,內地投資者參與本港地產市場的程度會因而下降,這都會影響香港物業市場。
香港不是封閉的市場,外國投資者參與是重要部份,他們對市場的操控往往又比本地投資者為大,常常是外資流入股市便上升,外資流出股市便跌,而在今時今日,外資流出時,不但會在市場拋售股票,更甚的是借貨沽空,通過期指做淡,造成更大的跌幅。這在98年,我們已領教過。
基金經理每年都一定會對市場的合理價值作出評估,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往往依賴二大因素:盈利增長和債券收益率,因而得出一個合理價值,期間恆指的真實走勢,可以在1-2個標準差或更大的幅度上下波動,重要的是,1:對未來12個月的盈利能否準確預測,如果不能,合理價值就會偏離,2:對利率的走勢判斷,有了這兩個先決條件,才能準確預測合理價值。
不論市場走向是否一如所料,即使偏離了,有了上述的預測也能很快知道,市場為什麼偏離,錯誤估算出在哪裡。這是成功基金經理應有的判斷能力。
年初不少投資者都認為,恆指在20000萬點有一定支持,即使我自己也沒有看到這麼大的跌幅,為什麼出錯?主要就是看不到今次金融危機影響的延續性和嚴重性,今次金融海嘯的威力遠比97亞洲金融風暴大得多,影響是全球性的,因為美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近年來,東南亞地區的繁榮都是依賴於美國,美國的赤字就是中國、日本 的外匯盈餘、產油國家的盈餘,當美國經濟出現問題,盈餘還會有這麼多嗎?同時在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下,今次將是全球經濟的另一次同步回落,同時新與市場國家的跌幅將更比發展國家為大。
更加不幸的是,今次危機對市場的影響是一步步顯現,由美國傳到歐洲再到亞洲,之後再到中東油組國家,因為影響是逐步反映出來,一般亞洲投資者在初期都沒能警覺。而且美國官員為免影響投資信心,直至目前仍然是隻字不提經濟已陷入衰退,只願承認在最近兩個月,有某幾個行業出現下滑;還有的是,不少經濟分析師仍未調低對未來經濟的展望,而當他們去調低時,對投資者來說可能已經太遲。
經濟最壞的時候目前仍沒見到,回看80年代、90年代的經濟衰退,股市往往需要13個月的調整期,今次經濟衰退在今年第三季開始,如果衰退要持續3至4季或更長,現時股市又何以能見底呢?沒有清晰了解今後的情況,就去估底是非常危險的。
投資者用過往跌幅統計來作比較,認為恆指已跌去60%,是見底,這種以過去衡度將來的方法,我有保留。
*股價便宜是因為曾經價高,不要被低PE蒙弊*
投資者認為股價便宜是因為曾看到過價高,現在股價跌了可能覺得「抵買」,然而股價反映的應是內在長期投資價值及資金流向。
過去大半年,股價跌幅大,市盈率(PE)降是事實,但認為PE低就可買入是非常不對的,因為PE低不一定代表「抵買」,可能是反映了前景下滑,不要被PE低所蒙弊,作出錯誤決策。未來兩三年,企業盈利有可能大幅下降,尤其與地產、建築相關的行業,還包括過去較少受影響的銀行和消費行業。
金融風暴下,投資者要做的是不要輕舉妄動,保本為上,不要冒險去做槓桿買賣,因為跌市中只有拋空者才有機會獲利,而這對本地投資者是絕對不利,處於劣勢。本地投資者慣於在好市時持有股票等升值,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基金也只能對沖一部分,而不能沽空。投資者在跌市時太早進入,可能到股價跌至更低時,已無能為力。投機者再拋空下,股價再進一步下跌,投資者失去信心而拋貨,正中投機者趁機補倉的圈套,造成了又一次的財富大轉移。
市場仍在波動,跌市中可能有多次的反彈,但反彈能否持續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