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漲與通縮有何分別

2008-10-27 2:58 am
想知道通漲和通縮有何分別,另外它們對社會的影響有有多深遠

回答 (3)

2008-10-28 7:10 pm
✔ 最佳答案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簡稱通脹或是通膨,意指整體物價水平相對特定數額貨幣(購買力)持續上升的狀態。

穩定的小幅度通貨膨脹一般會被認為對經濟有益。其中一個原因是某些價格難以重新談判降價,特別是對薪資與合約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價若緩步上漲,則相關的價格便較易於調整。有多種物價會『抗拒降價(en:Sticky_(economics))』,而傾向於不斷上漲。所以試圖達到零通貨膨脹(物價維持平準)的做法會導致其他行業的價格、盈利、與雇員數降低。所以,若干公司的執行部門視溫和的通貨膨脹為『潤滑商業巨輪』。追求完完全全的價格穩定會帶來極具毀滅性的通貨緊縮(物價持續降低),將導致破產與經濟衰退(甚至經濟蕭條)。

金融體系視通貨膨脹之『潛在風險』為高於儲蓄累積財富的基本投資誘因。換句話說,通貨膨脹就是市場對金錢的時間價值之措辭。也就是說,因為今天的一元較明年的一元更具價值,所以未來的資本價值在經濟學上有所扣減。此種觀點視通貨膨脹為對未來資本價值的不確定性。

對低階層者而言,通貨膨脹通常會提高由經濟活動之前的貼現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通貨膨脹通常導因於政府提高貨幣供給政策。政府對通貨膨脹的所能進行的影響是對停滯的資金課稅。通貨膨脹昇高時,政府提高對停滯的資金的稅負以刺激消費與借支,於提高了資金的流動速度,又增強了通貨膨脹,形成惡性循環。在極端的情形下會形成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

增強不確定性可能會打擊投資與儲蓄。
重新分配
從效果上將收入從固定收入者(收入來源於養老金之類)手中重新分配至非固定收入者(收入來源於薪水或投資回報),因為薪水或投資回報會隨通貨膨脹而上漲。
同樣的,固定金額的放款者,其資產可能會重新分配給貸方(若放款方對通貨膨脹預期不足從而利率偏低)。例如,政府通常是貸方,通貨膨脹使政府實際負債降低,從而會將資金重新分配回政府手中。這種情況有時被視為通貨膨脹稅
國際貿易:若國內通貨膨脹率較低,遭削減的貿易餘額會破壞固定匯率。
鞋底成本:因為現金的價值在通貨膨脹時會萎縮,在通貨膨脹時期人們因此會傾向持有較少的現金。這種行為會導致成本增高,比如去銀行的次數增加。(鞋底成本一詞是句玩笑話,意指因走到銀行而磨損鞋底所產生的成本。)
菜單成本:商號須更勤於改變產品價格,這導致成本增加。一個例子是餐廳由於改印菜單所增加的成本。
惡性通貨膨脹:若通貨膨脹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會干擾到正常的經濟活動,損害供給能力。
在一經濟體中,會有若幹部門編入通貨膨脹指數,而若幹部門沒有,通貨膨脹行為會自未編入的部門向編入的部門重新分配。在影響幅度小時,這屬於一種政策性的選擇,不對儲蓄而對變現優先權與手頭資金課稅。若影響超出一定幅度時,則其效應歪曲,成為個人『對通貨膨脹的投資』,也就是鼓勵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

因為以上打擊通貨膨脹的理由都高於打擊其預期行為與打擊持有大量資金所需的小幅影響,大部分的中央銀行顧及物價穩定性,都以可見但極低的通貨膨脹為目標。

痛苦指數於1970年代發表,代表令人不快的經濟狀況,等於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總合。其公式為:痛苦指數 = 通貨膨脹百分比 + 失業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眾對相同昇幅的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現代經濟學家不同意以完全負面的『痛苦』一詞來形容上述通貨膨脹機轉的負面衝擊。實際上,經濟學家中有許多認為公眾對溫和通貨膨脹的成見是來自其相互影響:群眾只記得在高通貨膨脹時期相關的經濟困難狀況。以現代經濟學家的觀點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是較不重要的經濟問題,可由對抗滯脹[stagflation](可能由貨幣主義[monetarist]所刺激)來作部分中止。

許多經濟學家(特別是在日本)曾鼓吹以較高的通貨膨脹作為經濟衰退的一個解決方案。
所有對通貨膨脹的調查都顯示出新古典經濟學派學者與一般大眾對溫和通貨膨脹所造成的損害有岐見:公眾仍然認為其損害劇烈,而財政型經濟學者視其損害為微不足道,許多學者甚至說一點傷害也沒有。
因通貨膨脹具重分配之性質,反對承受通貨膨脹重負的意見落居下風。因為資本利得稅為名目數額,所以通貨膨脹被主張為與「富人稅」一樣重要,而低度通貨膨脹的社會會傾向於財富凝結。

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是指當市場上的貨幣減少,購買能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所造成的。中央銀行貨幣供應不足,造成了企業債務沉積,進而造成全社會的通貨緊縮與經濟危機。除此以外,人類生產能力的擴張,也需要貨幣數量隨之增長,產生相對的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與經濟衰退。
2008-10-29 7:00 am
通貨膨脹,簡稱通脹或是通膨,意指整體物價水平相對特定數額貨幣(購買力)持續上升的狀態。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而貨幣貶值為貨幣在經濟體間之相對價值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使用國內的價值,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減指數。


通貨緊縮,亦作通貨收縮,是一個與通貨膨脹相反的概念。

歐文·費雪首次提出債務沉積-通貨緊縮鏈,成功地指出經濟波動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央銀行貨幣供應不足,造成了企業債務沉積,進而造成全社會的通貨緊縮與經濟危機。

通貨緊縮是指當市場上的貨幣減少,購買能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所造成的。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與經濟衰退。
2008-10-27 3:11 am
商人希望通涨,消费者需要通缩,此为最大的分别!
通货膨胀,导致供过于求,物价下跌,厂家缩小生产,再导致通货紧缩,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厂家为了利润扩大生产,再导致通货膨胀,如此循环,这就是所谓的供求影响价格。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纸币的发行量应该严格遵守这个公式
当今社会,物价上涨,不过并没有通货膨胀,只是食品价格上涨,国家为了避免这种趋势,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就是为了减少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并且,人们工资也有所上涨,就是为了顺应这种趋势,低水平收入者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负担也不会加重。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的发行增长,超过产品的增长。这是最关键的第一点,以后我会再次提到。这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似乎很容易懂,但是很多人又并不完全懂,因为其追究起来,却会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原因。

我首先讲讲货币,货币是什么,比如我们现在手里的人民币,货币,它是一种代表,一种衡量的标准,衡量什么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所有产品的标准。所谓通货膨胀,一般而言,跟产品本身关系并不大,产品与产品之间,比如说猪肉与牛肉之间,本身的比值一般是维持不变的。而发生变化的,是它们分别与货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它们与货币的币值,俗称价格。因为有价格,才会有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所以一个国家总体物价上涨或者下跌,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产品增多或者减少,而是产品本身与货币的关系发生变化。

对于货币而言,这个标准奏效的前提是国家信用。国家信用以国家的军事,政治,国家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前提。它有两个层面,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对于需要的国家信用而言,国际层面高于国内层面。

一个国家的货币若是要在国际通用,它需要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为后盾,但未必代表着该国货币可以实现完全自由兑换,比如人民币在越南缅甸等国,甚至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流通。至于说台湾,现在也开始越来越多得使用人民币。

至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其美金世界通用,甚至在墨西哥,巴西等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基本取代了本国货币。

94年巴西曾经经历过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曾达到2000%以上。

98年金融风暴当中,泰国货币泰铢贬值超过60%

这样的货币,在当时,都没有国际信用,同时也缺乏国内信用,这些国家的国民,很多都选择了美金,亚洲有些类似小国的国民经常会采用人民币日元等,作为流通货币。比如越南。而据可靠数据分析,中国台湾,也开始越来越流行用人民币购物。可见人民币伴随中国国力增长,越来越坚挺的价值。

而若是一个国家本身是没有国家实力与信用甚至干脆就是流氓国家,其货币在国际上来说,是不会有任何价值的,比如绝大部分的非洲国家,甚至包括朝鲜。所以金正日买的奔驰车,是用大块的金条来支付。而这些金条,很多是用本国的一些农产品等换来的。朝鲜的货币,是不具备国际,甚至国内流通价值的。

而非洲国家的黄金白银和宝石很便宜,因为它们被用来直接当作货币流通,除此之外,流通的就是美金了。

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世界流通了除了美金之外,还有金银。

以上,是货币的两个层面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从国际层面来讲,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从国内层面来说,人民币的发行完全依靠执政党的信用,这个可以对比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美国的美元的发行,是各大银行向美联储举债,年利率一般1-5%不等。中国的机制是执政党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运,可以说完全掌握在执政党手里。

对美国来说,谁执政无所谓,货币发行与此无关,对中国来说,若是执政党出问题,与其捆绑的人民币,很可能变成一堆废纸。
由于篇幅的关系,只能说到 这里,其他的影响,下次再说了.

New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參考: 仅供参考!!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11: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26000051KK020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