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少少意見,希望幫到你:
前言:
自鴉片戰爭以來,香港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九龍和新界也在1860年和1899年成為了殖民地的一部份....
至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為止
英國管治香港的主要特色, 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看, 一為二戰前,一為二戰後.....
論點:
1. 政治集中在英人手上(行政局, 立法局議員多為外國人; 布政司, 財政司等皆為英人)
2. 少數華人精英加入政府( 多數華人無緣參加政治, 僅少數精英加入; 第一位華人立法局議員: 伍才, 1880年加入; 第一位華人行政局議員: 周壽臣, 1926年加入; 華人鮮任高官,行政立法二局的華人成員僅有數名,且多為富豪, 如:何啟,)
3. 政府間接處理華人事務(政府成立東華三院、保良局等機構, 負責處理政府與華人之間的事務處理, 如教育, 衛生等; 由政府委任華人總理等去接觸華人, 從而推廣政府的政策和處理一干問題)
4. 立法局沒有「功效 」( 行政立法兩會的官守成員較非官守為多,加上立法局的成員不是官守, 就是由港督委任,沒有由選舉所產生的民選代表; 加上港督兼任立法局主席, 立法會尤如「膠圖章」一樣;議案一到就立刻通過)
5. 尊重鄉紳權利 (政府承認新界的「丁權」, 由1926年成立鄉議局, 以備政府作為與鄉紳溝通的途徑)
6. 善待英人( 以公務員為例, 都是英人優先, 儘管同為一階, 華人的薪資和福利也較英人為少)
結尾:
雖然政府尊重華人在香港的地位, 又任免他們作為立法行政議員, 參加政治, 然而僅為少數例子; 政治, 社會資源和福利 都是集中在英人手中, 華人的地位還是較低, 此英人為上的特色到二戰後才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