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得到子宮頸癌機率是?

2008-10-26 11:52 am
我本身已經得到人類乳突病毒53型又加上得到菜花但菜花一直沒治好
我目前20歲請問我現在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很大嗎?
因為我最近有時會感到腹部疼痛但又不是很痛持續也不久
可是就是很擔心
因為沒錢所以沒辦法去打將近2萬塊的疫苗
又加上我只習慣去同一家婦產科掛同一個醫生的診
但因為出外讀書沒辦法回家看診實在很頭痛藥又很貴
不知道該怎麼辦
請大家替我解解惑吧!

回答 (2)

2008-10-26 7:07 pm
子宮頸癌是我國婦女癌症的首位,每年約有2,800的新病例。由於子宮頸癌發生前有所謂的癌前期病變,即細胞化生不良(dysplasia),或稱子宮頸上皮上皮內腫瘤(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或稱鱗狀上皮內細胞病變(SIL, squamous cell intraepithelial lesion),因此有機會在變成癌症之前,可以藉由抹片、陰道鏡、切片等方法早期診斷出來,接受簡單的治療,就有很好的預後。如果每年定期做抹片,更是在零期癌(原位癌)之前就可發現。抹片是收集子宮頸剝落的上皮細胞檢驗,有不正常細胞時,需接受陰道鏡及小切片檢查,只有切片才能真正診斷子宮頸病變。有時小切片無法確定診斷時,可能需要圓錐大切片進一步確定。
分類
 子宮頸上皮細胞發生變化成為腫瘤細胞時稱為化生不良。嚴重程度可區分如下:


輕度化生不良(輕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CIN1): 腫瘤細胞長在上皮的內1/3厚度

中度化生不良(中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CIN2): 腫瘤細胞達內2/3的厚度

重度化生不良(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CIN3): 腫瘤細胞達2/3以上的厚度。

原位癌(CIS): 整個上皮已全為腫瘤細胞所取代,目前已逐漸不再使用,一併歸為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另外一九八八年美國訂的名稱叫做「鱗狀上皮內病變」(SIL),又分成低度(LSIL)和高度(HSIL)兩種,前者包括人類乳突病毒感染(HPVI)以及CIN1,後者則包括了CIN2及CIN3。這些都是癌前期的病變,不是真正的癌症,若腫瘤細胞穿過基底膜侵入皮下組織,才是真正的子宮頸癌。
治療


一般CINⅠ是比較良性,大部分會自然恢復正常,CIN2和CIN3事實上並不易完全區分,而且同樣容易惡化,都需要比較積極的治療。

輕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 (CIN 1)和人類乳突病毒感染(HPVI),即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此類病灶有57%會自然恢復正常,不需進一步處理,而以抹片作為追蹤,每三個月至六個月做一次,必要時再做陰道鏡。可以選擇定期追蹤,或可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查(HPV typing),如有高度致癌病毒感染的話,才做子宮頸錐形切除或者是線圈電切術(LEEP)。也有人主張直接給予雷射、冷凍、電燒。LEEP是用一個線圈狀的金屬,通電後將變性區做個小小的全面切除,只需兩、三分鐘即可完成,切除比較淺層的子宮頸組織,但仍涵蓋了容易長癌的整個變性區,出血少,又不影響日後懷孕。

中度及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CIN2、CIN3),即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
應該進一步做子宮頸圓錐大切片,一方面是治療也是診斷,因為小切片可能未切到最嚴重的地方。CIN2、CIN3界限並不是非常分明的,應同等看待,一般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圓錐切除手術即可,可用傳統子宮頸錐形切除(conization)或新型線圈電切術( LEEP)做錐形切除。除非有其他的婦科疾病需要,全子宮切除並無特別幫助。如果切下組織的邊緣乾淨,以後追蹤即可。日後若無法乖乖追蹤檢查的,子宮切除會是較好的選擇。如果切片的邊緣還有異常細胞,若仍考慮生小孩,可再做一個更大範圍的切片,看結果如何再做定奪;如不再生育,子宮切除是個明智的抉擇。

另外較少見的零期腺癌(AIS):由於病灶大多位在子宮頸內口,錐形切除較無法完全切乾淨,一般以子宮切除較安全,但尚未完成生育任務,可以採用大切片加子宮內頸搔刮,若都沒問題,就可以追蹤。

由正常演變成CINⅠ約是1-2年的時間,變成CINⅢ 則約五年。至於變成癌的機率,CINⅠ只有1%,CINⅡ為5%左右,CINⅢ約為15%。大多是由CIN1→2→3→癌的循序漸進式的變化,但也有跳躍式前進的可能,所以定期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的不二法門,如果發現癌症前期病變,經適當的處理方法,預後十分良好,不論只做子宮頸錐形切除,或單純子宮切除,只要病變區已切去,邊緣沒有異常細胞,則治癒率都趨近百分之百;而即使發現復發,大多數也都只是癌前病變,預後仍十分良好。
2008-10-26 2:42 pm
生殖器疣,俗稱菜花,是白色或肉色的細胞增生,常常是由某些類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PV)引發的。生殖器疣(菜花)常常出現在男性與女性的外生殖器或肛門附近。生殖器疣亦可能出現在陰道內與子宮頸上,但此情形較不常見。生殖器疣(菜花)有時也可引發燒灼、癢或疼痛之類的症狀。70% 的子宮頸癌是由HPV16及18型所引起,屬於高風險型;低風險型則以HPV6及11型最普遍,90%的菜花或輕度子宮頸癌前病變(CIN )皆由這兩種類型造成。”Q1:子宮頸癌發病前,會有任何預兆嗎?
A1:會。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子宮不正常出血,如非月經期、性交後及更年期後。此外,當陰道出現不尋常的液體,或出現腳痛、骨盆下部疼痛、大小便出血等症狀,就要特別小心,因為這也是子宮頸癌的臨床症狀。當然,有些病患是毫無病症的。
【明報專訊】子宮頸癌 每年奪去本港百多名婦女的生命,她們多為50歲以上,但有調查指出,近年本港女性首次性行為年齡提早,令24歲或以下女性出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機會大增。專家指出,未來本港女性的患病年齡將提早至約40歲,呼籲女性提早前往檢查,亦應適時注射防疫針,減低出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的機會。

衛生署 發現,25歲以下年輕婦女最常有子宮頸癌前病變,比率達7.1%,為各年齡組別之冠。

24歲前子宮頸癌前病變比率最高

婦產科專科醫生盧永傑指出,以往本港女性的首次性行為時間約為20歲,約10年後有部分婦女出現癌前病變,病變年齡約為30至40歲,但現時香港女性在十多歲時已有性行為,令病變在20多歲就出現。

倡20歲起作柏氏抹片檢查

盧永傑又說,現時當局建議女性在25歲才開始作定期子宮頸柏氏抹片檢查,是根據舊數據作出,但隨覑性行為提早,美國 已呼籲女性在20歲開始檢驗,本港亦應跟隨;他亦建議港府可為全港女童注射疫苗,疫苗應在11、12歲就注射,以早於女性可能發生性行為的年齡。~

收錄日期: 2021-04-26 14:35: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26000015KK014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