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版主您好:
名畫家的資料,及他們的名畫,為您介紹寫實主義時期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1814 ~ 1875﹞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國巴比松派畫家。以鄉村風俗畫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國畫壇聞名。習慣被稱作米勒,實際按照法語發音應翻作「米葉」。
米勒是法國一位偉大的寫實主義田園畫家。批評家朱里亞.卡萊德在他撰寫的巨著《米勒藝術史》中,指出米勒的作品刻劃出他當時那個時代一般平民的人心和思想,表現了近代思想,是位高貴而不朽的人性畫家。他出身農民,一生描繪農夫的田園生活,筆觸親切而感人。
羅曼羅蘭曾撰寫一本《米勒傳》﹝The Popular Library of Art 叢書之一,1902 年在倫敦出版。﹞當時羅曼羅蘭正在撰寫「偉人傳」,1903 年出版《貝多芬傳》,1907 年出版《米蓋朗基羅的生涯》。他把米勒也列為英雄之一,因為他認為米勒具有忍耐、愛、勇氣與信念,從事藝術,深具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
米勒一生留下作品不多,他從 1840 年至逝世的三十多年間,所作的油畫約僅八十幅,而且多數是小幅。這並非他對創作缺少熱情和精力,而是他重於思考。每作一畫經常重複思考,這可從他留下的許多素描草稿看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並不在於作品之多寡,只要能有幾幅作品在美術史上留名,也就足以永垂不朽。米勒就是如此。
拾穗 Les Gleanuses Salon (The Gleaners)
1857
83.5 x 111 cm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法國巴黎市羅浮宮博物館 Louvre Museum, Paris
在1859年的﹝晚鐘﹞及1857年的﹝拾穗﹞之中,至今仍存在著與製做當時同樣感人的質素。米勒生長於諾曼第的農場,本圖是他在35歲左右以前尚找不到藝術方向的苦鬥時代之代表作。他討厭巴黎瘋狂似的氣氛及噪音,1849年在巴比仲的小樹裝莊找到他的憩息之地他在此地碰到了狄奧多爾‧盧梭,並結為知交。這個時期對米勒而言誠為幸福的時期。他在「拾穗」之中初次使用寫實主義的手法,這特別可以見諸收割之後一望無垠的稻田中站立的三個人。其簡潔紮實的素描功力,及風景處理上對於不必要部份的省略之點特別引人注目。馬車、馬、房子、樹木、雜草等的背景及其間所見的小人影乃是此一廣大的勞動場面所不可或缺的成份。在米勒的作品中常以人物為中心,這一點異乎經常聽懂﹝森林語言﹞的其他巴比仲派畫家。其後梵谷VanGogh還臨摹過米勒的作品。
畫作圖片請見下列網址:
<拾穗>
http://vr.theatre.ntu.edu.tw/artsfile/artists/images/Millet/Millet001/File1.jpg
晚禱 The Angelus
1857-59
55 x 66 cm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法國巴黎市奧塞博物館 Musee d`Orsay, Paris
本圖描寫兩位年輕夫婦聽到向晚的鐘聲,虔誠的向神禱告的情景。在遠遠地可以看到教會尖塔的黃昏田地上,兩人如剪影般凸顯出來的姿勢令人感動俄國大文豪托爾斯太極力稱讚這幅畫,米勒也因此畫而聞名世界。 米勒在這幅小品中畫上廣漠的空間,並且加入浩瀚無際的感懷。據他說,他想起了幼年時和祖母在田裡祈禱,而畫此畫他的祖母和母親早已去世,對遠離的時間、空間的回憶,都凝聚在畫中。
畫作圖片請見下列網址:
<晚禱>
http://vr.theatre.ntu.edu.tw/artsfile/artists_sd.asp?var_id=Millet002
2008-10-23 23:41:56 補充: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E%93-%E5%BC%97%E6%9C%97%E7%B4%A2%E7%93%A6%C2%B7%E7%B1%B3%E5%8B%92&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