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20點)急急

2008-10-19 8:42 am
中國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

回答 (3)

2008-10-19 9:12 pm
✔ 最佳答案
甲午戰爭之爆發,象徵亞洲兩國現代化改革的一場的比試。日本於1868年推行明治維新,進行現代化改革,比清廷於1861年推行洋務運動要晚七年。可是,無論在朝鮮陸戰或黃海戰役,日本的現代化軍隊均勝利了。中國之所以戰敗,實在有以下原因:



昧於情勢:清廷官員多以為洋務運動有成,並輕視日本的實力,以為中國兵力足懲日本。此外,李鴻章始誤信俄國之相助,終失望於英、美二國之調停。當權者對國內、國外之情勢掌握不了,中國自處下風。



政策不一:清廷對日本入侵朝鮮之意見分歧,也是戰敗的因素。德宗主戰,李鴻章主和,慈禧則拿不定主意,認為「戰比和好」,既開戰而無決心。於是,日本大軍進逼之際,清廷始倉惶備戰,故戰事一敗塗地。



軍備廢弛:洋務運動所練新軍,多紀律敗壤,且士氣低落。另外,多年營建的艦隊,由於資金不足,裝備殘缺,戰鬥力不足。加上,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來修築頤和園,亦影響了海軍實力。於是,一經接戰,海陸軍俱敗於日本。應戰的北洋艦隊已是四洋海軍中實力最強者,但無論火力、噸數、航速等仍比不上日本聯合艦隊,故此終敗於日本之手。



指揮失誤:當時中國陸軍不相統屬,且將帥不和,教於朝鮮及遼東戰場屢嚐敗績。北洋海軍於黃海一役失利後,傷亡慘重,又坐困威海衛內,不出應戰,亦使日本得以從容圍攻,最後全遭消滅,國防盡失。



政治腐敗:清廷政治腐敗,貪污成風,政出多門,任用私人。另外,清廷內部出現派系鬥爭,各派不能協調,故事權不能統一,政治混亂不堪,作戰亦自然失敗。
中國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
參考: 天之心
2008-10-24 7:04 am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巨额战争赔款相当于全国3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列强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多年。

  日本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总之,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这里最重要的是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总结、汲取其中的教训。

  长期以来,一些论者从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日本及其支持者实力强大,中国不具备赢得反侵略战争的条件,由此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奋发图强,提升国力,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观点自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就甲午战争而言,仅作此分析还嫌不够,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容易陷入“武器决定论”的误区,应该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分析。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败在军事力量上。
2008-10-19 6:01 pm
1.軍費比慈禧太后羅左去起咩和院,D海軍既炮彈,出面睇係炮彈,入面其實係吉既,冇炸藥既,同石頭冇分別。

2.丁汝昌冷勁叫D水兵擺人字陣(中國北洋海軍得6架戰艦有戰鬥力,其他個D戰艦打人唔痛,同漁船冇分別,丁汝昌個人陣係個6隻船擺前面,垃圾擺後面),點知日本仔D快船去左人陣後面個陣即卡散左,之後李鴻章做左件錯事,叫D海軍退反去威海衛,唔比D海軍巡邏。

3.洋務運動比同治拒絕左,洋務運動因為推動唔到群眾,所以運動既效果不大,但係日本既明治維生係天皇命令,推動到群眾,所以日本同中國既實力相差得好遠。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5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19000051KK001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