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修心懺悔的改變要點:------
心的改善-----
(1)不貪; (2)不嗔恨; (3)不愚痴
「懺悔」出於「慚愧」心 !
「愧」-----心中有鬼, 作壤事不欲為人所知。
「慚」-----心中揮動「智慧之劍」,從今一刀了斷, 以後不作。
「慚愧」-----心中揮動「智慧之劍」,從今一刀了斷「作惡事之心」, 以後不作惡。
---------------------------------------------------------------------------------------------------
常用懺悔偈-----
(1)「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
(2)「罪從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3)「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中。我今影現如來前,頭命接足皈命禮。」
每唸一句, 便五體投地禮佛一下。
(1)〈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
〈懺悔偈〉源自於《四十華嚴》卷第四十〈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是佛教種種懺悔儀式中,最簡要的一種方便法門。提醒人們不只犯錯要懺悔,更要從身口意所發的貪瞋癡,做根本懺悔。
(2)〈懺悔偈〉「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懺悔那個造罪之心,才徹底消業。
(3)〈懺悔偈〉「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中。我今影現如來前,頭命接足皈命禮。」
「能禮所禮性空寂」:拜佛的人是「能禮」,「所禮」是指所拜的佛;要觀察能禮的人、所禮的佛本來性空,空即是清淨,不要執著於我相,佛相。
「感應道交難思議」:佛教常說「真空妙有」,若能不帶著祈求的妄心拜佛,以不著相的清淨心禮佛,虔誠則有感,佛自然應你的虔誠,出現不可思議之感應,就是感應道交。物質世界可以用科學來研究,以清淨身口意來禮佛,能得感應屬心性境界,不誠無物,心誠則靈,這種感應就非科學所能理解與想像。
「我此道場如帝珠」:禮佛時我們要觀想,不是我一個人在禮佛,在道場中要觀想很多很多的道場,映照如帝釋之珠,在三稜鏡前般珠珠相映,變成無量的道場,無量道場都有無數的佛,無數的佛前也有我身在禮佛,就如晚課所說:「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偏禮盡無餘」。以清淨的身口意三業,十方諸佛都拜齊,所以一切偏禮盡無餘。若觀想道場如帝珠,十方諸佛就影現在我面前讓我禮拜,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拜佛,而是觀想無數的我、無數的眾生來拜無數的佛。
「頭面接足皈命禮」:頭面著地頂禮,以雙手反轉來接著佛的腳底,所以是頭面接足皈命禮。如果我們讀熟這首偈,每一拜佛都能如是觀想,以清淨三業來禮佛,就可以得到感應道交。
感應道交,好處:---
1.除障得福:常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雖然過去有很的罪業
2.除障得福:常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雖然過去有很的罪業,現在虔誠禮佛,藉佛的力量於佛前懺悔,祈求業障消除,福德自然現前。
3.增長智慧:常時禮佛,以佛為榜樣,心就寧靜,自心的智慧就會增長。
4.破除驕慢:我們常自以為高尚,一切人都不如我。所以很多人認為佛像是泥錭木塑的偶像,不值一拜,是迷信的行為,因此就生起驕慢心,對聖人尚且不敬,何況其他人呢?能對佛像虔誠禮拜,自有你大我小的謙虛心。所以禮佛是對治驕慢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