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急性)))白血病係咩??????

2008-10-14 5:35 pm
我想問下(((急性)))白血病過多係咩??????
係咪骨髓病??

回答 (3)

2008-10-15 3:13 am
✔ 最佳答案
什麼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癌症的一種。癌症是一群超過100種的疾病,其特點在於組成血液或組織的細胞發生不正常變化。白血病便是一種源自血液細胞發生不正常變化的疾病,以下會經由介紹白血病的危險因子、疾病分類、診斷及治療,以期能提昇民眾對於白血病的認識。

正常血液細胞 VS 白血病細胞

正常血液細胞

血液細胞是在骨髓內生成。未成熟的血液細胞稱為芽細胞及幹細胞,多數的血液細胞會在骨髓內分化成熟,隨後進入人體血管內。

骨髓負責製造人體所需的血液細胞,每一種細胞各自在體內擔負不同角色功能:

白血球(White blood cell , WBC):幫助身體對抗感染。

紅血球(Red blood cell , RBC):負責攜帶氧氣到身體各組織並從各組織帶走二氧化碳回到肺臟,進行氣體交換。血液的顏色是來自紅血球。

血小板(也稱為凝血細胞)它幫助血液形成血塊來控制出血。

正常下,血液細胞會依身體之需要有規則且受控制地生成。這些過程幫助我們保持健康。

白血病細胞

白血病發生時是指骨髓製造大量且不正常的白血球,這些不正常的白血球被稱為白血病細胞。在疾病初期,白血病細胞尚能維持人體基本功能,但隨著時間演進,大量的白血病細胞會排擠掉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的生存空間,而使得正常血液細胞無法發揮功能。


骨髓病性貧血(myelophthisicanemia)是骨髓被腫瘤或炎症組織浸潤,造成微環境結構破壞,影響造血祖細胞的落戶和增殖所致的貧血。除了貧血外,其特徵為周圍血液出現幼粒和幼紅細胞,故又稱為幼粒-幼紅細胞性貧血。 其機理是由於腫瘤或炎症組織浸潤骨髓,破壞了血液骨髓屏障,使幼稚細胞進入血流;其次由於脾、肝和淋巴結的髓外造血,因後者缺乏屏障,也是血液中幼粒、幼紅細胞的來源。

本症常見病因是:①腫瘤組織浸潤骨髓,見於造血系統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及毛細胞白血病,也見於非造血系統腫瘤如乳房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及神經母細胞瘤等;②骨髓纖維化,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於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癌腫以及血管炎;③肉芽腫性炎症,如結核和真菌感染;④代謝性異常,如脂質沉積症及骨硬化症,後者係單核吞噬系統的遺傳性缺陷,表現為破骨細胞功能減低。

白血病係血癌,骨髓病係貧血,所以兩者係唔同的。

希望幫到你~~~
參考: 我係就讀醫學系的,信我吧~~~
2008-10-14 6:38 pm
白血病(Leukaemia),又稱血癌,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即血液或骨髓內不正常的白血球過度增生,分成急性與慢性兩種,各自再區分為骨髓性或淋巴性。小孩子的白血病多屬急性淋巴性的較多,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多發生在青壯年,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為 60歲以上的老人。白血病的病因,可能與放射線照射、苯或化學治療藥物等有關,但迄今仍不清楚確定的原因。

白血病的三大症狀
由於白血球不正常的增生,使正常造血功能被嚴重抑制,正常造血細胞生成減少,以致血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的數量不足,故患者普遍有感染、出血、貧血三大症狀。
感染是免疫功能降低的結果,患者極易引發各種細菌和真菌感染,如:咽炎、口腔炎、肺炎、蜂窩組織炎、肛周膿腫、腸炎、膀胱炎等。特別是肺炎和胃腸道感染,可導致敗血症或膿毒血症,使患者全身發熱,體溫常常高於38.5℃,這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白血病患者的出血發生率約七成,主要原因為血小板減少、白血病細胞浸潤小動脈、小靜脈,使血管壁損傷及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物質增多。出血以皮膚瘀點、瘀斑、牙齦滲血、鼻出血最為常見。女性患者有月經過多的表現。部份患者還可發生內臟或組織出血,產生黑便或血便,視物不清,甚至失明;若顱內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常導致猝死。
約有六成以上的白血病患者有貧血現象。由於血紅蛋白的減少,會出現一系列的組織和器官的缺氧症狀,患者的皮膚黏膜呈蒼白色,自覺疲倦、乏力、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思想不集中、呼吸急促等。

其它症狀
此外,約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可在頸部、鎖骨等處觸摸到腫大的淋巴結,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在腹部觸診時,可發現明顯腫大的肝、脾。當白血病細胞浸潤腦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時,會引起腦積水。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爆炸樣頭痛、噁心、嘔吐、視力模糊、輕度癱瘓,甚至昏迷。

60%以上的嚴重白血病患者會出現肺浸潤,併發感染,如:低熱、輕咳、咳痰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有骨痛現象,以兒童居多。主因是骨髓腔內白血病細胞的增生太快,白血病細胞在骨髓腔內聚集,導致髓腔壓力增加,而產生疼痛。當骨膜受到白血病細胞浸潤時,導致骨質疏鬆甚至分解,也會產生疼痛。

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及治療
急性白血病有頭暈、高燒不退,臉色蒼白、容易疲倦、皮膚紫斑及牙齦容易出血等症狀。淋巴結、脾臟及肝臟腫大,很容易感冒或受細菌感染。急性白血病的診斷需做骨髓抽取及穿刺檢查,如果在顯微鏡下發現骨髓中有白血病特徵的白血球出現,且佔比例大於30%,即可確定診斷。

用化學藥物治療及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細菌的感染,可使急性白血病患者延長生命,使用藥物治療後,病況會逐漸改善或回復正常,絕大多數患者日後均會復發,較好的治療方法是骨髓移植。

慢性白血病的診斷及治療
慢性白血病患者平時並沒有感覺不舒服,常在一般身體檢查時發現,即使發現了也經常在多年後才會發作,病人會感到疲倦、腹脹,容易出血及皮下青紫、容易感冒及發燒等等。抽取骨髓檢查時,可發現白血球數目大量增加數倍至數十倍,慢性白血病的細胞通常比急性白血球成熟,藉此可以區分兩者。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可用口服化學藥物或皮下注射干擾素,然而病患數年內會轉為急性白血病,進而死亡,目前唯一治癒方法仍有賴骨髓移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由於多發生於老年人,治療以觀察或口服化學藥物為主,一般病發後仍可存活5至10年。

白血病患者要預防感冒
因具免疫作用的白細胞功能發生紊亂,白血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易發生感冒,且恢復慢,易併發肺炎,是影響患者順利康復的重要因素。白血病患者預防感冒之道,包括避免在公共場所活動、防止過度緊張和勞累、加強個人防護、外出佩戴口罩、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以預防感染
參考: epochtimes.com
2008-10-14 6:02 pm
http://www.vghtpe.gov.tw/pat/hema/hema0001.htm
你可到以上網址看看,希望可以幫到你啦!

收錄日期: 2021-04-29 22:03: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14000051KK003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