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題問題....快快(答案25字內會選為最佳)

2008-10-13 3:19 am
1.黃帝是加何打敗蚩尤的?
2.郭元振如何對付「鳥嘴將軍」,他後來有甚麼發現??
(答案25字內會選為最佳)

回答 (1)

2008-10-13 4:43 am
✔ 最佳答案
1 蚩尤是炎帝後裔,炎帝兵敗,蚩尤崛起,為炎帝復仇。這次戰爭規模更大,也更為驚心動魄。會戰之初,蚩尤因其強悍的武功和銳利的兵器,先佔上風。繼而蚩尤又降下彌天大霧,達三日之久,黃帝的部眾不辨方向,惶恐萬狀。後來黃帝的臣子風后製造指南車,才衝出霧陣,但兵力已折損近半。為了擊敗蚩尤,黃帝調動了善蓄水行雨的應龍,而蚩尤則請來了風伯雨師作大風雨,雙方勢均力敵,戰爭呈膠著狀態。黃帝使出最後一手,召天女"魃"前來助戰。魃的本領是散發大量熱能,像一座噴湧岩漿的火山,她一出陣,馬上止住了風雨,使蚩尤無所施其技,束手就擒,被黃帝殺死。

天女魃在完成制服蚩尤的任務後,因為神功耗盡,竟不能上天。由於她有散熱吸水止雨的能力,所以她居住的地方長期乾旱,人們把她稱作"旱魃"。她因此到處不受歡迎。而善於行雨的應龍也因同樣原因不能歸天,只得到南方住下,以致南方成為多雨的地區。
2牛僧孺筆下的郭元振,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在《新唐書》、《舊唐書》中都有其記載,現實生活中的郭元振為中國唐朝將領,名震,字元振生於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卒於玄宗開元元年(713),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18歲舉進士,任通泉尉。武則天當政時授為右武衛鎧曹參軍,曾出使吐蕃。長安元年(701)任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治邊有方。起初,涼州(治今甘肅武威)南北界域相距不過400餘里,突厥、吐蕃常發兵前來襲擾。他於該州南境設和戎城(今甘肅古浪),北境置白亭軍(今甘肅民勤東北),控制要道,開拓州境1500餘里。從此,鞏固了涼州防務。他在任五年中,廣屯田,興水利,對涼州地區的安定和生產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神龍年間任左驍衛將軍,兼檢校安西大都護,不久,任金山道行軍大總管。景雲二年(711)任吏部尚書,後轉兵部尚書。先天元年(712)為朔方軍大總管,築豐安(今寧夏中衛西)、定遠城(今寧夏平羅南),以加強邊防。後因參與平息皇室內亂有功,封代國公,兼御史大夫,持節為朔方道大總管。時玄宗於驪山講武,因軍容不整而被治罪,免死流放新州(今廣東新興)。隨即又被起用為饒州司馬,抑鬱病逝途中。



現實生活中的郭元振是出將入相的人物,而牛僧孺筆下的郭元振則為救女除妖的英雄,而此種行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因以其文章所記之時間為「開元中下第,于晉之汾,夜行,陰晦失道。」,而事實上郭元振是在開元元年因罪被流放新州,這個時間點就可斷知其所述並非事實,且故事內容和郭元振本身並無關連,只是牛僧孺假借郭元振之名而已。而故事本身其實淺顯易懂,但其中卻也有其隱含意味在,「俄聞哭泣之聲漸近,乃女之父母兄弟及鄉中耆老,相與舁櫬而來,將收其屍以備殯殮。」此段話顯示的是明知獻與烏將軍之女其命不保,但仍獻出,這在隱含之中可以透露出一般民眾對於地方豪強勢力的畏懼,而「烏將軍,此鄉鎮神,鄉人奉之久矣,歲配以女,纔無他虞。此禮少遲,即風雨雷雹為虐。奈何失路之客,而傷我明神,致暴於人,此鄉何負?當殺公以祭烏將軍,不爾,亦縛送本縣。」這段話更是可以去瞭解到地方豪強勢利之作為,更顯示出一般民眾的無奈。「夫神,承天而為鎮也,不若諸侯受命於天子而疆理天下乎?」而這段話或許更可顯出作者本身所想要表達的意識型態。


收錄日期: 2021-04-29 20:17: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12000051KK021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