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晏子春秋》

2008-10-11 3:25 am
《晏子春秋》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回:「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景公①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側陛④。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回答 (2)

2008-10-14 1:22 am
✔ 最佳答案
由於第一位回答者没有對這兩篇文章作出譯文,所以本人在此作出補充的地方。


《晏子春秋》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回:「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這是《晏子春秋》中的其一個故事,叫做橘逾淮為枳或晏子使楚,原個故事的譯文如下: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說這消息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要來,我想羞辱他,該用什麼辦法?」身邊的人回答說:「等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捆綁一個人在您面前經過,大王你問說:「這個人是哪裡人?」屬下回答說:「齊國人。」大王問:「犯了什麼罪?」屬下回說:「犯了偷竊罪。」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賜給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兩個官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跟前,楚王說:「捆著的人是哪里人?」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的罪。」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嚴肅地回答說:「我聽說過,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一樣。現在人生長在齊國不偷盜,進入楚國就偷盜,該不會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吧!」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可以隨便戲弄的。我反而自取其辱。」
景公①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側陛④。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 古之賢 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饑寒者。令所睹於塗者,無問其鄉;所睹於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釋:
①景公: 齊國國 君,名杵臼,莊公的異母弟。②霽:雨、雪後天氣轉晴。③被:同通「披」字。披在此解作裘:用狐狸腋下的毛皮做的皮衣。④陛:皇宮的臺階。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側邊的台階上。晏子進宮拜見景公,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氣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說:「天氣果真不寒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德君王,吃飽的時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餓,穿暖的時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時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現在君王不知道民間的疾苦了。」景公說:「說得對!我聽從您的教誨了。」於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糧食,發放給飢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見路途時候有飢寒的人,不問他是哪個鄉,看見在裡閭有飢寒的人,不問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國統計發放數字,不必報他們的姓名。已任職的發給兩月救濟糧,生病的發給兩年救濟糧。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為了令故事更為完整,我已將有關故事內容作出翻譯,第一篇文章中,你所要翻譯部份,我已替你用藍色字填上。至於第二篇文章紅色的部份是原文有的,我亦將這部份作出翻譯,希望令你看得更易明白和完整,並希望以上資料能對你有幫助。
參考: 網上+自己
2008-10-11 3:31 am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緦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闚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收錄日期: 2021-04-16 13:36: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10000051KK014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