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背景.內容.體制.寫作動機.等

2008-10-09 6:47 am
儒林外史
作者既寫作背景.
內容簡介.
體制.
寫作動機.等

請分列出來..謝謝;}

回答 (1)

2008-10-09 7:27 am
✔ 最佳答案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認為最後一回非吳所作),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二百個人物。小說假托明,實際描寫了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
《儒林外史》原本僅55回。根據程晉芳《懷人詩》,可以證明在吳敬梓49歲的時候已經脫稿,但是直到作者死後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給他刻了出來。這個刻本,今已失傳。現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部份人認定為後人偽作。[來源請求]《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所寫內容,假托明季,實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實有其人。它真實地描繪了康乾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理想的倡導與破滅,出路的探索與追尋。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運用樸素、靈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語言,撰寫了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胡適形容本書:「……國家天天掛著孔、孟的招牌,其實不許人說孔、孟的話,也不要人實行孔、孟的教訓,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試帖詩;其餘的『文行出處』都可以不講究,講究了又『那個給你官做?』
《儒林外史》對清朝時期的小說,有很大影響,儘管此書一開始並無預先設計的結構。又如胡適所言,「這部書是一種諷刺小說,頗帶一點寫實主義的技術,既沒有神怪的話,又很少英雄兒女的話。況且書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談什麼舉業、選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說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廣」。對鞭笞社會不公,提昇人民自主思想,有一定意義。並且,對現代諷刺文學有深刻的啟迪。
夏志清在《中國古典小說史論》第六章《儒林外史》談到「儘管《儒林》算是一部重要的反映文人學士的小說,但如果從作者對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熙熙攘攘的世界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描繪這方面來看,它似乎更應是一部風俗喜劇。」胡適認為後來的晚清譴責小說,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官場現形記》、《老殘遊記》,都是繼承《儒林外史》的餘緒。(《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
《儒林外史》已被翻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國家的文字。可作成為全世界了解中國科舉制度的一部活的生動的參考。
參考: wikipedia+myself


收錄日期: 2021-04-27 21:35: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08000051KK023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