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朝圈地(10點)

2008-10-09 6:15 am
我想問清初圈地究竟係咩一回事?
康熙停止圈地又有咩影響?如何解決漢滿矛盾?
THX

回答 (3)

2008-10-09 6:41 pm
✔ 最佳答案
本來對清初圈地問題,是連聽也沒聽過;可是看到這與漢滿矛盾有關,也就使我想起曾聽過的一種說法來了。
話說滿清源於中國的東北平原,故當時的滿清人,多認為東北平原,是他們的老家了。東北平原,水草豐盛,對以遊牧為主的滿族人,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滿清先世,本來沒有信心,可長駐漢人地域,因文化不及故。因此就有保有東北平原的開發,以為後退之所:這是「圈地」政策的由來吧!
至康熙時代,是清代的盛世開始吧!滿人信心增強了:他們的文化或有不及漢人之處;可是他們發現,他們可以利用漢人的長處,去統治漢人的。一方面可停止所謂「圈地」政策,另一方面更可繼續向黃河流域,甚至外圍發展,而成為中國歷來版圖最大的國度呢!
2008-10-10 10:33 pm
圈地好像是指官家合法佔民地吧

如果問圈地有啥麼好處,我想算是獎勵下屬又不用自己出錢的方法吧


康熙停止圈地,最直接的影響當然是令農業得以發展,社會比較安定吧

你想一下,如果以前香港97前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在香港如果可以隨便合法霸佔你的屋,你會有啥麼反應,這就跟圈地的原理一樣吧
2008-10-10 4:05 am
圈地,一般是指順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頒布圈地令,多爾袞三次下令圈地。但廣泛而言,圈地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運動,十二到十九世紀,歐洲出現了所謂的圈地運動。

清初多爾袞率清軍入關,滿族人口大量湧入北京附近,為安置滿族諸王、勳臣,解決八旗官兵生計,順治元年十二月在京畿地區大量圈佔土地,史稱圈地令。順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範圍擴大到河間、灤州、遵化。順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順天、保定、河間、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佔土地約二百三十三萬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畝(十六萬餘傾,一晌約六畝),「圈田所到,田主登時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攜去,欲留者不敢攜。其佃戶無生者,反依之以耕種焉。」八旗圈地稱旗地,不準私自買賣,「八旗官兵所受之田,毋許越旗賣價及私售於民,」違者按律治罪。多爾袞憑借攝政的便利,冀東肥沃之地多流入正白旗之手。圈地後,很多農民田地被占,流離失所,部份地主或農民投充到八旗莊園,或流亡他鄉,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現。

順治四年,大規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星的圈地、換地仍時有所聞。清初戰事頻繁,所受地畝並未能悉心耕種,「致失耕種之業,往往地土曠廢。」康熙五年(1666年),鰲拜以鑲黃旗地少貧瘠為由,提出要與正白旗換地。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智捕鰲拜,再宣布停止圈地,准許壯丁「出旗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後永不許圈」,圈地正式告終。

清代進入中期,八旗子弟多困苦,開始私自典賣旗地。售地之舉,雍正初年已有耳聞,至光緒三十一年載:「無糧黑地,各處尤多。即以直隸近畿八十余州縣而論,八旗王公官員兵丁各項旗地,原額十五萬餘頃,除已歸八項旗租三萬九千余頃、又王公莊田一萬餘頃、未盡迷失外,此外現在旗人手內交租者,大抵十無二三。其年久月深,輾轉典賣,變為無糧黑地者,約在七八萬頃上下。」大量的圈地又回到地主和自耕農手上,江太新認為:「旗地私有化,為自耕農隊伍穩定輸送了新鮮血液。」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29 20:18: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08000051KK022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