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問題:香港海鷗形菌有什麼預防方法? 香港海鷗形菌資料
淡水魚含「香港海鷗形菌」情況全球首宗受「香港海鷗形菌」感染之個案,是在2001年由港大醫學院感染及傳染病研究中心發現。當時科研人員從一名肝硬化病者的血液和胸腔膿樣本中,發現了此種在顯微鏡下呈海鷗彎曲狀的細菌,該病者感染了社區感染性胸腔蓄膿。
研究人員在所有抽取的食物樣本中,發現25%的淡水魚含有「香港海鷗形菌」。其中分別在59%的鯇魚、53%的大頭魚、29%的鯪魚和6%的淡水黑鱸樣本中發現「香港海鷗形菌」。此外,研究亦發現在15%的免治魚中含有「香港海鷗形菌」「香港海鷗型菌」多依附在淡水魚的腸臟中,由此可見,進食魚類是感染「香港海鷗形菌」的途徑之一。中國人的飲食文化習慣食用新鮮肉類多於凍肉,而且為保持鮮味,魚類及免治魚肉亦可能未經完全煮熟便進食。由於細菌容易依附在魚類的腸臟,因此容易令巿民受到感染。
「香港海鷗形菌」於全球各地廣泛出現現時,亞洲(中國及日本)、歐洲(瑞士)、非洲(突尼西亞)及中美(古巴)國家已相繼出現「香港海鷗形菌」感染個案,顯示病菌已於全球各地廣泛出現。這是近20年來醫學界發現首種可引致病人腹瀉,甚至嚴重腸胃炎的新病菌。
進食魚類為主要感染途徑一般情況下,病人感染「香港海鷗形菌」後會腹瀉。如經醫生診斷後,腹瀉情況不嚴重及病人的免疫系統健康正常,可以不需服用抗生素。相反,便可能需服用抗生素抑制病菌。
由於醫學界對這種全新細菌仍所知不多,因此港大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下一步將進行病菌的基因排列,使學界對「香港海鷗形菌」的病理(如何引致腸胃炎)、設定治療及預防方案提供更多資料。其實,除了「香港海鷗形菌」外,我們經常可在魚類中找到其他可引致腹瀉的細菌,如霍亂及融血性弧菌等。 感染「香港海鷗形菌」的病徵:
1) 腹瀉
2) 排泄物呈水狀
3) 排泄物帶血
4) 嘔吐
5) 發燒
預防感染:最佳的方法是將魚類,特別是免治魚肉徹底煮熟後才進食。此外,亦不要將未經煮熟的肉類肉放在一起,以防止交叉感染,研究證實,部分淡水魚含有「香港海鷗形菌」。為預防感染,最好將魚類煮熟才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