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山東問題引致五四運動plz,,,,,,答得好有20分

2008-10-06 4:50 am
我想問,,如果我答 同意山東問題引致五四運動...
有咩point 可以寫....
最少5個point,,
答得好有20分

回答 (2)

2008-10-09 3:42 am
✔ 最佳答案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經70多天激戰,于11月7日全部佔領德國租借地膠州灣。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納了其中大多數的要求。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向德國宣戰,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1918年初,日本向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貸款,並協助組建和裝備一支中國參戰軍,其貸款還被用於安福國會龐大的賄選開支。中方由時任財政總長的曹汝霖經辦。同年9月24日由駐日公使章宗祥和日本外相後藤交換了《中日參戰借款合同》,作為借款的交換條件之一,又交換了關於山東問題的換文(又稱中日密約),其主要內容為: 1、「膠濟鐵路沿線之日本國軍隊,除濟南留一部隊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2、關於膠濟鐵路沿線的警備:日軍撤走,由日本人指揮的巡警隊代替。 3、膠濟鐵路將由中日兩國合辦經營。北京政府在換文中,對日本的提議「表示同意」。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借口。

1919年,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巴黎和會。會上日本政府要求以戰勝國的身份接管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代表團靈魂人物顧維鈞為此準備了《山東問題說帖》,力陳中國不能放棄孔夫子的誕生地山東,猶如基督徒不能放棄聖地耶路撒冷,震撼歐美代表,扭轉了輿論形式並博取列強同情。後由於義大利退出和會,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脅生效而導致和會流產,於是依日本要求,將德國之山東權益割讓給了日本。此時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宗祥離開巴黎。因此顧維鈞實際上暫攝團長職權,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山東問題直至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才由美國調停下簽訂《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日本將山東及膠濟鐵路歸還中國,中國則開放當地為商埠,並提供日本僑民在當地的一些權益。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場發生於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後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就此,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在列強面前顯得軟弱,使國人異常不滿,從而上街遊行表達不滿。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政治、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一次大戰期間工商階層的發展
清末以來,中國的工商業雖有所發展,但在西方產品的輸入情形下,中國本土工商業的發展仍然有限,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使歐洲各國產業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獲得很大的發展,參與工商業的人口持續增加,民族工業,尤其是輕工業得以巨大發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形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主要力量。


近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禮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合法條件。但結果,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4月30日終於簽訂《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
2008-10-07 2:50 am
都可以算是愛國運動, 但有負面影響
五四運動
狹義指1919年5月4日發生於中國北京的以青年學生為主和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起因為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原德山東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
廣義:它和較早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一併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龐大影響深遠的政治思想文化運動,對中國近代迄今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鉅。 在臺灣教科書中,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多併為一談,一般民眾亦皆稱兩者合為「五四運動」,可視為廣義的五四運動定義。
愛國運動: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麼,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科學,民主。又一種:愛國。
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五四運動最早從北京大學發展出來的,五四精神所代表的憂國憂民、不畏強暴進行抗爭的精神,其實也是北京大學一貫的校風特色。
愛國精神:五四運動的青年以愛國為己任,他們的行為都是以愛國我目的的,都是維護國家尊嚴,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的。
大膽精神:面對軍閥政府,憑一腔熱血,敢於鬥爭,不畏強權,不屈不撓。
獨立精神:五四青年沒有被人左右,用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去做一切事情,顯示了青年的獨立和創進。
正義精神:五四運動之所以勝利就是因為他有正義性,正義的力量和精神支撐,因為正義,得到了正義力量的支持和擁護。
意義
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的愛國運動」(注意這裡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五四運動,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激發了和鼓舞了無數青年學者投身中國救亡運動。五四運動打擊了美英日犧牲中國的氣焰,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五四運動,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準備。五四運動,影響了當代中國人民,中國青年,五四運動的精神和氣質為中國青年所汲取。
五四運動用暴力反對暴力不應當提倡,五四運動學生過激行為不應效仿,五四運動盲目排外傾向值得思考,另說五四踐踏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盲目排儒,崇尚西方思潮
For more detail, please visit:
http://zh.wikipedia.org/wiki/五四運動
It includes:
1 背景
1.1 新思想的傳播與白話文運動
1.2 北京大學為首的高等教育發展
1.3 民初以來的反日以及國恥情緒
1.4 一次大戰期間工商階層的發展
2 近因
3 過程
3.1 大事記
3.2 後期鬥爭
4 學生代表
5 五四精神
6 五四時期的相關團體
7 紀念五四
8 五四運動對中國的影響
8.1 思想文化
8.2 中國政治
8.3 社會經濟
8.4 教育
8.5 文學藝術
8.6 中國共產黨
8.7 現代社會的影響
8.8 五四運動對臺灣影響
9 負面影響
9.1 思想文化方面
9.2 社會方面
9.3 學術方面
9.4 政治方面
10 意義
11 評價
12 評論五四相關文章
13 五四延伸
14 相關閱讀

希望幫到你


收錄日期: 2021-04-15 22:52: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05000051KK026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