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說的「上報四重恩」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所說的「上報四重恩」是什麼意思?

還請菩薩網友慈悲開示之

阿彌陀佛!!
更新1:

感謝熱烈的回答,但是只能選一位,請菩薩網友投票,感恩

回答 (4)

2008-10-06 9:33 am
✔ 最佳答案
 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

  1、父母恩︰
  一個人來到世間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才能長大成人。養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時候,自會領悟其中的含義。報父母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順的兒孫。

  2、國土恩(國王恩)︰
  報國土恩。我們賴以生存的國土是無私的,山川,水土,糧食,礦藏,道統都是國土對人們的奉獻。使國土莊嚴是我們報恩的職責,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3、上師恩(三寶恩)︰
  對佛教來說,佛、法、僧三寶使人們取得智慧,証得菩提,獲得解脫,是人們的上師。三寶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認為最重要的,但經典裡卻把父母、眾生、國王放在三寶之前,可知一個人如果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眾生的護持之恩、國家的安定之恩,那麼這個人說他竟能報答三寶之恩就很難真實了。

  4、眾生恩︰
  雲何念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勸發菩提心文》說︰“我與一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眷屬、父母、六親、乃至師友。而彼眾生常為我身作大饒益,或順我志,令我歡喜;或逆我志,令發道意;又能示現一切極苦相貌,令我驚覺,不生貪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眾生恩德亦複無量,不可言說。”尤其是“上報”這兩字應該記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擺在眾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報”,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為若無眾生護持,不要說修菩提大道,我們連活著都十分艱難呀﹗真是令人動容的見地﹗ 我時常驚醒自己︰面對眾生,要牢牢記住“上報”兩個字。
  一個人明白了做任何事無不是為了報恩,那就真正地、自覺地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學家愛因史丹曾說過︰“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以同樣份量來報償我領受了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的向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常為感覺自己佔有了同胞們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報恩無盡啊﹗
  由此可知,忘恩負義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知恩報恩是「行好事」的先決條件,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裡面,到什 地位的菩薩才落實知恩報恩?《大智度論》說,知恩報恩是二地菩薩以上主修的課程,所以二地菩薩才真正落實了。回向偈只有八句,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占了兩句,因為這兩樁事情要緊﹗古大德、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確實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為報,對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們尊稱他為佛菩薩,尊稱他為法身大士。
2015-10-27 3:36 pm
佛教中所說的「上報四重恩」是什麼意思?
以下個人所寫之內容皆是佛經經文內容的如來真實義,並不是佛
教的宗教教義範疇,所以請大家不要以自己所信仰的宗教那些宗門、
教門、派門各別之知見來作任何的比對,因為那些宗教教義所說的內
容並非是如來的真實義。
佛教徒認為「四重恩」是指︰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
等四種,這完全是宗教的教義不是如來真實義,為什麼呢?因為真正
的佛經是在講宇宙的演化過程,哪裡有什麼上師、國土、父母、眾生
這些世俗的東西呢?如果有的話那麼佛為什麼要告訴世人「去三心」
與「飛四相」呢?如果要報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的話,
那麼請問是誰要報這種恩呢?恩從哪裡來呢?如果恩從以前上師、國
土、父母、眾生給我們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報答他們,以積德植福成
就佛道,那麼過去心、現在心與未來心等三心不是都有了嗎?而報恩
的我不是「有我相」嗎?有上師、父母不是「有人相」嗎?有國土、
眾生不是「有眾生相」嗎?有未來要成佛的觀念那不是「有壽者相」
等四相嗎?如果是如此的話,那不但與佛唱反調,而且根本不信三寶,
所以這些觀念都是被宗教的教義所導誤,不解如來真實義也。
因此我們若要瞭解「上報四重恩」的如來真實義的話,那麼首先
就要先瞭解「四」的真正意思是什麼,「上報四重恩」這一句經文中所說的「四」不是指數字而言,而是佛經的編經密碼,佛經中所說的「四」是指在四維度由分子排列組合所構成之形體、現象、物質皆屬之,而「上報四重恩」這一句經文中所說的「重」也不是一層一層那個「重」而是重量的「重」,因此「四重恩」不是指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等四層次的恩惠而言,而是在指整個宇宙間的一切波羅現象、形體、物質滿足我們一切的需求使我們無虞匱乏的「重恩」,您每天食、衣、住、行、育、樂…等等的需求哪一種不是四維度由分子排列組合所構成之形體、現象、物質呢?因為我們都有由細胞排列組合所構成的人身軀殼之假相,所以我們(指靈體)才能利用這些人身軀殼之假相去找到真正的自己,所以我們要上報那些形體、現象、物質的「重恩」,如果不是它們的話,我們又如何能以難得之「人身」達到究竟解脫之目標呢?宗教所説的上師、國土、父母、眾生…等等皆是「假相」所以並不是真實,如果我們不能離開那些假相的話,那麼就表示說我們是以肉眼在看整個宇宙,以意識心在過日子,如此的話那麼我們就永遠無法成佛了,所以經云:「離開諸相,即是諸佛」即是此意,如果我們將上師、國土、父母、眾生…等等的假相都當真的話,那麼我們想要成佛不是癡人說夢嗎?宗教的教義是在教我們如何做人,所以它們是將世人帶進無間地獄、阿鼻地獄,帶入輪迴之路,故有「地獄皆僧道」之俗諺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佛經的如來真實義是告訴我們離開相的分別我們即是佛了,所以事實上我們本來就是佛,因為以前我們都誤將假相當成真相,所以我們才會變成眾生墮入生死的輪迴之中,善、惡、生、死皆是相,佛教徒因為誤將殺生、濟世、助人、放生、三苦、八苦、閉關、持戒、福德、功德、剃度、出家…等等的假相都當成真相,所以創教迄今無人真正脫離輪迴就是這個道理,什麼「高僧大德」其實都是世間解,佛經經文中所說的「僧」是指元素,「僧伽」是指星雲,「僧團」是指星團,「天人」是指星球,而所謂的「菩薩」是指元素的堆積,「觀世音菩薩」是指銀河,「佛陀」是指微中子,「舍利子」是指基本粒子,「世尊」是指原子核之我,「佛」是指由微中子所構成的宇宙,「如來」是指構成現象界宇宙之能量體,「如來藏」是指宇宙的能量隱藏於整個現象界宇宙的萬物、萬法與萬象之中,「第八識」是指沒有分別的識,「第七識」是指分別的識,所以我們若不懂佛經這些名詞如來真實義的話,我們連佛經經文中第一句的「如是我聞」都看不懂,更何況是經文內容呢?《心經》經文第一句的「觀自在,菩薩行深」都被誤解成「觀自在菩薩」,如果說連「佛」這一個字的如來真實義都不瞭解的人,他們都能稱為大師到處講經說法的話,那麼他們的信徒說可以達到究竟解脫我根本是不相信的,世人當深思之,千萬勿將「宗教教義」誤當成是「如來真實義」。
2008-10-09 5:03 pm
報恩始於感恩


所謂報恩,就是常懷感恩心,念念為他人著想,做利益眾生之事。要報哪些恩呢?佛法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四重恩就是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


三寶恩:

即佛、法、僧三寶,釋迦牟尼佛以其累劫修行,將人生的真理教導世人,入滅後弟子們將其開示集結成經典,藉由僧寶來弘揚佛法,使眾生從煩惱的泥沼中獲得解脫。所以,大眾要發長遠心、精進心、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努力修行,護持三寶,以報答三寶的深恩。


父母恩:

父母對我們有教養之恩,所以我們應當盡心奉養父母,不只在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帶領他們來修行學佛,這才是真正地盡孝道。一般人清明掃墓,都是藉由鮮花、水果等供品,或者焚燒冥紙及燒香來祭祀先亡。但怎麼做才更加有意義呢?我們可以仰仗三寶的加持力,藉由聽經聞法、念佛、拜佛、持咒及種種布施,將功德回向給他們,先亡才能早日超生淨土,身心安樂,得到真實的利益。


國家恩:

國家安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而國家是由人民所組成,所以我們應該由自身做起,善盡本分。例如:父母有父母的本分,子女有子女的本分,學生、農夫、商人、律師、官員……各有各的本分。老師教導學生,培育人才,令其成為社會精英、國家棟樑,才能為人民謀福利。而學佛者亦然,目的在端正知見、淨化人心,這些都是報答國家恩的具體表現。


眾生恩:

一切眾生對我們皆有恩德。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人與人之間息息相關,互相依存,六道眾生皆可能是我們的六親眷屬。佛法講因緣和合,每一件事情的成功絕非僥倖,皆是仗因托緣而生,例如一間大企業的老闆,要完成一項產品,除了決策、判斷外,還要生產部門、設計部門、採購部門、營業部門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老闆應該感恩員工的努力,員工也要感恩老闆提供好的工作環境與機會。其實生活當中的食、衣、住、行、育、樂所需,都是靠著大家分工合作,才有今日如此便利的生活。所以,我們將修行功德回向給法界眾生,或者從事一些護生、救生的工作,都是報恩的表現。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會知足常樂、歡喜地面對人生,並且站在別人的立場包容別人、檢討自己。相反地,若是貪得無厭的人,時常會抱怨東、抱怨西,對於所擁有的始終無法感到滿足,對於別人的幫忙也視為理所當然;再者,常會以高標準去衡量別人,看這不順眼,看那也不慣,最後把別人的煩惱、習氣放在心上,心生怨懟。六祖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印光大師也開示大眾:「要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所以,感恩之人時時刻刻皆起善念,以慈悲對待別人,以智慧化解心中的嫉妒、怨恨及貢高我慢,對於別人所給予的點點滴滴,皆懂得感恩回饋。
參考: 普光精舍
2008-10-06 12:20 am
佛門裡天天念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講到「恩」,今天我們接受別人的恩惠,好像是應該的,感恩的念頭都生不起來,這怎麼得了!別人贈送、供養我們東西,許多人連「謝謝」這一聲都沒有,表面的敷衍都沒有,然後才想到這個社會怎麼不遭難!這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之人,不會有好果報。
四重恩,第一是「父母恩」,第二是「老師恩」,佛菩薩是老師。父母生我們、養我們,這個恩德不能忘記。如何能報父母恩?自己成聖成賢,斷煩惱,開智慧,了生死,出三界,這是真報父母恩。佛家諺語常講:「一子成佛,九祖生天。」我們不能成就,怎麼能報父母恩?諸位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就知道,自己修行有成就,過去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沾光,都超生。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若不是老師的教導,我們怎麼知道世間有佛法?怎麼知道世間有聖賢的教誨?所以,老師的恩德比父母還大。
第三是「國家恩」,從前講國主恩,你沒有國家,你在今天這個社會沒有國籍,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沒有國家保護你,身心都得不到安穩。古人講「食毛踐土」,我們生活所需是這個地上生產的,來供養我們這個身體;我們居住在這塊土地,這塊土地對我有恩,所以,要知道報恩。
第四是「眾生恩」。一切眾生對我有恩,為什麼?人是社會動物,離不開人群生活。我們吃的東西是農夫種的,穿的衣服是工人織的,所有社會一切大眾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有恩德。古人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知恩報恩才是個人。如果你不知恩,不知報恩,說老實話,連畜生都不如,因為畜生都懂得報恩。
由此可知,忘恩負義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知恩報恩是「行好事」的先決條件,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裡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薩才落實知恩報恩?《大智度論》說,知恩報恩是二地菩薩以上主修的課程,所以二地菩薩才真正落實了。
迴向偈只有八句,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佔了兩句,因為這兩樁事情要緊!古大德、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確實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湧泉為報,對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們尊稱他為佛菩薩,尊稱他為法身大士。
而「上報四重恩」,我們要拿什麼報恩?「願以此功德。」如果你每天認真修行,那是功德;若是敷衍塞責,你念迴向偈就是自欺欺人。這一定要曉得。
參考: 知識+


收錄日期: 2021-05-01 23:58: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005000016KK066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