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要找一位英雄的資科!(20)

2008-10-01 3:01 am
help!要找一位英雄的資科!(20)(除周處)
我要一位英雄的資科,什麼英雄都可以,我有一個絛件,是故事太長,便要把它縮短。驚險、有趣的部分應保留。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也要說清楚。

回答 (6)

2008-10-01 6:29 am
✔ 最佳答案
走自己的路

舊時的科舉考試,對於考生的身體和心理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一般的考生必須經過長途跋涉來到省城參加考試,考生就像是犯人一樣,被搜身、禁足,連續幾天不許離開單人的考試房,整個過程是十分勞累與緊張。

明朝嘉靖十九年,西元一五四○年,李時珍二十二歲,第三次來到武昌參加鄉試,這次比前兩次更糟,不久前他才剛得過「骨蒸」病,這種病是因為受了風寒,長期咳嗽造成,皮膚會發熱、而且多痰、全身無力,類似肺炎的病症。

大病初癒的李時珍不僅難以通過鄉試,甚至幾乎再度病倒。這樣的經驗,對李時珍而言是痛苦的。回鄉後,他作了人生第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科舉考試求取功名的途徑,走自己的道路。這個轉變,使得《本草綱目》這本鉅著得以誕生,進而改變了整個醫藥學的發展,影響直到今日……

 

未完成的父志

李時珍生於明朝正德十三年,西元一五一八年。他的父親—李言聞,是一位醫生,他的醫術在湖北蘄州以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而且他曾經當過「太醫吏目」的醫官職務。但是,在舊時的社會裡,一個醫生不管醫術多高明,社會地位總是不高,所以,李言聞一直希望透過當時正規的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光宗耀祖。在他的計劃裡,大兒子李思珍,繼承自己的醫業;而讓較聰明的李時珍參加科舉考試,完成自己一直沒有完成的目標。

李時珍小時候常生病,但又天生好動、好讀書,尤其對於大人們講的各種傳奇故事、珍奇事物,以及父親收藏的那些有圖畫的醫書、藥書更是有興趣。他也喜歡到田野間採花捕蝶、欣賞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他的心目中,做一個像父親那樣醫術高明的大夫,遠比考試作官來的有趣多了。

不過在父命難違的情形下,李時珍開始一次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十四歲那年考取了秀才,但是之後的鄉試一直不如意,直到二十二歲那年以後,李時珍堅決排拒科舉考試,而他的父親也看出兒子的才能與興趣都在醫學上,不得不同意,讓他踏上醫學之路。



第二次的決定

中國傳統的藥物學,稱作「本草學」,事實上它包括了:花草果木、鳥獸蟲魚、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礦物的藥學;由於其中大多數是植物,所以稱為「本草」。

大約在秦漢時期成書的《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藥物學著作,歷代醫學家陸陸續續也有許多本草著作,時代越後面,人們對於藥物的品種、效用、性質的認識越豐富越深入,可是到了明代,逐漸產生一些新的課題,例如:大量新藥物被發現、對原有藥物有了新的認識、舊本草書中的錯誤,長期以來未被糾正。

李時珍越深入研究、為更多人看病,就越覺得如果不為傳統的本草學作一次大修正、大補充,醫藥學的水準絕對難以提升。於是,李時珍為他的人生再下了第二次重大的決定。從此,他開始了醫藥科技史上空前而且艱鉅的學術研究與編撰工作,那時的李時珍三十五歲,正值壯年。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研究的對象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各種無機物與動、植物,書中呈現的科學精神,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用李時珍自己的說法就是「通考據」、「詢野人」。

「通考據」的意思就是,通過對文獻的校正、考據、整理,糾正過去的錯誤,尋求正確的知識;至於李時珍所謂的「詢野人」,包括了:社會調查、實地實物考察、以及自身的經驗。
事實上,李時珍為了解決書本上的疑問,曾作過多次的長途旅行,從文獻中知道他的足跡遍及中國十餘省、苗傜少數民族地區、窮鄉僻壤、荒山野嶺。

他曾登上武當山,研究仙果「榔梅」,證實它只是普通的梅子;親自飲用曼陀羅花籽浸的酒,證實確有麻醉的功效;解剖穿山甲,剖出一升的螞蟻,證實穿山甲食蟻的特性;請教漁民水生魚類的習性與撈捕方法;以獵人為師,得知虎骨的療效。李時珍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明萬曆六年,西元一五七八年,這部近二百萬字,收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物的劃時代藥物學鉅著終於問世,而李時珍也由當年的壯年轉變為白髮蒼蒼的老人。

 
2008-10-12 3:43 am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稱他美周郎,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東南)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他所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直接決定了三國時代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取得勝利後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僅36歲。

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謙虛寬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還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的禮遇器重,他的妻子小喬也稱國色,是後世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則被描寫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
參考: wiki & me
2008-10-01 4:34 am
英雄有很多種,

但我較欣賞那些不怕付出、個性鮮明以及品德高尚的人才是英雄。

這些英雄大多默默無聞,很少人留意到他們。

我覺得這對他們不公平,希望在此發表一下,以示對他們的尊重。

以下這位英雄不但有以上的優點,更為中華民族作出重大以及意義非凡的貢獻,有「開漳聖王」的美譽。

--------------------------------------------------------------------------------------

「開漳聖王」是誰?

陳元光字廷炬,號龍湖,又名陳光華。陳元光的事迹在唐代史書中沒有記載,但在福建民間卻廣爲流傳,民間百姓都將陳元光尊奉爲神。

一般的說法是因爲他使落後的漳、潮地帶開始接受文明的洗禮,他和自己率領的5600名府兵、123員將校合共58姓,都留了下來,成爲漳、潮百姓的成員,而這些人便是我們今天閩南和粵東許多姓氏的開基祖先,是潮州先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許天正、陳政、陳元光被稱爲“許、陳氏開閩始祖”,也是潮汕大部分許、陳姓人氏的共同祖先。

至宋代,陳元光的功績才受到朝廷重視,被封爲“開漳聖王”。

-----------------------------------------------------------------------------------------

陳元光一生的事跡簡介:

初出銳芒:

陳元光年二十一歲,整軍經武,厲兵秣馬。唐高宗儀鳳元年(六七六年)得悉蠻酋雷大王及猛將傅如豐等據險守住綏安,於一次戰役中陳元光大勝,斬獲五千餘人,蠻酋雷大王等被殺,從此南蠻歸附來降。

時至儀鳳二年(六七七年)廣東山賊陳謙勾結福建娘子洞蠻賊苗自成、雷萬興等聚眾劫舍,陳元光迅速敉平亂事,並禁暴懲兇,使黎頑知法,而保障了南疆一帶局勢的安定,自此後數十年間無烽火。

光芒四射:

唐垂拱二年(六八六年),中央新設漳州,陳元光出任漳州首任刺史,吏治嚴明,政績卓著,對漳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開拓的發展起過極重要的作用。此時閩中大治。

日落西山:

唐景雲二年(七一一年),死於征戰。在閩總共四十二年,為開發漳州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不愧是開發漳州地區的第一人。

-----------------------------------------------------------------------------------------

推崇陳元光的原因:

客觀評價陳元光一生的事跡,其才能及作用之大,可入名臣賢相之列。只是當時的價值觀的問題,他的事跡一度被忽視了,後人大多更不知其名字,不得不說是中華民族的其中一個悲哀。

-----------------------------------------------------------------------------------------

陳元光為何“唐史無人修列傳”?

参考 http://chenlb.fushantang.com/hk/102.htm

那是我找到一個較好的介紹陳元光的網址,其中一部分文字有列出原因。

-----------------------------------------------------------------------------------------
參考: 大部分是自已撰寫的,而事跡介紹的一部分參考網址
2008-10-01 4:19 am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並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
在這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為了「窮搜博采」,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裡,也讚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確實如此,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上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敦煌的經史巨作,他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藥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藥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藥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藥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形狀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覆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藥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像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藥,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有的又說它像貫眾,說法很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採訪。後來,他多次出外採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採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瞭解各種各樣的藥物。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2008-10-01 4:10 am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河北西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農家出身。宣
和四年(1122年),應募為兵。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岳飛拜見康王趙構,
補為承信郎。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
為宋高宗。岳飛曾上書言事,因「越職」而剝奪官職。此後,岳飛便分別在張
所、王彥、宗澤部下抗金,屢立戰功。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將完顏宗弼(金
兀朮)率軍渡江南侵,宋諸將皆懼,獨岳飛力戰,轉戰於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等
地。

建炎四年(1130年),完顏宗弼攻常州,岳飛屯兵於宜興縣。金人再攻常州,岳
飛四戰皆捷。完顏宗弼趨建康,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兵,並乘夜擾亂金營,又於
龍灣大破金軍。完顏宗弼只好奔淮西,岳飛收復建康。紹興元年(1131年),岳
飛隸屬張浚,轉戰於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等地,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任荊
南、鄂岳州制置使,率軍北上,破金與偽齊劉豫的聯軍,收復了湖北、河南諸
地,岳飛陞為節度使。這年冬,他又出兵援救廬州(今安徽合肥),擊敗金軍與
偽齊軍。紹興五年(1135年),他鎮壓了鍾相、楊么起事,陞為招討使。次年,
又改為宣撫副使,再次揮軍北上,攻佔了鎮汝軍、商州(今陝西商縣)、伊陽(今
河南嵩縣)、長水(今河南洛寧西南)等地,直逼蔡州(今河南汝南)。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07: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30000051KK014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