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街頭風味︰
香港開埠後,中上環的大街小巷都有販賣粥粉麵飯、涼果、糕餅等食檔。
二十世紀初,生活水平不高,街頭食檔非常普遍,由木箱、攤檔和帳篷組成條條「食街」。
戰後,街頭食檔迅速發展,政府把街頭食檔規範化,發牌准許以「大牌檔」形式販賣熟食。中上環、灣仔、油麻地等區,出現了很多大牌檔。
街頭食檔的聚集,不能不提「大笪地」。十九世紀末, 「大笪地」是最先在上環水坑口形成,是平民百姓的娛樂活動區,其後搬到上環碼頭,而油麻地的廟街也興起另一個「大笪地」。
1956年,政府停止簽發新的「大牌檔」牌照,並禁止牌照轉讓。
西餐故事︰
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西餐開始出現。西餐廳多設於大酒店內,服務對象以外國人為主。其他著名的西餐廳有杏讌樓西菜館和威士文餐廳。
二十世紀初,香港已開設不少以高等華人為對象的西餐廳,如華樂園、威靈頓餐室,馬玉山餐室等,同時,其中安樂園最聞名,售賣的汽水、雪糕、麵包、西餅等廣受歡迎。
1930年代,著名的太平館由廣州遷至香港開業,而戰後各區大量開設西餐廳,俄羅斯菜也登陸香港,皇后飯店,車厘哥夫、雄雞飯店等為其中的表表者。1950年代以後,亦有專賣東南亞食品餐廳。
速食文化︰
香港曾有公司專包伙食,供應午餐給辦公室和工廠等。其後經濟發展,生活節奏急速,外賣及快餐開始萌芽。
1968年,大家樂開業是首間本地售賣快餐的公司。
一盅兩件︰
所謂「一盅兩件」便是上茶樓喝茶,一邊品茗一邊享用點心,香港人俗稱「飲荼」。「一盅」是焗盅,或稱蓋碗,意即用蓋碗泡茶,舊式茶樓侍應拿著大水煲為茶客添水,現在大部份的茶樓都已改用茶壺取代蓋碗,然而蓋碗的設計古雅精美,已成為特色收藏。「兩件」是指點心,如蝦餃、燒賣等。香港賣點心的方式獨特有趣,以前點心員用布帶縛著點心盤掛在胸前叫賣「點心」,後來才有滿載不同種類的點心手推車在茶樓出現。除了點心,茶樓還供應多款名茶給茶客選擇,如普洱、壽眉、香片等,不過「企堂」問到茶客要喝甚麼茶的時候,「唔該普洱……」是最熱門答案。傳統觀念的普洱茶不但止渴清滯,更不會澀口傷胃,所以廣受茶客喜愛;加上普洱茶耐放,耐泡,茶樓老闆可大量入貨儲存,一般家庭存放亦頗方便,自然倍受歡迎。近年陳年普洱更成為收藏對象。著名的老號餅茶,例如同慶、同興和同昌等,已是近百年之珍品,真是名符其實「可喝的古董」。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2008-09-28 16:28:44 補充:
更多詳細資料可到︰
http://hk.geocities.com/iawebsite_hongkong/Untitled-8.htm
http://www.veevee.net/discuz/viewthread.php?tid=38969&page=1#pid12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