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政策..20

2008-09-26 6:39 am
1.香港的扶貧政策有什麼?(介紹)<1份>
2.彈香港的扶貧政策<3份>
3.讚香港的扶貧政策<3份>
4.簡介香港貧富懸殊現況<1份>
1份起嗎3板A科紙

回答 (3)

2008-09-28 11:20 pm
香港的扶貧政策
一直以來,香港政府及市民响往經濟自由,因而不把貧窮視為首要社会議题。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經濟衰退及管治危機,香港才開始體驗成熟經濟體系的新貧窮現象—就業貧窮,以及隨之而來綜援金可以超過工作得到的微薄工資。

特首曾蔭權新一屆政府的施政報告,為他在競選綱領的「進步發展觀」具體地展示了內涵。具體而言是透過十大建設,發展經濟,創造就業。它假設基建、就業、培訓、教育能够使低收入人士得到好處。這種觀念在社会發展及社會政策討論中十分流行,叫做發展主義或社会發展主義。 簡單地說就是經濟發展與社会發展要平衡;而扶貧是幫窮人就業、創業(如社會企業),加强人力資源(教育及培訓)、資產累積(如兒童發展基金),而不是用俗稱「派糖」的做方法扶貧。早兩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尤努斯就是透過小額貸款扶貧而享盛名的。小額貸款背後理念就是發展主義。簡單的說,這一代的有能力工作的窮人要自力更生,第二代要讀好書,達到工作年齡便要就業,技能不足要接受培訓或再培訓。社会政策的術語是積極勞工市場政策。不過,正如文首所言,香港的貧窮問題是就業貧窮的主要矛盾;即揾到工但亦不一定揾到食!因此,進步發展觀的挑戰是如何為現在有工作能力的窮人及他們的第二代,就算他們有12年免費教育,創造到好工而脱貧。


過去一段日子,「揾到食」的工作並不容易找到。全港住户收入低於八千元,由1996年的16.5%升至2006年的21.3%。若以住户收入中位數一半作為貧窮線的話,這些為數不少的家庭都己陷入收入貧窮的狀況。早前一些快餐店被評為刻薄員工。舉例說,以快餐店時薪18日計算,每日工作8小時,26日計算,每月工資只得3,744元。這是否可以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的工資呢?歷史數据指出,全港一半住户的收入每況愈下—1991年最低50%住户的收入佔總住户收入19.4%,1996年,2001年及2006年則分別是17.6%, 16.6% 及 15.9%。揾到食的工愈來愈艱難,政府任重道遠。

曾蔭權的施政報可否扭轉這種揾食難的情况?筆者生性樂觀,以為還有一線曙光,其基礎如下。施政報告提出十大建設,若能够使香港經濟再上一個臺階,創造大量就業,應該可以帶動工資上調。當然,筆者是用前港督衛奕信千億元玫瑰園經驗作假設;而唯一證据是1991年低於八千元住户數目為38.7%,即表示在經濟興盛的九七前,即91年至96年的短短5年,這類較低收入的住户已降至16.5%。即是說,我們不能排除經濟發展減低貧窮的力度。

不過,這裡所指的貧窮不是相對貧窮,而是由於經濟興旺,帶動工資上昇而使窮人生活有實質改善。正如91至96年的時期一樣,而不能縮减貧富懸殊的程度。不過,香港社會論述的貧窮是意語不清。可能窮人有工資加,就算有錢的富人比他(她)收入及財富多數十、百倍亦可接受

2008-10-01 15:49:30 補充:
http://web.swk.cuhk.edu.hk/~ckwong/2007-12-22.doc
1428上
2008-09-28 8:15 pm
word文件下載

香港的貧窮問題及解決方案

web.swk.cuhk.edu.hk/~hwong/database/submission to welfare panel.doc

因為字數太多(27 395字 37頁)po唔到
參考: 香港的貧窮問題及解決方案
2008-09-26 6:54 am
早前發生的中年失業漢「偷菠蘿包」充飢事件,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事實上,在過去十年,香港的社會問題不斷惡化,失業率上升了三倍多,貧窮家庭也增加了五成,反映貧富懸殊情況的堅尼系數更是逐年遞增, 由 1991 年的 0.476 , 增至 2001 年的0.525 。號稱國際大都市的香港,人均財富足以媲美歐、美等先進國家,但經濟資源分配之不平均,簡直與第三世界貧窮國家無異 ( 如 2000年拉丁美洲堅尼系數為 0.49, 而香港竟為 0.52)! 這一切一切究竟是社會的問題、政府的問題、 還是窮人的問題?且讓我們來一齊來探討。

貧窮的定義及香港貧窮現況

香港至今仍未訂定『貧窮線』, 難以就貧窮人口作一確實統計及監察。如依照『國際貧窮線』的定義,將市民人均家庭收入為工資中位數的一半,定為『貧窮』。而當社會的經濟資源之分配差距越大,某些人所取得的資源明顯低於社會的一般標準,如此便會出現『相對貧窮』的情況。

社會保障學會 1996 年以國際貧窮線標準統計貧窮人口, 利用過去香港 6 次人口普查及抽查資料計算得出 96 年全港有 85 萬的貧窮人士,佔全港人口大約 13% ,即每 100 個香港人就有 13 人是貧窮。而香港政府 1998 年的統計,同樣參照國際貧窮線的定義,以月入一萬為入息中位數計算,本港有 70 萬人口屬於貧窮,即月入 5,000 元以下 。社聯根據 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所做研究則指出,本港低收入人口共 1207,972 人, 其中低收入人口最高的區域是觀塘區,達到 124,803人,其次是沙田區,有 98,340 人,第三位是元朗區, 有 97,885 人。

貧窮人口除了包括失業人士、病患及傷殘人士、獨居長者、籠屋居民和露宿者等較易受到社會重視的一群外,還包括一些較少受到社會關注的隱性貧窮人口,如單親家庭、新移民及在職貧窮者等。現時的失業人士,並不限於老人,不少是香港經濟轉型而被遣散的僱員,正如本文首段提及的失業中年漢,他們除要面對經濟困難外,亦須作降薪或轉職的工作調適。

貧窮的原因

貧窮不僅僅是收入不足的問題,而是涉及到經濟、政治及社會多方面的因素所致 :

經濟方面─ 社會在致力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同時, ?有相應策略協助低技術勞工適應經濟轉型, 致使他們無法在現有市場生存 ; 此外,香港缺乏全民性退休保障制度,亦無完善的福利制度協助市民脫離貧窮,令貧窮更形惡化。

政治方面─ 政府對老人、 中年工人、婦女、 新移民等存有不公平的政策 , 而貧窮者亦缺乏參與及影響政府政策的機會,致使政策未能回應基層市民的需要。

社會方面─歧視及資源分配之不平均, 使弱勢社群面對嚴峻的貧窮問題, 有政府官員甚至多次發表綜援養懶人的言論, 形成對綜援人士的標籤效應, 致使社會更形分化。

現時香港政府的扶貧政策主要是將貧窮視為「收入不足」的經濟問題,並無對貧窮的社會根源問題作深入探討及制定相應政策。當不少貧窮戶因慳錢而不乘巴士或經常不開燈、 當不少人等街市快收檔才去買便宜?菜、甚至有人窮得須依賴福利機構提供的『免費飯』維生時 , 我們如何還能坐視不理?!

滅貧建議

要解決香港的貧窮問題,政府及民間組織均要參與,以下是民間團體及學者的一些建議﹕

社會保障方面


政府須為邊緣勞工制訂行業性最低工資及標準工時,保障其基本生活。
修改勞工法例中受僱傭條例保障的規定,以防兼職僱員成為『不受保』勞工;同時訂立不公平解僱法,避免僱主強迫僱員成為自僱人士或分銷商。
設立全民性和供款性的社會保障制度,內容包括貧窮、失業及退休、疾病等,令邊緣勞工得到足夠的保障和支援。
政府應加強勞工的職前及在職訓練,並規定所有僱員每年享有「有薪學習假期」, 加強邊緣勞工市場競爭力。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46: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25000051KK022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