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大部份的皇帝都是父子相傳的,就算有些皇帝的皇位是由兄長傳來的,其父親往往是先將皇位傳給兄長再傳給該皇帝。故皇帝的生父並沒有當上皇帝是很少的,有這個情況通常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先帝沒有兒子甚至沒有弟弟,要由同族的堂兄弟或侄子找繼任人;另一原因是朝廷早被權臣、太后、外戚甚至宦官控制,他們擁立一些與先皇關係不深的皇族為帝作為傀儡,以便控制朝政。
這類皇帝其實不少,但不知是否怕新皇帝會有未當過皇帝的生父在世引起麻煩尷尬,宗室大臣通常都找些父親已不在世的皇族繼承皇位,皇帝登位時仍在生的,其實真是不多,我只找到五個。
1. 漢安帝父親清河王劉慶
劉慶是漢章帝的兒子,最初更立為太子,但由於他的生宋貴人被漢章帝皇后竇皇后妒嫉,宋貴人後來被竇皇后誣告向漢章帝落蠱而被處死,劉慶也被牽連被廢掉太子之位,降為清河王。
劉慶被廢後,改立由梁貴人所生劉肇為太子,後來漢章帝駕崩,十歲的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但和帝初年竇太后(即害死劉慶生母的章帝皇后竇氏)與其兄長竇憲控制朝政,和帝長大後,聯合宦官鄭眾及前太子劉慶一同對付控制朝廷的外戚竇氏一族,結果將竇黨一網打盡。從以上可見和帝雖取代了劉慶登上皇位,但仍十分信任劉慶這個兄弟。
漢和帝至二十七歲駕崩,由於他子嗣不多,故他的皇后鄧氏立了只出生一百日的劉隆為帝,成為中國史上最年幼的皇帝,但由於劉隆出生後已患頑疾,鄧太后立心留劉慶的兒子劉祜於京城,預備劉隆一旦身故,就由劉祜繼位。不到一年,劉隆病故,劉祜繼位,是為漢安帝。劉祜繼位時,父親劉慶仍在生,一年後劉慶才病故。
2. 後漢未代皇帝劉贇父親劉崇
這個例子很特別,因為劉崇是北漢的開國君主,但其子繼承皇位時,劉崇卻未作皇帝。
事情是這樣的:五代後漢時,郭威因家人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所殺,起兵作反,郭威大軍作反後在封邱大敗由劉承佑親自督師的後漢軍,劉承祐兵敗被殺,郭威入京後,見後漢臣子未有擁立他為新帝的意圖,又怕在太原掌有重兵,劉承祐的叔父劉崇會興兵攻打他,於是郭威立劉崇的兒子劉贇為帝,其實郭威以此暫時討好劉崇,以聚集勢力謀朝篡位,但劉崇在兒子劉贇繼位為帝後就沾沾自喜,沒有對郭威防範。不久,傳來遼人入侵的消息,劉贇下令郭威領兵抗敵,豈料郭威大軍開往前線途中兵將譁變,撕裂一支黃旗加身在郭威身上,擁立郭威為帝,大軍於是折回開封推翻後漢建立後周,情況如後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差不多一樣。郭威稱帝後,不久將劉贇殺了。劉崇才知被郭威愚弄,所以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
3. 周世宗紫榮父親柴守禮
另一例子發生在差不多的時代。
後周世宗柴榮,其實是郭威的姪子(柴榮的姑母是郭威夫人柴氏,故柴榮稱郭威為姑丈),由於自小在郭威家中長大,郭威收納他為義子(五代十國時代,收納義子是武將十分平常的事),史書稱柴榮『器貌英奇,善騎射』,故經常跟隨郭威出戰。後來郭威一家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所害,郭威所有親生兒子被殺,故郭威稱帝後,封柴榮為晉王,計劃將帝位傳給柴榮,結果柴榮在郭威死後繼承後周帝位,但仍保留柴姓,故後周朝是中國史上唯一是一朝兩國姓的朝代。
但柴榮的生父呢?根據新五代史,原來柴榮的生父叫柴守禮,柴榮稱帝時他仍在生,更因兒子成為皇帝而加官進爵。由於柴榮繼承養父郭威為帝,為合乎禮教,只以舅父之禮待柴守禮,為免尷尬,柴守禮被安排居於洛陽,終生不曾前往汴京,所以柴榮登位為帝後,與生父柴守禮終生不曾相見。
但柴守禮在洛陽的行徑與惡霸無賴一樣,他曾殺人,但柴榮因他是自己的生父沒有追究,於是洛陽人都十分懼怕他,柴守禮也有個外號為『十阿父』。這個柴守禮十分長命,柴榮死時他仍在生,後周被趙匡胤推翻他仍在生,直至大宋建立了七年他才去世,終年七十二歲,趙匡胤更安排他厚葬。
3. 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
同治帝早逝無子嗣,慈禧太后為繼續掌政,故選取與自己血源最近,醇親王奕譞之子戴湉繼任為帝(因醇親王奕譞之大福晉,戴湉的生母為慈禧之妹),故醇親王奕譞也成為皇帝在生的父親。
醇親王奕譞為道光皇帝第七子,咸豐皇帝及恭親王的弟弟,但才能不及恭親王,不過他處事較為謙和圓滑,深懂明哲保身之道,故他在朝中長期處於不敗之地,惟他面對慈禧太后太軟弱,在朝中也建樹不多。
據說醇親王奕譞得知兒子戴湉為選為皇位繼任人,他不但沒有歡喜,反而大驚失色,可見他深明宮中的權鬥,不想自己以及自己兒子捲入。
5.溥儀生父醇親王戴灃
戴灃為醇親王奕譞第五子,也是光緒帝之弟,奕譞在光緒年間死後,醇親王的爵位由戴灃繼承。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相繼死去,慈禧太后臨終前指定戴灃兒子溥儀為皇位繼任人。溥儀登基後,戴灃成為攝政皇,更被認為是清朝最後三年清廷真正的領導人,更幾乎被革命黨人汪兆銘(即汪精衛)行刺,但後來辛亥革命爆發,戴灃重新任用袁世凱,反被袁世凱所迫,以至清帝遜位。戴灃可說是一手一腳為結束中國封建皇朝歷代劃上句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