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李清照 題八詠樓 寫作背景及解釋

2008-09-25 9:19 am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求此詩寫作背景及解釋

回答 (1)

2008-09-25 11:35 pm
✔ 最佳答案
【寫作背景】
八詠樓在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原名元暢樓,其後因南朝沈約曾於此樓題下名動一時的八首詠懷詩 (八詠:晨征聽曉雞、霜來悲落桐、被褐守山東、登臺望秋月、含圃臨春風、解佩去朝市、歲暮湣衰草、夕行聞夜鶴 ),後人遂逐漸稱其為「八詠樓」。八詠樓與雙溪樓、極目亭同爲婺州臨觀勝地。此詩作于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或五年,李清照避亂流寓金華時,有感於國家山河破碎,徒成半壁,因而發出感歎,表現出強烈的憂國之情。

【解釋】
首句「千古風流八詠樓」是寫八詠樓源遠流長,是歷代文人雅士題詩抒懷之處;次句「江山留與後人愁」是當前局勢的寫照,南宋半壁江山,已是岌岌可危,雖然有匡扶社稷之心,惜已事無可為。末兩句是寫八詠樓所在之婺州,地處要衝:交通上,水路上與中國南方各地相接;地勢上,在宋兩浙路所轄二府十二州 (統稱十四州:平江、鎮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溫、台、處、衢、嚴、秀州)中, 堪稱優越。可惜這些優勢並不能改變國家的命運。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06: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25000051KK001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