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係咩歌泥

2008-09-23 11:56 pm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係咩歌呢嫁?!有咩含義?

回答 (2)

2008-09-24 1:25 am
✔ 最佳答案
送別》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


[編輯] 歌詞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編輯] 歷史
十九世紀美國音樂家J·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這首歌流傳到日本後,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調(可能作過略微的改動),填上日文的新詞,作成《旅愁》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發表後,在日本被廣泛流傳。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學日本,故接觸到了《旅愁》,他被這首歌曲的優美旋律所打動,產生了創作靈感,後於1915年在杭州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便以J·P·奧德威的曲調配上中文歌詞,作成了在中國傳頌至今的《送別》一歌。

《送別》用的是J·P·奧德威作的曲調,但李叔同本人在作詞時對曲子作過少量修改,故《送別》與《夢見家和母親》的曲子並不完全相同。在歌詞上,《夢見家和母親》、《旅愁》、《送別》則分別是三位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是三個獨立的作品,之間無直接聯繫;當然由於曲調的一致基礎,或許在藝術神韻和表現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整個中文歌詞與曲調結合得十分完美,幾乎不能發現是譜曲後重填詞的歌曲。有論者認為李叔同的作詞是濃縮了古典小說《西廂記》中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的意境。

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1970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送別》和《旅愁》兩首歌曲在中日兩國分別都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但英文的《夢見家和母親》在美國卻沒有被人們記住,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送別》這首歌的歌名常被誤作為「《驪歌》」,雖然《送別》是一首驪歌,但「驪歌」並不是它的歌曲名字。

這一首歌在1997年由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演譯.
2008-09-24 12:11 am
「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 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 留無計 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 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 別離悲 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 去去莫遲疑

詞 : 李叔同


這首我們從小學時候就開始唱的歌曲「送別」,沒有人會懷疑它不是中國歌曲,事實上它的原曲是一首美國民謠,歌名為「夢見家鄉與母親」(Dreaming Home And Mother),為J.P. Ordway 所作曲。中文詞為有民初才子之稱的李叔同所填,因為詞曲貼切,歌詞意境宛如當下,就被誤為中國民謠。

林海音女士在其著作「城南舊事」中亦提到這首小時後唱的歌,唯其所記得的歌詞為: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 唯有別離多


但仍不失李叔同所寫歌詞的原意境。後來「城南舊事」拍成電影,主題曲就用這首「送別」。

參考資料

http://www.folkmusic.com.tw/chineseamericansong.htm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43: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23000051KK008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