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係點樣形成的?

2008-09-23 8:04 pm
如題,幾廿年都未知呢個問題既答案:'(

回答 (3)

2008-09-23 10:34 pm
✔ 最佳答案
颱風如何生成?

  颱風的成因,至今仍無法十分確定,但已知它是由熱帶大氣內的 擾動發展而來的。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 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 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 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 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 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 」。   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 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 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 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 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 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 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 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 ,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時,我 們就稱它為颱風。



颱風是怎樣發生的,至今為大眾普遍所接受的觀點是,由熱帶大氣內的擾動發展而來的。熱帶海洋受到強烈陽光的照射,海水容易蒸發,使得海面上的空氣又暖又濕。這樣的空氣比較輕,容易上升發展成為雨雲,形成低氣壓區。暖空氣上升的同時,周圍較冷的空氣會流過來補充,因此產生了風。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風會偏轉而產生旋渦,如果海面上旺盛的對流作用持續進行,雨雲的範圍會不斷擴大,四周的空氣也加速向旋渦中心流入,使得氣壓愈來愈低,風速也變得愈來愈快,當氣旋中心附近的風速超過每秒17.2公尺(相當於8級風)以上,就稱為颱風。在北半球的颱風,其近地面的風,以颱風中心為中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轉動。





 



颱風的結構





浴盆放水的時候,水會形成漩渦從中心旋轉流出,愈接近中心流速愈快,但漩渦中心卻是中空無水的圓洞。颱風也像這樣的旋渦,範圍廣大的雨雲繞著中心旋轉,雲層裡風雨交加,愈接近中心風雨愈大。依據完整颱風的衛星雲圖和雷達回波分析出其結構,如圖三及圖四所示,將颱風從颱風中心由上往下切開來看,一般把颱風結構由內向外分為:(1)颱風眼(eye):是整個颱風氣壓最低的地方。從衛星雲圖上看起來像是一個眼睛,因此稱為颱風眼。颱風眼的大小在不同時刻,其颱風眼的直徑也不相同,但是平均直徑約45公里左右。颱風眼的範圍裡,風雨會暫時停止,但颱風眼周圍卻是風雨最大的地方,因此,當颱風眼通過後,狂風暴雨將又再度來臨。(2)雲牆(eye wall)或渦旋風雨區:雲牆是由一堆高聳積雨雲密集環繞在颱風中心的雲帶,雲頂的高度可高出海平面15公里以上。在此之區域內,可發現到強風豪雨,是風速吹襲最猛烈的區域。(3)螺旋雲雨帶(spiral rain band)或外圍大風區:由一排排的層積雲或積雲由外旋流進入向颱風中心,這裡的風速雖然不如雲牆區內猛烈,但風力仍然很大。
參考: 網頁中有詳細說明:http://ttic.myweb.hinet.net/P2/P2.htm
2008-10-02 8:24 pm
熱帶性低氣壓是發展於熱帶海洋上的低壓系統,在地面天氣圖上是可繪出封閉等壓線的環流,至少有一圈。其英文名稱是Tropical Depression,取首位字母簡稱TD,在地面天氣圖上只要看到內寫TD的環流就是熱帶性低氣壓,經常有好幾個同時存在。
熱帶性低氣壓是由許多向上發展強盛的對流性積雨雲所組成,是由熱帶海洋上,空氣不穩定區內發展的雲雨,形成的所謂〝熱帶擾動〞開始。熱帶海洋上氣溫高、陽光強,陽光照射在海洋上,海水蒸發旺盛,大量蒸發的水汽進入空中,使熱帶海洋上空的空氣既熱又濕,常有白色朵朵如花椰菜般的對流雲形成,並能發展成非常巨大的積雨雲而有陣雨的降落,也就是在氣象衛星雲圖上經常在熱帶海洋上看到的許多白色雲團,稱為〝熱帶擾動〞。如熱帶擾動能繼續發展,雲雨範圍擴大,氣壓值降低,風力增強,並可畫出封閉等壓線時,就已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了。
熱帶性低氣壓如能繼續發展,衛星雲圖上可看到雲區擴大,同時氣壓降低風力增強,當風力增大到每秒18公尺時,就變成一個輕度颱風。如以風級表示,一定要達8級風或以上才能算是颱風,要達每秒15公尺或以上即7級風的範圍才是颱風的暴風範圍,所以颱風內一定有強勁風力,再加上由發展龐大可降豪雨的積雨雲組成,因此,颱風範圍內除強風外又有豪雨,都會造成災害。
熱帶性低氣壓是颱風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但有了熱帶性低氣壓,並不一定都會增強為颱風,就像不是所有的熱帶擾動都會形成熱帶性低氣壓一樣,只有約四分之一的機率可能成為熱帶性低氣壓,也只有約十分之一的機率可能變為輕度颱風。熱帶性低氣壓的風力通常在每秒15公尺左右,並不很強勁,但對流雲可發展到相當強大,而降下大量雨水,故災害以水災為主,並可造成極嚴重水災。此外,要使熱帶擾動能增強為颱風還要其他條件,首先是這片海域為弱的低壓區,周圍的氣流又有向內匯流的作用,才能使雲層容易發展及增強低壓漩渦。
另外,高空也要有適合空氣向外流的輻散區,使上升至高空的空氣順利向四周散開,並加強上升氣流的流動及強度,在垂直方面的風速,高低空間不能相差太大,尤其高空風速不可太強,否則增暖的空氣和伸展至高空的雲層會被強風吹走,不能形成溫暖的空氣層及大量的雲層,颱風亦難形成。還有,積雨雲所在的位置,不能太近赤道,一般要在南、北緯5度以上,才有夠大的科氏力〈科氏力大小隨緯度增高而增強〉使氣流形成低氣壓環流。所以颱風要誕生也不容易,必須許多條件配合。

颱風是一個氣壓很低的低氣壓,氣流以逆時鐘方向向中心旋入〈南半球為順時鐘方向〉,風力從外向內逐漸增強,到中心附近達最強,但中心卻是雲量稀少、風力微弱,就像浴盆放水一樣,水流以漩渦流向中心後從洞口流出,水流愈近中心流速愈快,在中心呈中空現象,颱風亦是如此,中心的中空地區稱為颱風眼。
2008-09-23 8:10 pm
熱帶氣旋是大氣中的巨大旋渦,不停轉動的暖濕空氣在當中醞釀。驟看一般書本的插圖,很多人都會錯誤地以為熱帶氣旋像龍捲風一樣,有一個高聳的圖柱狀外貌。其實,熱帶氣旋更像一個扁平的圓盤,高度只有十數公里,而平面距離卻有數百公里呢!

從太空島瞰熱帶氣旋,可以欣賞到風暴的雄偉氣勢。仔細觀察,可見到風暴中心附近有一片較白的卷雲幔﹣那是從中心頂部向外擴散的高雲。離開這片盾狀卷雲層又可清楚地看到一些低層螺旋雲帶。大雨大部份在風暴中心附近及螺旋雨帶中發生。雨帶隨著風暴環流方向旋轉,一條接著一條地掃過某一區域,受影響的地方有間歇性的大雨。雨帶接近及經過的時候,風勢疾勁,甚至會有狂風。當風暴中心移近時,雨勢會變得較持續,而風力亦更趨猛烈。

熱帶氣旋類似一台會走動的熱能機器,它的能量來自濕空氣上升時水汽凝結而釋放的潛熱。它所產生的動力大概是二千萬兆瓦左右,在一天內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香港大約20年的耗電量(以1990年的耗電量計算)。熱帶氣旋依賴水汽提供能量,說明了它只可在溫暖的海洋上生存及在陸上無可避免地減弱的原因。

熱帶氣旋的誕生及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在大氣低層必須有充份的氣旋式氣流輻合(在北半球,沿反時針方向螺旋形地流入),在大氣高層要提供足夠的氣流外溢通道,這樣才可以建立有效的通風機制。


收錄日期: 2021-04-29 22:09: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23000051KK005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