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外憂內患

2008-09-23 4:50 am
如題,清代的外憂內患

以簡短文句為佳

回答 (1)

2008-09-23 4:54 am
✔ 最佳答案
清代外憂內患
鴉片戰爭中,中國受列強欺凌,簽訂了不少屈辱的條約,多次淪為殖民地。清朝跟英國打了一場敗仗,禁煙不成 ,還要割地、賠 款,且暴露了中國自己的軟弱無能,引來日後更多的欺負,影響近代中國的發展。
其影響主要有下列幾點:
政治方面

1.地位驟降:鴉片戰敗,中國國際地位驟降,清室弱點盡露,引起列強環伺,國人對外的心理亦由輕外轉為懼外、仇外,終至排外。
2.喪失主權:戰後,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如關稅自主、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 又給與外國最惠國待遇,使中國淪為半獨立國,破壞了主權國的地位。
經濟方面
3.打擊工商:國內較大的城巿,被開放為商埠,外商自由銷售貨品.增加競爭,使中國的工商業受到嚴重的傷害,導致經濟破產。
4.銀元外流:大量賠款、外國貨物輸入,加上鴉片無法禁絕,使銀元大量外流,國家經濟萎靡。
社會方面

5.排外心理:自鴉片戰敗及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國人仇外之心囗重,社會上排外情緒濃烈,導致日後英法聯軍之役及自強運動的出現。
6.鴉片流毒:鴉片戰後沒有禁絕鴉片,目此鴉片大量輸入,流毒中國社會;且條約成
立柤界,更不受中國法律統制,租界成罪惡的溫床,對社會風氣有極不良影響。

外交方面

7.外交困境:鴉片戰後,與英訂立《南京條約》,開中國對外不平等憡約的先例,此後列強要求「利益均沾」,爭相索取特權,中國外交陷入困境。
8.門戶洞開: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放五囗通商,打破了清室閉關自守攻策,從此門戶洞開,在外交上要面對列強威脅。
(4)戊戌維新運動的背景及對辛亥革命之影響.
甲午戰爭後,一些仁人志士深知憑武備的改善,不足以救國,於是希望通過改革腐敗的政治,尋求救亡圖存的新途徑。當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鼓吹維新思想最為積極。光緒帝於1898年(歲次戊戌)下詔變法維新,史稱「戊戌變法」。
由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倡導的戊戌變法,共歷時一百零三天,故又稱「百日維新」。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方面,撤銷或合併閒散、重的衙門,裁減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廣開言路;軍事方面,裁減綠營軍兵,採取西方軍制,用新法訓練海、陸新軍;經濟方面,編制國家財政預算,公佈每年收支,成立路礦總局、農工商總局,倡辦實業;文化方面,改革科舉,設立新學堂及譯書局。
光緒帝下詔變法後,慈禧太后和一班頑固守舊的大臣堅決反對。他們把光緒帝囚禁起來,並捕殺譚嗣同等六名維新派的主要人物,中止變法,史稱「戊戌政變」。
「百日維新」對辛亥革命的影響
1.促成革命:戊戌維新失敗後,國人深知清廷腐敗不堪,多不再寄望變法,轉而趨向支
持孫中山的革命運動,終引發「辛亥革命」。
2.八國聯軍:戊戌政變後,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海外,慈禧太后欲 廢點光緒,又為外國公使所阻,更加深其對外人的仇恨,因而利用義和團向外人報復,招致八國聯軍入侵。
3.革新文化:戊戌政變後,康有為、梁啟超雖身處外國,仍致力提倡西方的民主自由,標榜立憲。對中國思想及文化的改革,有重大影響,導致「新文化運動」的產生。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4 23:22: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22000051KK020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