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要《論四端》的課文

2008-09-23 2:59 am
急!要《論四端》的課文
全篇
要文言文

回答 (2)

2008-09-23 3:22 am
✔ 最佳答案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2見孺子將人于打,皆有怵惕惻隱3之心--非所以內交4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5于鄉 党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 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6)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体也。有 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 剛端于我(7)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達。苟 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釋】   

  1.不忍人之心;怜憫心,同情心。2.乍:突然、忽然。3.怵惕:惊懼。側隱:哀痛,同情。4.內交,內交即結交,內同 “納”。5.要(yao)譽:博取名譽。要同“邀”,求。(6)端:開端,起 源.源頭。(7)我:同“己”。(8)然,同“燃”。(9)保:定,安定。

2008-09-23 4:25 am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2見孺子將人于打,皆有怵惕惻隱3之心--非所以內交4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5于鄉 党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 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6)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体也。有 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 剛端于我(7)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達。苟 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釋】   

  1.不忍人之心;怜憫心,同情心。2.乍:突然、忽然。3.怵惕:惊懼。側隱:哀痛,同情。4.內交,內交即結交,內同 “納”。5.要(yao)譽:博取名譽。要同“邀”,求。(6)端:開端,起 源.源頭。(7)我:同“己”。(8)然,同“燃”。(9)保:定,安定。

【譯文】

  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怜憫体恤別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憫体 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憫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憫体恤別人 的心情,施行怜憫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里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怜憫体恤別人的 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 了,必然會產生惊棋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 的父母拉關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 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种惊懼問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 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 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 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人有 這四种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种發端卻自認為不行的, 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 有這四种發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 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 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父母都成問題。”


急!要《論四端》的課文
參考: 天之心


收錄日期: 2021-04-20 22:10: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22000051KK015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