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的來緣和歷史(10分)

2008-09-21 10:56 pm
急用!!
造紙術的來緣和歷史,明天交!!
有10分!!

回答 (3)

2008-09-21 11:02 pm
✔ 最佳答案
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東漢蔡倫開始造紙。據《後漢書》記載,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蔽布、魚網以為紙」,獻給皇帝,受到嘉獎,「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這是史籍關於發明造紙術的記載,也是歷來認定紙在東漢時由蔡倫發明的惟一文獻記載。
  二十世紀以來的考古發現表明,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已造出了植物纖維紙,1933年,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淖爾西漢亭燧遺址中發現了一片西漢古紙,人們稱之為「羅布淖爾紙」,屬西漢中後期產,紙面存有麻筋。不幸的是,此紙毀於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火,而未能進行科學分析。1974年,甘肅居廷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了古紙,人稱「金關紙」,屬西漢晚期,該紙內尚存麻筋及線頭、麻布的殘留物;1978年,陝西扶風中顏村西漢窖藏出土古紙,稱「中顏村紙」,屬西漢中期產,紙內含有較多的麻類纖維束及未打散的麻繩頭;1979年,甘肅敦煌馬圈灣漢代亭燧出土古紙,稱「馬圈灣紙」,屬西漢中後期,紙面麻類纖維分布不勻;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西漢早期墓出土古紙,稱「放馬灘紙」,造紙原料亦為麻類,該紙殘片紙面平整光滑,紙上有用細墨線勾畫的山川道路圖形,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張紙地圖。
  上述五種西漢紙比蔡倫所造之紙分別早300~100年。總的看來,這些紙質地還較粗糙,結構也較為松散,制造技術明顯處於初級階段。同中國古代的其他發明創造一樣,造紙術並不是蔡倫個人的突然發現,西漢植物纖維紙為蔡倫造紙打下了基礎。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總結和改進,不僅擴大了造紙原料,更重要的是,他對紙之推廣普及,作出了重大貢獻。
  經過蔡倫對造紙技術的改進和推廣,東漢造紙業日益發展,漢末出現了一些著名造紙工匠,其中,佼佼者當首推左伯,所造之紙稱「左伯紙」。東漢後期已較多地用紙書寫文字,當時官府習慣用紙書寫文告,庫存頗多,有專人負責其事。如少府守宮令「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尚書令右丞主管紙墨諸財用庫藏。史書中亦屢見用紙抄錄文稿的記載。
    東漢、三國、西晉的墓中,不斷出土竹簡、木牘,表明當時還處在紙簡並用階段。紙簡並用說明,一方面,當時紙的產量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人們用簡牘的習慣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才能改掉。這種情況到了晉朝就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於晉代已能夠造出大量潔白平滑而又方正的紙,人們就不再使用昂貴的縑帛和笨重的簡牘來書寫了。
  晉代造紙業中,還出現了用橫簾、豎簾撈紙的方法。簾床由可舒卷的竹編條簾、框架以及邊柱組成,可隨時拆裝,且長短自由。用簾床抄紙,產品薄而均勻,又可減少工時。這一技術被長期延用,甚至歐洲一些國家在十八至十九世紀造紙使用的長網結構,也是由此發展而來。這一時期還采用了紙的施膠技術,後秦白雀元年(公元384年)款施膠紙是現今發現最早的施膠紙。它是在紙的表面均勻地塗一層澱粉糊劑,再以細石砑光,以此來增加紙的強度及抗水性能。類似的加工紙還有一種,稱塗布紙,即將礦物粉(高嶺石)或澱粉或其他膠粘劑均勻地塗在紙上,用以增加紙的平滑度與潔白度。據新疆出土的前涼建興三十六年(公元349年)文書判斷,塗布紙可能是在四世紀前半期出現的。
  晉代紙的加工還染色,稱為「潢」,是以黃檗為染劑,染出的紙呈黃色,故又叫黃紙。晉時染潢有兩種方式,或者是先寫後潢 ,或者是先潢後寫。關於染潢所用的染料,古書中也有明確記載。黃紙不僅為士人寫字著書所用,也為官府用以書寫文書。不少都經染潢。現在各博物館和圖書館收藏的魏晉南北朝寫經紙中,有不少是染潢紙。這種風氣後來到隋唐時尤其盛行。
  
2008-09-24 1:15 am
造紙術是 歷史
2008-09-22 4:13 am
造紙術相傳是由中国東漢時代的蔡倫(63-121年)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在中国,造紙術被称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條理清楚、體系分明的字典《說文解字》裡談到「紙」的來源。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說話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現在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编辑] 其他文字載體
主条目:文獻
在紙尚未問世之前,古代中國的文字資料有許多不同的載體。

甲骨,指龜甲與獸骨(大多使用牛肩胛骨,面積大而平整,利於刻劃),主要應用於於商代,作為占卜之用。據學者郭沫若研究,認為甲骨文從初創到成熟,起碼要經歷1500年以上,所以其起源約可回遡至西元前3000年。
金,即指各種金屬器具,應用得最多的為青銅,即銅與錫的合金,也有少量鐵、金、銀等,流傳於先秦時期。當時文字多銘刻於鐘、鼎等典禮儀式用品,故稱為金文或鐘鼎文。
石:以石為載體的文獻包括碣、碑、崖刻等,從秦朝到現代都有應用。
竹、木:將竹或木頭劈成長而窄的竹片(木片),稱為竹簡(木簡),可用來記錄文字,廣泛應用於先秦至三國兩晉時期。此外,還有以寬木板作為書寫載體的,稱為牘。
帛,是古代高貴的紡織品,由蠶絲製成,質輕、柔軟而堅韌,是很理想的書寫用品。但是產量少、價錢昻貴,一般人用不起。1972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年代約在西元前193年,內有帛書多卷,內容包含歷史(如《春秋》)、哲學(如《老子》)、醫學(經絡、養生)等,是一筆珍貴的人類遺產。

[编辑] 紙的發展史
1957年,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出土了公元前2世紀的古紙,世稱灞橋紙。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發明的紙。經鑒定,該紙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纖維為原料製成的。製作技術較原始,質地粗糙,還不便於書寫。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較低品級的太監職位)。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蔡倫有真才實學,為官盡忠職守,多次不惜觸犯皇帝的威嚴,進諫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後來,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製紙的費用很高昂,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準備了條件。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讚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2008-09-21 20:13:42 補充:
[编辑] 原料
使用了桑皮、楮皮、三椏、蕘花等植物做為原料。


[编辑] 助料
在造紙的過程中,使用的助料有很多,最基本的為蒸煮與漂白兩種。蒸煮助料的作用為去除原料中的雜質,以便取得纖維;漂白助料的作用為去除其中的色素。


[编辑] 現代材料
造纸的纤维来源于:麻、棉、藤、桑皮、檀皮、芙蓉皮、稻杆、麦杆、竹等。

2008-09-21 20:14:32 補充:
古代
參照右上方圖片,有五個主要的步驟。從圖中可知當時中國的造紙業已經相當成熟,每道工序的專家各司其職,並且已開發出一些造紙專用的設備。

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於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於完全煮爛。
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布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乾:把壓到半乾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乾,揭下即為成品。

2008-09-21 20:14:46 補充:
[编辑] 現代
現今科技一日千里,製紙工序已經機械化了。


[编辑] 紙漿
磨木紙漿(Groundwood Pulp)
利用機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又稱為機械紙漿(me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為一般機械漿、精製機械漿、熱磨機械漿等。
化學紙漿(Chemical Pulp)
利用化學法將纤维與木質素分開以取得木材纖維,主要可再分為蘇打漿、亞硫酸鹽漿、硫酸鹽漿等。
半化學紙漿(Semichemical Pulp)
結合機械法與化學法之製漿方式,可再分為中性半化學漿、冷蘇打漿、化學機械漿等。

2008-09-21 20:16:05 補充:
[编辑] 機械造紙工序

國際紙業的造紙廠造紙的木材鋸成合適的呎吋後即進行去皮的工序,將原木放入大型滾筒內,滾筒轉動時原木互相磨擦而去除樹皮,脫落的樹皮會用作鍋爐的燃料,去皮後的原木會被切割成1.5到2吋,厚度0.25吋的方形木片,軟木(Softwood)片及硬木(hardwood)片因物理特性不同而需分開處理。

2008-09-21 20:16:50 補充:
木材由細小的細胞膜質纖維(cellulose fibers)以稱為木質素(lignin)的膠狀物質黏合組成,製造紙漿時利用化學物蒸煮木片分解木質素從而而將纤维分離。將木片放入稱為蒸煮器(digesters)的巨大容器內,其功能類似廚房用的壓力鍋(pressure cooker),木片及化學物在加壓下蒸煮1.5到4小時直至成為濕軟如燕麥片的混合物,分離後的纖維可懸浮於水上。

2008-09-21 20:17:13 補充:
混合物經清洗以去除剩餘的化學物和分解的木質素及漂白至合適的白度(whiteness)。從這裡紙漿要通過一系列精鍊機(refiners),將紙漿內的纖維壁上線狀元素鬆閞令表層粗糙,纖維互相纏著成為張狀。接著加上染料(dyes)及其他添加劑使成品的紙張擁有所需的特性。
紙漿以二十份水對一份纖維的比例加水,通過造紙機的成形布或網(forming fabric or wire),紙漿的纖維互相交織而形成紙張及除去大部分水份。以每分鐘3,000呎的高速前進,紙張再通過一系列的吸水布及蒸汽加熱稱為烘乾機(dryers)的滾軸,清除紙張內留存的水份。

2008-09-21 20:17:53 補充:
紙張再經一個塗佈工序在紙張兩面添加澱粉溶液,澱粉使紙張表面平滑及將來用於印刷時油墨不會化開,由于塗佈過程帶來水份,紙張需重覆先前的烘乾程序。烘乾後的紙張再通過沉重而光滑的滾軸進行磨光令表面更加光滑,紙張在後方收集卷成大紙卷,再分割成合適闊度的小紙卷,部分原卷包裝出貨,而部分再加工切成合適呎吋的平張才包裝出貨。

2008-09-21 20:18:11 補充:
造纸的基本流程 流程介绍:

水力碎浆机:浆板在水力碎浆机内受到撕裂和相互摩擦作用,从而实现纸浆碎解的目的。

打浆: 打浆使纤维产生变形、润胀、压溃切断和细纤维化等作用。通过打浆,可以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以保证抄成的纸和纸板能取得预期的质量要求。 净化: 净化的目的在于去除纸料中相对大的杂质,如金属屑、煤渣等。净化设备的原理是利用密度差来选分杂质。常用设备:锥形除渣机。

筛选: 目的在于去除纸料中相对密度小而体积大的杂质,如浆团、纤维束、草屑等。

常用设备:压力筛。

流浆箱: 流浆箱是现代纸机的关键部位。其结构和性能对纸页的形成和纸张的质量具有决定形作用。

2008-09-21 20:18:37 補充:
其主要任务:

■ 能有效的分散纤维。高湍动流浆箱能产生高强度微湍动,可有效的分散纤维,防止纤维沉淀和在絮聚,可有效的提高纸页的强度。

■ 沿纸机横向均匀的分布纸料。(决定纸幅的横向定量分布)

■ 喷浆稳定,确保浆速与网速相协调。(决定纸幅的纵向定量分布)

2008-09-21 20:19:05 補充:
网部: 纸浆在网部脱水成形。上网纸浆浓度 为0.1?1.2%,出伏辊时纸页干度度为15?25%,成形纸干度为90?95%。由此可见,网部脱水量占总脱水量的90%以上。

压榨部: 利用机械压榨作用进一步脱水提高纸幅干度。同时增加纸的紧度及纸的强度,改善纸的表面性质(如平滑度)。机械压榨脱水在经济上是比较合算的。纸机压榨部多提高1%干度。烘缸部蒸汽消耗量减少5%。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压榨部应尽可能低脱掉水分。采用新式复合压榨,湿纸页出压榨部的干度可达48?50%。

2008-09-21 20:19:24 補充:
烘干部: 烘干部的作用:

1. 继压榨部后脱出湿纸的水分,使成纸干度提高到92?95%。

2. 提高纸的强度。

3. 增加纸的平滑度。

4. 完成纸的施胶。

压光: 压光机用以提高纸的平滑度、光泽度和厚度均匀性。

取卷: 将出压光机的纸在线卷成卷筒。

复卷: 卷纸机上卷成的卷筒两边不齐,而且纸幅太宽,必须纵切复卷成卷筒纸或横切成平板纸。

包装: 用定量不小于120g/平方米的包装纸卷到卷筒纸上,形成外包装。 回答者:dalei1

2008-09-21 20:20:08 補充:
文化影響
在漢朝以後,紙張大大地推進了書籍抄寫和文化傳播的事業。在兩晉南北朝的時候,由於書法和繪畫的需要,紙張的要求慢慢地提高。特別是在書法上,因為書法對紙筆的要求都是十分高的,所以紙張私質素是有必要提高的。

但是由於南北兩朝的文化和背景都各有不同,所以兩地所用的造紙原料都各有不同。

2008-09-21 20:20:51 補充:
[编辑] 傳播途徑
中國造紙技術的傳播順序,先為紙張和紙製品,其次才為造紙技術。考古发现证实,早在西汉时,纸就已經傳播到朝鮮。大约公元四世纪末,造紙術传入朝鮮和越南。到了7世紀,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已经为中国文人所喜用。公元610年,朝鲜僧人昙征将造纸术献与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日本人称昙征为纸神。公元9—10世纪,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并由此传入印度,开始出现纸质的佛教经卷。

2008-09-21 20:21:10 補充:
在公元8世紀751年,唐朝高仙芝與大食國(當時的阿拉伯)爆發怛羅斯戰役,戰敗的唐朝士兵俘虜中有懂得造紙的工匠,造紙術便傳入了西方;首先在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境內)建立了中東第一個造紙作坊,794年巴格達出現中東第二個造紙作坊,造紙術由此傳到阿拉伯地區。

2008-09-21 20:21:16 補充:
12世紀初傳入西班牙,13世紀傳入義大利,14世紀傳入法國、德國並最終傳遍歐洲,美洲。但到17世纪时,欧洲造纸术仍然只是中国宋代的水平。乾隆年间,在清廷任职的法籍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造纸术绘制成图,寄回巴黎,从此先进的中国造纸技术才在欧洲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发明机器造纸,从而超越了中国。

經過了1,000多年的時間傳播,中國的造紙術就此傳遍了整個世界。


收錄日期: 2021-04-30 11:52: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21000051KK014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