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說的{五眼}

佛教中所說的「五眼」是什麼意思?

還請菩薩網友慈悲開示之

阿彌陀佛!!
更新1:

感謝各位熱心的回答,但是只能選擇一位,還請菩薩網友投票

回答 (4)

2008-09-23 6:05 pm
✔ 最佳答案
卍什麼是五眼?

 
  我們從某些佛教圖像中,可以看到臉部有出現三隻眼的情況;也就是在兩眼之間的眉心處,另開一眼。事實上,人類不可能有三隻肉眼,所謂的第三眼,只是象徵;也就是在一對肉眼之外,另有心眼。心眼的意義有深有淺,淺的指普通人的思想活動,深的就要講到五眼了。五眼是除了肉眼之外尚有層次不等的四種心眼。


  所謂五眼,是指從凡夫至佛位,對於事物現象終始本末的考察功能。有人稱眼睛為「智慧之門」、「靈魂之窗」,眼睛能夠明辨物象、增長知識。修行的層次越高,心眼作用的範圍越廣。凡夫經由父母所生的肉眼,能見的距離、範圍相當有限,太小、太大、太遠、太近,均非肉眼所能見,或太過黑暗或強烈的光度,也非肉眼所能適應。如果能得天眼,便能於物質世界中自在地觀察,而不受距離、體積、光度的限制。


  不過天也有層次︰有地居天、空居天和禪定天。地居天就是一般民間所信的褔德鬼神以及四天王和利天的天神;空居天是指耶摩天至他化自在的欲界天神;禪定天則指色界和無色界的二十二層次。層次越高,天眼的功能越多越大。所謂天眼的功能,是能見肉眼所不能見的事物,除了不受大小、距離、明暗的限制外,也不受遮隔隱藏或通透顯露的限制,它不需通過光影的反映,而是精神力的反射或折射作用。


  天眼有修得和報得的不同。一般的鬼神都有深淺程度不等的天眼,稱為報得。因為沒有肉體束縛的鬼神,只有靈力活動,減少了物體障礙。一般的靈媒,也就是為鬼神所寄託、依附的人,這就是藉鬼神報得的天眼,而能見人所不能見的事物。對人類而言,修禪定或可得天眼;但禪定的目的卻不在於修得天眼,雖另有專修神通的方法,但若修得了天眼,也未必表示已入禪定。


  天眼的功能除了如上所說的以外,尚有能見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現象。那是由於任何現象的發生,已經有它一定的因果關係,由於造下一定的業力,便會造成一定的果報,往往現象尚未發生,而發生那種現象的力量早已形成,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加入,那就成了必將發生的事實。所以,具有天眼的人,能夠預知未來。天眼的能力越強,能見的未來越久遠,精確度也越高。


  所謂精確度,就是說明天眼並不可靠,只要一加入其他的因素,未來的事態未必就會產生他的預期結果。這好比兩位圍棋的棋士對奕,段數越高,所見棋目越多;段數越低,所見越少。但還沒有任何兩位棋力相當的棋士可以一上棋盤就已經知道勝負的結果。因為世事變數太多,定數只是局部和短時間的現象,萬法因緣所生,緣變則變。所以佛法不執著天眼,也不鼓勵人為了使用天眼而修成天眼。


  所謂五眼,除了肉眼、天眼外,尚有慧眼、法眼和佛眼。慧眼是羅漢所證,見十二因緣、生死流轉的徵象,所以能出生死輪迴,不受身心世界的束縛,離五蘊、出三界。這和世間一般人所說「慧眼識英雄」、「慧眼獨具」的功能,顯然不同,世人所說的慧眼,是世間智慧,尚存有「我」的觀念,不過比較深澈、明銳、敏捷;而羅漢所具的慧眼是無我、無執的。


  法眼為初地以上的菩薩所具,能見萬法的本性──法性,親證諸佛法身之一分,乃至多分,絕不是如一般人所說的具有法術之士就是具有法眼;略解佛法者也稱具有法眼。其實法眼和證法身有關,若是僅僅見性,尚不能稱為具足法眼,而只能夠確信法眼的存在和法眼的功能。


  法身遍一切處、遍一切時,它非色、非無色,非有相、非無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說是,一切都是,也可說,一切都不是。有執著者,一切都不是;無執著者,一切都是。具足法眼的菩薩,稱為法身大士,非凡夫所能想像。


  無我有兩種,分人無我和法無我。證人無我、離人我執,就是羅漢;證法無我,離法我執,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羅漢離人我執,得慧眼,出三界;菩薩更進一步,離法我執,證法身、得法眼、雖住三界,卻不為生死所困,稱為法身大士。有些附佛法的外道,動不動就說已得慧眼或法眼,其實他們連天眼都不是,而僅是氣脈運動的反射作用,或是得自鬼神的靈力而已。


  至於佛眼,具足前面四種眼的所有功能,它是智慧的全體,也就是大圓鏡智的本身,又稱為大圓覺,也稱為無上菩提。
參考: 《學佛群疑》目錄--聖嚴法師著
2014-07-23 3:48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08-09-21 9:57 am
五眼【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照了諸法事理的五種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1)肉眼︰指世間人類的眼根,能分明照見色境。
  (2)天眼︰指天趣眾生或由禪定境界而得的眼。遠、廣、微細事物皆得見。
  (3)慧眼︰指照見空理的智慧。
  (4)法眼︰指審細了知差別諸法、洞觀如幻緣起的慧力。
  (5)佛眼︰指究竟證知諸法真性的慧力。
  《大智度論》卷三十三釋之,謂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因有此礙,故求天眼。若得天眼,遠近皆見,前後、內外、晝夜、上下悉皆無礙。然雖見和合因緣所生的假名之物,不見實相,故為得實相,而求慧眼。若得慧眼,見眾生盡滅一異之相,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智慧自滅於內。但慧眼無所分別,不能度眾生,故求法眼。法眼令是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切眾生各各方便門,令得道證。然不能盡知度眾生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佛眼無事不知,覆障雖密,無不見知。在餘人為極遠、幽闇、疑、微細或甚深者,在佛眼是至近、顯明、決定、麤、甚淺。故佛眼無所不聞、不見、不知,而無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大乘義章》卷二十詳說五眼之義。謂肉眼由宿業報得,或由飲食、醫藥長養。天眼有二說︰
(1)依大乘說,分成修得與報得。修得是依禪定而得,或由肉眼轉得。報得有兩說,一說佛菩薩由宿世因緣隨所生處而得,一說諸天生於天趣所得。
(2)依小乘說,僅由修得而得。慧眼也分修得與報得,修得是依聞、思、修見空理,報得是依宿世的修力隨所生處所得。法眼、佛眼也各分此二種。觀智成而見實性是修得,酬報本修習力而得的報身是報得。
  《大乘義章》又明五眼的對境,說肉、天二眼見事中的色境,若是菩薩所得的天眼,生滅相等亦可見。法眼見一切事相,慧眼見空理,佛眼見實性。
  至於得此五眼之因,《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二謂,行般若波羅蜜時,淨五眼;餘行亦然。若別而論之,行布施、燈明等得肉眼,持戒得欲界天眼,禪定得上界天眼,修習淨慧得其餘三眼。 
  天台家說前四眼是因位,佛眼是果位。又說五眼在藏、通、別、圓四教中,義各不同。密教依橫平等之意,說五眼無優劣之分,前四眼之德皆與佛眼等。又密家專重佛眼,予以佛格化,稱之作佛眼尊,說佛眼印具足五眼。
參考: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2008-09-20 5:38 pm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遇昏暗,遇阻礙,就不能見;天眼是天人的眼,遠近晝夜,都能得見;慧眼是聲聞的眼,能看破假相,識得真空;法眼是菩薩的眼,能澈了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法門;佛眼是如來的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的四種眼,能無事不知,無事不見,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收錄日期: 2021-04-30 12:37: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20000015KK022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