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俄國所有的歷史

2008-09-20 3:11 am
我要俄國所有的歷史資料,
從建國到現在的歷史...所有大事小事...
希望大家多多幫忙.

回答 (3)

2008-09-23 6:29 am
✔ 最佳答案
起源:戰後盟國關係的破裂



背景:東西關係

一些學者將東西矛盾的根源追隨到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前。世界體系理論家們認為,俄國很晚才進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而在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後她又被完全或半邊緣化,使得其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關係最終破裂。還有一些學政甚至認為,西方與東方在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文明。這派學者爭辯說,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人有著拜占庭的傳統,再加上斯拉夫文化、亞洲文化的影響,以及一個因沙皇的統治而形成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

英國和沙皇俄國的帝國競爭可能預示了之後的冷戰。在整個19世紀,打開俄國的出海口是沙皇主要的外交政策;而阻礙俄國人擁有一個合適的出海口也是英國的主要外交政策。雖然俄國幅員遼闊,她所擁有的大約一萬英里的海岸線常年為冰川覆蓋,而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則被其他國家控制。自1850年代的克里米亞戰爭以來,英國就一直試圖減緩俄國併吞「歐洲病夫」奧斯曼帝國的速度。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英國人發現俄國若一旦奪取奧斯曼帝國一部分地中海海岸,將會威脅到英國的水上戰略地位。沙皇在中亞直到印度的領土擴張也同樣嚇壞了在南亞的英國殖民者,迫使英國在阿富汗進行了一連串冒險活動。但是對俄國的擔憂隨著俄國在1905年日俄戰爭中的慘敗而有所減少。一些歷史學家注意到英國對一個比較之下相對落後帝國實力的過高估計。俄國人很可能只關注她自己的貿易,以及保護自己的固有疆土,而非損害西方的利益。一些歷史學家甚至注意到了後二戰時期相似的局面:西方國家再度誇大了俄國在東歐的「擴張主義」。就如沙皇俄國時代一樣,蘇聯在東歐的作為很可能只是為鞏固自己脆弱的邊界而採取的自衛行為。

俄國和美國這兩個面積大國在戰略上的競爭可以追溯到1890年代,當時有著一個世紀友誼的美國和俄國因滿洲的利益發生衝突。缺乏競爭力的沙皇俄國希望通過殖民部分東亞領土來促進本國工業產品出口,而美國人則要求公開的市場競爭。

到1917年競爭上升成為意識形態的對立。在1933年之前美國一直沒有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美國人從未忘記,蘇維埃政府在1917年單方面與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使得西方國家必須獨自面對德國。而俄國人對美國的不信任則是由於1918年美國派出軍隊,參與支援反布爾什維克的俄國內戰。



雅爾達會議中的三巨頭

當歐洲的戰火在1945年5月8日熄滅後,蘇聯和西方國家(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軍隊沿著中歐的一條分界線駐扎。除了一些小的調整之外,這就是之後冷戰的「鐵幕」。隨後的雅爾達會議上,三巨頭同意可以繼續駐軍,而且任何一方都不應該試圖將對方趕出當前所在的地區。這個協議也適用於亞洲,美國正是基於此項共識而得以在日本和韓國駐軍。因此從政治上而言,雅爾達協議就是對戰後現狀的確認,其中蘇聯佔據了三分之一,而美國則是三分之二。

美國與蘇聯對事情的看法也是大相競庭的。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不同被簡化為兩種生活方式,戰後的發達或發展中國家必須在自給自足與出口,計劃經濟與自由經濟之間作出選擇。儘管如此,在1945年,冷戰還不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美國提供了大量資金用以建立一個戰後不同的歐洲,史達林將德國和日本看作是蘇聯的主要威脅,而非美國。史達林以為資本主義陣營很快就會為殖民地和貿易自相殘殺,從而無法對俄國構成威脅。很多經濟學家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他們預測資本主義國家將面對戰後生產過剩的問題,最終導致在1947~1948年間爆發另一次的經濟蕭條。

美國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史達林更深信自己的觀點。當時由於經濟蕭條和戰爭,美國的失業率從3%竄升到25%,而製造業產出則減少了三分之一。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通過加大政府支出的方式刺激消費,提供就業,減少貧困,這正是之後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凱恩斯所倡導的。在1929年政府支出僅占三個百分點,從1933年到1939年間,羅斯福政府的支出增加了三倍,批評家稱羅斯福正帶領美國走向社會主義。但是與二戰的開銷相比,新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即使到1946年(戰後的第一年),聯邦支出依然高達620億美元,占GDP總額的30%!從1929年到1945年,聯邦支出從GDP的3%增加到三分之一。戰爭的支出也有效地解決了經濟蕭條問題,將失業率從1940年的14%降低到1943年的不足2%,勞動人口增加了1000萬。戰時經濟的成功顯然不是自由經濟的功勞,而是政府帶動了經濟發展。
參考: http://zh.wikipedia. org/wiki/%E5%86%B7%E 6%88%98_%281947-1953 %29
2008-09-21 8:32 am
汝可參閱<<維基大典>>
2008-09-20 6:51 am
俄羅斯聯邦(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Rossiyskaya Federatsiya聽 文件-播放),簡稱俄羅斯或俄國(Россия Rossiya),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域跨越歐亞兩個大洲。俄羅斯聯邦與以下多個國家接壤(逆時針方向):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加里寧格勒州)、波蘭(加里寧格勒州)、白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中國、蒙古、北韓,與日本、美國、加拿大隔海相望。綿延的海岸線從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還包括了內陸海黑海和裏海。作為前蘇聯的主要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依然是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國家,特別是在由11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獨立國協組織內。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蘇聯,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並對議案擁有否決權。
俄羅斯最早期的政權是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是一個由880年至12世紀中葉,以基輔為首都,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東斯拉夫法典(Russkaya Pravda)。

基輔羅斯在公元十三世紀被金帳汗國佔領。

[編輯] 擴張歷史

中世紀後期俄羅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帝國,並從15世紀起開始向亞洲擴張。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參見俄羅斯帝國),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並從中國掠奪了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然而20世紀初開始,俄國的實力開始下降,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在軍事上的慘敗以及之後的內戰,十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

之後不久,共產黨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政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亦就此成立。在史達林的領導下,蘇聯由一個農業國迅速工業化,並且實行農業集體化,但期間亦有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納粹德國後,發展成為冷戰中的超級大國,並侵佔了中國的唐努烏梁海、黑瞎子島等土地,並促成外蒙古脫離中國獨立。到了1980年代晚期,蘇聯進行了多項激進的改革。蘇聯最終於1991年解體。


之後不久,共產黨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政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亦就此成立。在史達林的領導下,蘇聯由一個農業國迅速工業化,並且實行農業集體化,但期間亦有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納粹德國後,發展成為冷戰中的超級大國,並侵佔了中國的唐努烏梁海、黑瞎子島等土地,並促成外蒙古脫離中國獨立。到了1980年代晚期,蘇聯進行了多項激進的改革。蘇聯最終於1991年解體。

俄羅斯聯邦實行的是聯邦民主制。總統是國家元首,任期4年,由人民直選產生。總統擁有相當大的行政權力,有權任命包括了總理在內的高級官員,但必須經議會批准。總統同時也是武裝部隊的首領以及國家安全會議的主席。並可以不經議會通過直接頒布法令。總統不可以連任超過2屆。

俄羅斯聯邦議會,簡稱聯邦議會。
希望可以幫到你!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06: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19000051KK012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