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的全文.與涵意

2008-09-17 3:56 am
我心常有妄想恐慌.有人建議我唸心經.也建議我要了解他的涵意才能改變想法.才會更有效.能否用淺顯易懂的說明.

回答 (11)

2008-09-17 6:06 am
✔ 最佳答案

首先分析你為何有恐慌症?
這個恐慌症是從過去或過去世帶過來的,你就是曾經受過嚴重驚嚇,而這個受驚的意念還留存在心中,所以至今一直有個恐慌、膽小的心境。以下方法,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每晚臨睡前,坐在床上或床緣,雙手合掌,誦唸《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三次,接著《大悲咒》三次,最後回向文念三次如下:
願此功德力,遠離怖畏心,消除一切苦,事事皆安樂。
只要你依此而修,自然能改善。
咒語在此什麼是咒語?念的好?唱的好?(含大悲咒文)
其他相關資訊;
大悲咒的神力
十小咒咒文
2012-07-20 11:09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音版》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4fizBe0OdVTZVpqTHRHU2k3a2c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非臺頌解》宣化老和尚講述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Heart/Heart_Sutra.htm
2008-09-17 10:07 pm
流浪手記大德已經將《心經》全文寫出來了,這裡只說經文的涵意:

《心經》是從《般若經》抽出來的精簡心要,所以稱為《心經》。《般若經》厚達六百多卷,而《心經》只有少少兩百三十字,如沒有讀過《般若經》、或是對《般若經》略有了解的人,很難清楚明白《心經》在說什麼,只從經文字義去猜測,不容易弄懂內容真意。

《般若經》是釋迦佛祖在和大弟子舍利弗,及其他尊者、菩薩們,一起討論菩薩應如何修行。《心經》裡的「舍利子」,就是舍利弗,翻譯者(唐三藏玄奘法師)以中國尊稱別人為「子」的習慣,在翻譯時將舍利弗稱為舍利子。

........................................

釋迦佛祖說:觀自在菩薩在進入深層禪定的時候,清楚知見我們的身體、感覺、和意識(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都是空的,因為是空的,不可能真正被苦厄侵害。因此知道五蘊皆空,就能度過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

色和空、受和空、想和空、行和空、識和空,都是無分別的。只要不執著,有和無、無和有,都沒有意義,也都不在乎,所以也等於是一樣的。對覺悟了的菩薩覺悟者來說,明知五蘊是空,但也了解世人對五蘊(肉身和意識)是實實在在有的那種執著。

所有世間的人事物都是空的。空,當然不生、不滅、不垢、不增、不減。

因此在空之中,沒有色受想行識(五蘊),沒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眼界沒有,意識也沒有。連「無明(」世人輪迴的原因)也不存在,連「沒有無明」這件事都不存在。沒有老死、連「沒有老死」也不存在。也沒有苦集滅道,沒有智慧,也得不到智慧,因為空之中根本沒有可得之物。

菩薩依照「般若波羅蜜多」的法則修行,內心沒有罣礙,沒有罣礙,所以不會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達到究竟涅槃的境界。

三世諸佛也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修行,而獲得究竟大覺悟。

所以知道「般若波羅蜜多」是非常神奇的、是大聰明的、是最上的、是無可等比的修行法則,依此而修,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因此祝禱如下:

去啊,去啊,去彼岸啊‧願大家都去彼岸啊,吉祥圓滿成就!

........................................

「般若」是梵文的音譯字,意譯的話是:智慧。

「波羅蜜多」也是梵文的音譯,意譯是:到彼岸。(比喻渡到解脫的彼岸)

「般若波羅蜜多咒」也是按照梵文的音譯,以意譯的話,就是上面的那段白話文。

菩薩的「般若波羅蜜多」修行法則,照《般若經》裡說的,就是以般若智慧來引領的六度修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整個《心經》是說我們所自以為熟知的世界萬物,其實都是如幻如夢一般的空,都不是真的,是空幻的而已。了解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執著,不會去在乎和計較富貴貧賤、榮辱得失、生老病死。不去在乎和計較這些苦厄,那麼我們就能安然度過所有的苦厄。

《心經》也是禪坐的心要口訣,在什麼狀況之下,我們能夠親自感知五蘊俱空、能夠親身證悟自己的肉身和感官都不是真實的存在?

在禪坐入定的時候,就是這樣,對自己身體的感覺沒有了,但對四周卻又清楚明白。那時候空和有互相存在,彼此融合,就應證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那句話。

六度修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層層漸進,般若智慧需要從禪定中修來。

但也不要以為禪定可以得到什麼「智慧」,禪定就是禪定,是空的,是無所得的,不是真的有一種智慧可得,所以佛祖說:「無智亦無得。」

我們的佛性、本性、自性原來也是空的,六祖慧能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禪定靜坐,經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結果,證實能夠平緩身心壓力。會妄想感覺恐慌,大多是壓力引起的,靜坐解壓,這些應能解除。

靜坐的時候,要求做到「無念、無相、無住」。

「無念」:就是要沒有雜念、妄念,一起雜念妄念,立刻從腦中排除丟掉,盡量維持沒有雜念和妄念。

「無相」:沒有影相,腦中一起任何影相,也立刻拋棄丟掉,那怕生起的是佛菩薩的影相,一樣只是依種雜念和妄念罷了,立刻抹去。

「無住」:不執著,對所有都不執著,連「不執著」這個概念也不要執著。全部放下,全部捨棄,全部放空。

照著菩薩的六度修行,再加上靜坐禪定,你一定能夠拋棄妄念恐慌。

祝你也早日成為一位身自在、心自在、隨處靜觀皆自在的覺悟者(菩薩)。
參考: 學靜坐的了悟
2008-09-17 5:30 pm
------我心常有妄想恐慌------

[心經]......依於般若婆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心無罣礙....是您要找的藥方!! 無有恐怖.....是您要的結果!!

佛法的智慧[般若].....是心無罣礙的基礎根本!!

當然...若您心地本善良...不會傷害他人!!

則直接進入--[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的意義中!!
2008-09-17 5:06 pm
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假想自己快死了.唯有不斷地恭敬專唸心經才能免死.....一直唸一直唸..每字每句用心的唸...唸到外面下大雨也不知道....

這種念法經過2年.你就自然知道心經的奧義.
參考: -電-
2008-09-17 10:46 am
2008-09-17 9:54 am
http://tw.myblog.yahoo.com/jw!otk9sNSAGRRvbcvwXQvIkJSQ

太多了....無法全貼....這裡版主可以自行聯去看!!!!^^
2008-09-17 8:20 am
不管唸哪種經文.都是在修.戒.定.慧.
以戒為師修定.定而生慧
再以慧來生活得大自在
所以不管你是念經或是工作
都聚足戒定慧.要能轉境
2008-09-17 4:32 am
唸心經時,就盡管念.這是止妄想成定的功夫。
了解心經的涵意︰就在唸的當時,一面內心去體悟它的涵意.這是觀的行法。但是千萬不要去先看註解.因為悟性就是我們的佛性.也就是我們的自性.如果先看註解就會堵住佛性的啟發。
佛法是伸手即可得到的.因為它是非常淺顯易懂的.你不必急於成就.它不是用我們的腦筋去思考的.它是用根性去導入的.也就是用捨識用根性與自性相契合的。的腦筋去思考的是屬於知識.知識不是佛法.反而它是業力,因為它障礙了悟性.讓你永無出離六道輪回。
所以體悟它的文字意,進而體悟它的法意、法理,境界。如此即能一超直入,讓你的法身慧命快速成長。
但是必須發菩提心.華嚴經菩提心有五種:
一、是小乘的偏真出離心,以破我執、求出離三界而已。、
二、大乘的是「行度利他心」,他是人空’法空,二空法性,也就是破我執與法執。
三、大乘終教是「慈悲心、深心、直心」,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亦必定成佛,眾生皆平等,皆有如來藏性,一切都究竟,証得空性。
四、大乘頓教是發內證甚智心,自證迷惑顛倒,證得真如,當下即可証入,免於漸次,証得空性,但尚未起妙用。這就是所謂的一超直入、一念不生的說法。
五、圓教所發的是「普賢廣大行願心」,
2008-09-17 4:30 am
提供你心經的全文及解釋之網址希望對你有幫助。


收錄日期: 2021-05-03 12:55: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16000015KK073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