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爾人的文明

2008-09-14 2:08 am
蘇美爾人的文明是由於外敵入侵,於公元前2004年覆亡。究竟「外敵」是誰?蘇美爾人文明的活躍時期,中國方面發生了甚麼事?
更新1:

內容可不可以精簡一些? 最後限期其實是今天。 我今天便會選出最佳解答!!! 內容要精簡一些!!!!!!!!

回答 (2)

2008-09-15 6:26 am
✔ 最佳答案
蘇美(也譯作蘇默)是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最早,同時也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產生的文明。蘇美文明主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通過放射性碳十四的斷代測試,表明蘇美文明的開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約結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閃族人建立的巴比倫所代替。這裡發現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記錄之一)可以被定期為約前36世紀。


背景
蘇美這個名字並不是蘇美人自己的稱呼,而是其它人給他們的名字,最早使用這個名字的是阿卡德人。蘇美人稱自己為「黑頭的人」(sag-gi-ga),人種不詳,他們稱其居住的地方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ki-en-gir),阿卡德人所使用的Shumer這個詞有可能是這個名稱的一個地方方言的變異。蘇美人的語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與他們的閃族鄰居和繼承人不同。過去有人認為他們是入侵者,但是考古發掘證明從前53世紀到前46世紀的早期奧貝德文化開始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居住文化就是連續的。

今天的伊拉克南部乾旱的沖積平原是一個對當地居民來說很困難的地區。要在這裡生存下來,這裡的人必須有控制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能力來保證全年灌溉和飲用水的來源。在蘇美語中運河、堤壩、水庫這樣的詞非常豐富。奧貝德陶瓷與更早的北方的薩邁拉文化(前58世紀到前50世紀)的陶瓷是有聯繫的。薩邁拉文化的人利用底格里斯河及其支流的水來進行早期的、原始的灌溉農業。1980年代法國考古學家在今天的拉薩(Larsa)附近發掘出來的居民點非常明確地顯示出兩個文化之間的聯繫。在這裡八層奧貝德文化早期的陶瓷與薩邁拉文化的陶瓷並存。蘇美人從這裡向南擴展,他們高級的社會組織和技術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條件,他們有能力控制水,在一個困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而當地原來的採獵文化無法與他們競爭。

也有人認為蘇美這個詞只應該指蘇美語,實際上不存在隔離的蘇美人這個民族。在語言學中蘇美語是一個孤立語言,不屬於任何語族。阿卡德語屬於閃含語系。












沒落
隨着周邊勢力的發展,蘇美人漸漸失去了他們對美索不達米亞大多數地區政治上的霸權地位。亞摩利人佔領了蘇美,建立了巴比倫。約前1595年胡列安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建立了米坦尼王國,而巴比倫則控制着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這兩個國家抵擋了埃及和赫梯王國的進攻。最後赫梯王國戰敗了米坦尼王國,但被巴比倫戰敗。前1460年加瑟人戰敗了巴比倫。前1150年左右加瑟人又被伊勒姆戰敗。

農業和狩獵
蘇美人種植的植物中包括大麥、鷹嘴豆、小扁豆、黍子、小麥、蕪菁、棗椰、洋蔥、大蒜、苦菜花、韭菜和山葵,他們的牲畜包括牛、綿羊、山羊和豬。家牛是他們主要的負物牲畜,驢是主要的運輸牲畜。蘇美人還打魚和獵鳥。

蘇美農業依靠巨大的灌溉系統。其灌溉系統包括汲水吊桿、運河、水渠、堤壩、堰和水庫。水渠和運河必須常常修補,清除淤泥。政府有專門管理水渠和運河的人,富人則可以使用他們自己的水渠。

農民使用運河來淹他們的地,然後將水排掉。然後他們用牛來踐踏農田和殺草。然後他們使用鶴嘴鋤來挖地。地干後他們鋤地、耙地和用鏟將土壤鬆散開來。

蘇美人秋季收割,收割是他們組成三人一組的隊。收割後使用碾石分離穀粒和莖,使用打稻棍來分離穀粒及麩皮,最後使用風吹開來分離穀粒和麩皮。


蘇美的廟和宮殿使用更加複雜的結構和技術如支柱、密室和黏土釘子等。




蘇美人相信地面是一塊平板,天空是一個鋅蓋。他們相信人死後會成為鬼魂不安地永遠在陰間遊蕩。

蘇美的神廟由一個中心大廳組成,兩側有通道,通道外側是祭司們住的地方。在大廳的一側有一個高台,台上有一個供奉動物和蔬菜犧牲品的泥磚桌。糧倉和倉庫一般位於神廟附近。後來蘇美人開始將神廟建築在四方形的高台上。這些高台不斷提高,形成了塔廟。





蘇美人來歷不明,多數學者認為來自東方,而兩河流域也沒有發現更早時期的文明。
蘇美為農耕文明,考古發現,中原地區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表明至少在約10000年前至8000年前黃河流域已經出現了農耕社會。
人種上,蘇美是黃種人,其黑頭髮是區別于白種人的顯著特徵,所以又稱「黑頭人」,和中國人類同。
蘇美人使用楔形文字,和黃河流域早期龜骨楔刻文字類同。
蘇美原始宗教注重現世,信奉多神,盛行祖先崇拜,和中國原始宗教類似。
蘇美人的磚砌宮殿建築,和中國遠古建築有相通之處。蘇美城池建設文化,和中國的城池文化有類似之處。
不過,蘇美文明是否起源於遠古中華文明,抑或兩者根本沒有關係,至今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
2008-09-14 2:12 am
蘇美爾人(也譯作蘇默),黃色人種,建立的蘇美爾文明是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最早,同時也是全世界最早產生的文明。蘇美爾文明主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通過放射性碳十四的斷代測試,表明蘇美爾文明的開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約結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閃族人建立的巴比倫所代替。這裡發現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這是目前公認的最早的文字記錄)可以被定期為約前36世紀。蘇美爾這個名字並不是蘇美爾人自己的稱呼,而是其它人給他們的名字,最早使用這個名字的是阿卡德人。蘇美爾人稱自己為「黑頭的人」(sag-gi-ga),稱他們居住的地方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ki-en-gir),阿卡德人所使用的Shumer這個詞有可能是這個名稱的一個地方方言的變異。蘇美爾人的語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與他們的閃族鄰居和繼承人不同。過去有人認為他們是入侵者,但是考古發掘證明從前53世紀到前46世紀的早期奧貝德文化開始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居住文化就是連續的。今天的伊拉克南部乾旱的沖積平原是一個對當地居民來說很困難的地區。要在這裡生存下來,這裡的人必須有控制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能力來保證全年灌溉和飲用水的來源。在蘇美爾語中運河、堤壩、水庫這樣的詞非常豐富。奧貝德陶瓷與更早的北方的薩邁拉文化(前58世紀到前50世紀)的陶瓷是有聯繫的。薩邁拉文化的人利用底格里斯河及其支流的水來進行早期的、原始的灌溉農業。1980年代法國考古學家在今天的拉薩(Larsa)附近發掘出來的居民點非常明確地顯示出兩個文化之間的聯繫。在這裡八層奧貝德文化早期的陶瓷與薩邁拉文化的陶瓷並存。蘇美爾人從這裡向南擴展,他們高級的社會組織和技術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條件,他們有能力控制水,在一個困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而當地原來的採獵文化無法與他們競爭。也有人認為蘇美爾這個詞只應該指蘇美爾語,實際上不存在隔離的蘇美爾人這個民族。在語言學中蘇美爾語是一個孤立語言,不屬於任何語族。阿卡德語屬於閃含語系。最早的蘇美爾時期由數個獨立的城市國家組成,這些城市國家之間已運河和界石分割。每個城市國家的中心是該城市的保護神或保護女神的廟。每個城市國家由一個主持該城市的宗教儀式的祭司或國王統治。比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喀什、拉伽什、烏魯克、烏爾和尼普爾。這些城市因水權、貿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進貢等事務進行了幾乎一千年的、為時不斷的互相爭戰。蘇美爾國王的名單中包括一些早期的王朝,其中大多數可能是傳說性的。最早的可以驗證是存在的國王是喀什國王恩美巴拉格西,他的名字也在吉爾伽美什的史詩中被提到,因此也有人認為他是一位烏魯克國王。拉伽什的王朝建立了許多重要的大建築物。最早的有記錄的帝國之一是艾那頓王建立的,他幾乎佔領了整個蘇美爾,包括喀什、烏魯克、烏爾和拉薩,他減少了對拉伽什的大敵溫馬的進貢,他的領域還包括伊勒姆和波斯灣沿海地區。烏魯克的祭司國王魯嘎爾-薩格-西(Lugal-Zage-Si)推翻了拉伽什王朝的霸權,佔領烏魯克,並將它作為他的首都,他自稱他的帝國從波斯灣一直蔓延到地中海。他是最後一個蘇美爾民族的國王,此後閃族國王阿卡德的薩貢王成為蘇美爾的統治者。隨著周邊勢力的發展,蘇美爾人漸漸失去了他們對美索不達米亞大多數地區政治上的霸權地位。亞摩利人佔領了蘇美爾,建立了巴比倫。約前1595年胡列安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建立了米坦尼王國,而巴比倫則控制著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這兩個國家抵擋了埃及和西臺王國的進攻。最後西臺王國戰敗了米坦尼王國,但被巴比倫戰敗。前1460年加瑟人戰敗了巴比倫。前1150年左右加瑟人又被伊勒姆戰敗。



文化

蘇美爾文化有兩個中心,南部的埃利都和北部的尼普爾。這兩個中心的文化影響截然不同。尼普爾是恩利爾的聖地。恩利爾是陰間的主神。他給予人類的咒語和魔法可以驅動好鬼和惡鬼。他的領域在一座山裡,他的產物生活在地下。埃利都則是文化神恩基的聖地,他是光和善的神,地下的淡水的主宰,醫生和人類的朋友,他為人類帶來了藝術、科學、工業和文明。據說最早的法書是他的產物。埃利都本來是一個海港,它與外界的貿易和各種文化在這裡的融合對它的文化的發展無疑起了重要作用。它的世界觀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它認為大陸是從海水裡冒出來的,就象幼發拉底河入海口不斷擴大一樣。在歷史紀錄開始以前埃利都的文化就已經與尼普爾的文化融合了。巴比倫似乎是埃利都的一個殖民地,而埃利都附近的烏爾則是尼普爾的殖民地,在那裡供奉的月神是尼普爾的恩利爾的兒子。在兩個文化的融合中埃利都的影響似乎占主要地位。後期的蘇美爾法律保護婦女,而且婦女可以達到相當高的地位,但整個文化里男人做主。

CHOOSE ME TO BE THE BEST ANSWER PLZ!


收錄日期: 2021-04-19 02:03: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13000051KK018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