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網站有一些古詩的解文

2008-09-08 12:38 am
有什麼網站可解釋一些古詩的意思?
例如: 1)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2) 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不要比唐詩三百首的網站,因為大部份都沒有我想要的古詩

回答 (2)

2008-09-15 9:46 pm
✔ 最佳答案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82207202衣個網站好惦,應該係你想要嘅野!!
寒食(韓翃) 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1寒食:相傳春秋時晉文公為逼介之推出仕,竟放火焚燒他所隱居的綿山,不料卻將他燒死,為了悼念他,晉文公下令全國禁火三天。後世相沿,每到這一天便不舉炊、不點火,指吃冷食,是為「寒時節」約在清明節前一、二日。

2御柳:御花園中的楊柳。

3漢宮:暗指唐朝皇室。

4傳蠟燭:漢朝時仍沿襲寒食禁火的習俗,必須等到傍晚,由宮中傳出蠟燭,輪流到王侯、百官佳裡面點亮蠟燭,才表示不在禁火。

5五侯:一說漢城帝時,一日同時分封五位舅舅,當時人稱為「五侯」; 或說漢桓

帝時,分封單超、徐黃、貝瑗、左悺,、唐衡為侯,也稱「五侯」。這裡暗

指唐時專擅朝政宦官、外戚。

春天京城裡沒有一處不飛著花絮,寒食節這天,春風把皇宮裡的柳條兒吹得左右傾斜。
黃昏時宮廷裡點起蠟燭,縷縷燭煙都散化到權貴五侯的宅院去了。
 
韓翃字君平,唐南陽人,生卒年不詳。工詩,大曆十才子之一,官至
中書舍人。著有詩集五卷。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52304407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

張繼,字懿孫,生卒年不詳。詩作風格清新,內容多關心社會民生。這首楓橋夜泊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程度,不下於李白的「靜夜思」。

解釋

1. 楓橋:江蘇吳縣城西的一座橋,原名封橋,因張繼的詩而改名為楓橋。

2.姑蘇:即蘇州,今江蘇吳縣。



語譯

月亮向西落下去了,楓林中的烏鴉不停地啼叫著,滿天瀰漫著秋霜的寒氣。面對著江邊連綿的楓樹和江上漁船明滅的燈火,觸景傷情的悲愁使人無法入眠。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刻,遠處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一聲聲清清楚楚的傳到船上,更增添遊子的寂寞愁思。

別的解釋:

這是一位飄泊他鄉的遊子,寫下所見的景物和感懷,時間是夜裡。

詩題叫楓橋夜泊,顧名思義,作者搭船旅行在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這天船隻泊靠在河邊的一個小碼頭。

詩從夜間寫起。第一句的<月落>,不能當作天快亮時來看,有時下午四、五點鐘,太陽還高高掛在天上,月亮已然昇起,到了半夜月兒西落。一年之中,這種日子很多,只是人們平常不注意,這天就是這種情況。

在長途航行之後,到了休息時分,船隻選了一處碼碩停靠。江南號稱水鄉澤國,風光特殊而優美,來到這裡心情應該輕鬆高興,但詩人張繼卻不然,或許長久作客在外,這晚觸動

了鄉情,或許有事纏身,正苦思如何處置,總之這天夜裡他無法入夢。到了半夜,眼睛仍張得大大的,從船窗中望出去,那月已西沉,四周一片寂靜,連河水似乎也靜止了,只有天邊一二片慘淡的雲仍飄浮著,剛好遮住月兒,不久又消散無蹤。月光一下明一下暗,把棲息在枝頭的烏鴉驚醒了,烏鴉啼叫了數聲,隨後四周又恢復寂靜。

從天轉黑到夜半這段期間,微弱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又從水面反照回去,淡淡的光線,看起來像霜一般,滿天彷彿瀰漫著霜。在氣溫轉涼的夜間,面對這景況,寒意不知不覺從四面包圍過來,使隻身在外的異 鄉人倍感孤冷寂寞。所謂由景生情,這句最能傳達。一句僅七字,卻含三件事,張力十足。第二句也一樣,有景有情,相互交融。

月已西落,轉頭看看四周,那幾棵停舟時曾注意到的楓樹,高大的樹影依稀可見,靜靜的站在岸邊,像似有意陪伴遠方作客的詩人。再望向更遠處,漁火幾點,在夜色中明亮清楚。懷著憂愁思緒的詩人,默默的面對著這景像。

大地悄然無聲,突然一陣鐘聲傳來,打破沉寂的夜晚。在半夜時分,蘇城郊外的寒山寺,敲起夜半鐘。當萬籟俱寂時,鐘聲傳得格外清晰,也傳得格外遠,像從空中下來,也像

順著水面滑過來,傳到船中失眠的旅客的耳際。聲響襯托晚間的寧靜,但傳進飄泊的詩人心裡,卻另有寂寞的感慨。鐘聲由遠方傳來,迴旋耳際之後,又消失無縱,望望四周,只有無邊的夜色籠罩。

實在巧,寒山兩字字面很適合這時的氣氛,有冷冷的味道;說它在姑蘇城外,則有孤單味道,都和目前詩人的處境與心境相契合。其實作者只是作事實的陳述,而且用口語陳述,可說白描而已,何況語意還不全,必須和第三、第四句串連,才能完整的把意思表達出來。這與前面兩句,每句都包涵豐富的景物、心境描繪有極大的差別。前後一密一疏,正顯出詩歌的高妙。
2008-09-10 3:46 am
http://cls.hs.yzu.edu.tw/300/ALL/ALLFRAME.htm
這個網站有齊你想要的。


收錄日期: 2021-04-15 18:13: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07000051KK017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