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日治時代日本政府沒有強迫台灣人改日本姓氏?

2008-09-07 3:07 pm
我們都知道以往日本對殖民地的居民都會強迫日化,包括學習日本文化和日語,更過份的是強迫當地人改用日本姓氏,但為何甲午戰爭後日本統治台灣期間卻沒有強迫台灣人改用日姓呢?他們沒理由這樣優待台灣人吧!

回答 (5)

2008-09-08 3:32 pm
✔ 最佳答案
原因很簡單,日本人連自己的姓名都霧煞煞了,怎麼強迫別人改日本姓名?
1870年,為了征兵、征稅、製作戶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頒佈了《平民苗字容許令》,容許包括以前不准擁有姓氏的平民在內的所有日本人擁有姓氏。但早已習慣有名無姓的日本平民對此並不熱心,故創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緩慢。因此,於1875年明治天皇又頒佈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所有日本人必須使用姓氏。(資料來源)
日本姓氏的來源十分復雜,眾說紛紜。一般來說,日本的姓氏可以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和從《苗字必稱令》後創立的。日本天皇並沒有姓。據估計,日本居民目前使用的姓的數量之中,不低於95%取自明治維新 (1870年代) 之後這一時期。
結論:
一、日本人在1870年之前,是不容許平民有姓氏的,你改了日本姓氏,它還覺得你是在潛越平民的身分呢。
二、日本對於姓氏繼承的觀念原本就不是很具體,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強迫台灣人改姓名,以當時日本人的智慧來說,經濟剝削的利益大於文化侵略。由此推論,強迫韓國人改姓名的原因,只是為了要製作戶籍,以便徵兵、徵稅之用罷了。
三、台灣人大部分的人沒有日本姓氏,但是應該都有日本名字,不然,日本老師怎麼叫學生的名字?


2008-09-08 08:01:10 補充:
蠻好玩的網頁,輸入中文姓名就會出現你的日本姓名~^^"

日本姓名生產器

http://rumandmonkey.com/widgets/toys/namegen/969/

2008-09-08 08:06:34 補充:
用中文輸入變成:後藤 信史

用英文拼音變成:小栗 步

該用哪一個勒?

2008-09-10 02:20:54 補充:
看過一本人類學的書,裡面有提到:姓族形成的主要目的不是團結打架用的;而是便於抽稅,試想,當一個社會裡每個男人都可以隨意「趴趴造」而抽不到租稅時,政府的收入起碼少一半,我推測日本人強迫韓國人改姓氏,是經濟肇因而非政治或文化侵略。

其次,在1870年代以前,日本平民是不允許有姓氏的,日本貴族姓氏也是為了繼承家業,1870年後,日本政府要求日本人冠姓氏,目的只是為了抽稅徵兵,造成日本人民的不知所措,日後才會有那麼多奇奇怪怪的姓氏出現。這證明日本人對於台灣人的姓氏並不在意,只要抽的到稅,並能壟斷台灣的經濟以支持日本資源不足現況,日本人就心滿意足了。

2008-09-10 02:21:19 補充:
第三,日治初期日本統治者廢除大小租制,並鼓勵日本資本家壟斷經濟市場,除了米市的「土壟間」仍為民間小商人掌控外,日本人早已掌控台灣經濟發展。同時,台灣商人前往廈門、上海、青島經商,也採用「雙重國籍」身分,以爭取當地販商的「鄉情認同」,所以改日本姓名並未形成上層階級的風氣,不能帶動地方風氣。事實上,上層階級幾乎都是日本人。

第四、在南進政策後,日本政府也希望藉由台灣人作為佔領統治中國的橋樑,也是一個「統治中國的樣板」,試想,在還沒有完全征服中國之前,哪個征服者會笨到實施強迫改中國姓名為日本姓名?

2008-09-10 02:21:45 補充:
一個政策的形成,牽涉到許多的歷史文化背景,也有意見領袖們正反看法,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的多元意見,明治維新已經把日本搞到內部意見紛紛擾擾了,又面臨軍國主義向外擴張,我不認為當時日本政府有能力,或者說有時間,來搞改日本姓名這類小事。畢竟,日本征服者最憂心的問題還是在於戰爭資源的不足,在面對新征服的廣大土地和不同的民族屬性,以及內在外在的反抗勢力,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又碰到可以寫一本書的問題。

2008-09-10 02:27:46 補充:
更正:氏族的形成。
參考: 綜合大家的看法+一點想像力
2015-05-01 4:40 pm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

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

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
2008-09-08 12:59 am
1.為何甲午戰爭後日本統治台灣期間卻沒有強迫台灣人改用日姓呢?ANS:朝鮮以前也受過日本的統治,但是,朝鮮人和台灣人是不同的,才會使得日本對待兩地採用不同的手段。日本對待台灣人是較為溫和的,這也表現出台灣人較能妥協,朝鮮人則較為強烈、不能輕易妥協,而且朝鮮一直都有抗日活動,才會使得日本殖民當局採用嚴厲政策對付。所以,日本在朝鮮改姓名的強迫性相當高,據稱拒絕改姓名或逾時未改者都遭到各種差別待遇,這也導致朝鮮人與日本統治者之間關係惡劣。戰後朝鮮本土的人民重建一個獨立的國家,大力清除皇民化的影響,致使皇民之跡幾乎蕩然不存。台灣則和朝鮮完全相反面,台灣人因皇民化減低中國性,時至今日皇民之遺毒依然可以找到。到了今天,朝鮮人反日情緒十分濃厚,而某些台灣人卻不時有人表現出相當的親日情緒。
日本在朝鮮推行創氏改名原因在於朝鮮人的姓種類相當少,在1930年大約有250個姓。朝鮮總督府為了證明朝鮮人需要更改姓名,將姓和氏做了區分,當時的朝鮮還未確立〝近代家族制度〞。所以,只有姓還沒有氏。日本殖民當局以日本姓氏做為區分例子,聲稱改姓名是為了幫韓國人去除非現代姓並且保有原有的韓國姓。1940年2月11日開始進行創氏改名,規定朝鮮人在六個月內更改日本氏。
2.他們沒理由這樣優待台灣人吧!
ANS:這不是優待,而是日本順應兩地不同之處而採用不同的手段來統治。台灣從1895年被日本統治到1945年,共50年,但是,朝鮮卻是從1910年被統治到1945年,共35年,比日本統治台灣還少了15年。這15年差別可大,朝鮮的抗日活動一直持續著,但被日本統治的台灣那些抗日活動逐漸消彌,改採其它方式對抗,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快要成為沒有聲音的順民,既然如此,日本殖民當局也沒有必要採用嚴厲手段,而改採威脅利誘,誘使台灣人創氏改名。
在1940年2月11日總督府宣佈〝恩准〞台灣人把姓名改換成日本式的姓名。當時的總務長官森岡發表以下談話:「為了讓本島人(台灣人)與內地人(日本人)無所差異,有必要在實際上體認皇道之精神,對事物的看法上也必須與內地無所差異的話,那是最理想的事。即是,不論在精神上、形式上都與內地人絲毫沒兩樣之後,使能稱為完全之日本化。」所以,在推行創氏改名之初,是以利誘方式鼓勵改用日本姓名。
日本對於台灣人民改日本姓並沒有很徹底的實施,並不是強迫性要全台灣人民都要改,只有少部份人才會改為日本姓氏,例如到日本機關做事情,警察或教師等不得已只得改日本姓氏。《台灣通志稿》指稱台灣被迫改姓名也是有根據的,根據來自於林獻堂、陳炘等人都遭受到改姓名的壓力。
至於,日本對於朝鮮則是屬於強迫性質的,和台灣並不相同,台灣是以獎勵方法、強迫性低。1940年,公佈「台籍民改換日姓名促進綱要」,其方法亦是偏重獎勵,較少強迫性,並且將改日本姓捧為十分崇高且具有榮譽的活動,其規定改日本姓有資格限制,非一般人可所為,例如必須是國語常用家庭等等。對於當時台灣青年而言,改日本姓就如同爭取國語家庭的認定一樣,可獲得具體的利益,更是爬陞社會階梯的一條捷徑,所以,當年以前衛派自居的台籍青壯年人士,紛紛改換日本姓氏。由此可知,當年台灣的士紳階層若想繼續維持其在社會上的優勢,勢必得在改日本姓活動上有所表示。
改姓名運動的精神內涵在於成為真正的日本人,不論在形式或是實質上都和日本人沒有差異,而改姓名運動顯然是成為日本人的重要形式之一。雖然台灣和朝鮮總督府都希望人民可以採用日本姓名,但是兩地的作法卻不同。在台灣,官方給予台灣人兩個理由去更改姓名:化育台灣人是日本國民的一貫的政策;許多台灣人深具皇道精神,並且希望可以改以日本姓名。因此官方得以順理成章推動改姓名運動,而實際上是真的有台灣人希望改以日本姓名。在台灣,更改姓名必須由戶長提出,但是更改姓名也是有資格限制,一般來說必須符合該家庭是國語家庭以及改姓名者必須有皇民的精神涵養、公共之精神。因此在台灣的改姓名運動並非強迫性質。而在日本姓名的選擇上有四種禁止的姓名:1.歷代御諱御名,2.歷史上著名人物姓名,3.和原來姓有關的中國姓名,4.其他不當姓名。剛開始台灣人對於改姓名運動並不踴躍,1944年總督府放寬條件之後,改姓名的案數開始大量增加。

2008-09-11 03:02:57 補充:
日本創氏改名的研究者宮田節子認為創氏的目的:導入徵兵制
PS.這是這位研究者從內務省機密文件裡所找到的
不過,我要更改一下我上面的資料:台灣是改姓名、朝鮮是創氏改名
2008-09-07 7:41 pm
簡單的說,日本一開始的統治,並不把台灣人當日本人,即使要把日本文化逐漸推展到台灣的內地延長主義時代,也有一位被尊為「日本的伏爾泰」之稱的福澤諭吉,都反對把台灣人當日本人看待。
就算是皇民化運動,要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為日皇奉獻生命,仍然有一定條件才能改日本姓氏,代表台灣人仍沒被日本人當日本人看待。
2008-09-07 4:20 pm
吳毓琪碩士論文.台灣南社研究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g/gou-iok-ki/sek-su/ch-4_2.htm
當中提到日治時期皇民化政策也要求台灣人改姓氏,陳逢源在〈即事〉四首之一,即以輕鬆的筆調詠賦此事莫笑東施巧效顰,舊人難辨姓名新(<日人強迫改換姓名)。脫胎換骨原無謂,成佛應求在即身
李筱峰在『從回憶錄見證台灣人的戰時經驗(1937-1945) 』http://www.geocities.com/taioanhakhau/37to45japan.htm
提到皇民化運動的內容包括:宗教與社會風俗的改革、「國語」運動、改姓名,以及志願兵制度。
至於改姓名,也和講「國語」一樣,成為檢驗台灣人是否「皇民化」的重要指標。把漢姓漢名改為日本式的姓名,無疑地,這是做為「真正的日本人」的必要條件。1941年年底,台灣全人口中改姓名的約有1%左右。到了1943年年底,全台灣共有17,526戶
改姓名,人數在126,211人,這個數目佔當時人口的2%。

不過,改姓名是採「許可制」,不具強迫性質,條件不夠,還不能當「真正的日本人」。對於當時改姓名的台灣人,吾人若僅以民族主義的觀點來解釋,恐怕無法掌握他們更改姓名的主要動機。
當時還是高雄中學學生的柯旗化回憶說:「戰局對日本愈來愈不利,物資開始匱乏,接著對米、肉、砂糖等食品也厲行管制,施行配給制度。日本人的配給量比臺灣人多,而改成日本姓氏的臺灣人,也比一般臺灣人得到更多的配給。我的父母不會講日語,不是所謂的『國語家庭』,即使想改姓名也沒有資格。
柯氏以上的敘述,已經道出了台灣人改姓名之舉,與物資配給的待遇絕對有關。

而張榮發以下的這段回憶,更明白吐露改姓名的最基本動機,其實就是為了在困頓的環境中爭取較好的優待:「戰爭時期物資相當缺乏,糧食都採配給制度,不同等級的家庭領不同的配給;甲等是日本人,配給當然最多;乙等次之,指的是台灣人全家都改成日本姓名,會講日語,並且過日本式生活的『國語家庭』;丙等的配給最少,指的是一般的台灣家庭。當時,許多人都希望成為『國語家庭』,爭取比較多的配給,我們全家也因此改姓『長島』,我的名字也改成『發男』,大家常以日語『HATSU』來喚我。」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書中提及

臺灣人在日本的統治下,成為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以「皇民化」的教育來統治臺灣人民;日本的歷史,以及日本至上的一貫思想,不斷地灌輸在台灣人民的腦中,在日常生活上,學習日本人,至將自己的姓名改為日本姓、日本名。政府官員清一色由日本人包辦,專賣更是日本人壟斷,台灣人民生活痛苦,處處受到日本人的欺壓,無可申訴,只好將自己的苦水淚水往肚裡吞。
可悲的是,台灣一些知識份子到了日本留學,竟不能承認自己是台灣人,要以大陸人來稱呼自己,日本人口口聲聲說著要將台灣人民訓練成日本的「皇民」可是到了日本,台灣人成了日本人眼中鄙視的對象,台灣人在日本人眼中不過是他們的「戰俘」,台灣人只能接受愚民式教育。

臺灣被日本統治後,有一些阿諛逢迎的人,不斷的諂媚日本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台灣同胞的尊嚴甚至是性命,做日本人眼中的好「皇民」,卻是台灣人心中的「走狗」。但是,「皇民派」的下場卻是家破人亡,眾叛親離,日本人不承認為子民台灣人也唾棄他們。而台灣的一些知識份子,到了外國留學,不甘心被視為二等的國民,於是政治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努力的為台灣人民爭取尊嚴和國際地位,但這樣的舉動對於強大的日本帝國根本是以卵擊石,作用不大,但台灣人有了自己的想法,敢承認自己就是堂堂正正的台灣人,這在台灣人的心路上也邁向了一大步。
綜上分析:
日治時期,台灣人改日本姓氏是『皇民化』政策之一,但不屬於強迫性,爾是以提高配及等誘因,使臺灣人主動放棄原有中國姓氏;但日本人骨子裡仍視這些已皇民化的台灣人為次等人,以戰俘看待,所以當時的部分台灣人雖人已改日本姓氏,但私底下仍保有原中國姓氏;皇民化運動本非心甘情願、一旦日本人敗戦、馬上改回本名。 改名時相當多人使用堂號、或以訓讀來讀姓。

參考: 網路綜整


收錄日期: 2021-04-28 15:25: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07000010KK018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