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至今,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共有8人,其中,諾貝爾文學獎有1人,和平獎的有1人。此外,達賴喇嘛亦曾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高行健 諾貝爾文學獎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生於江西贛州,劇作家、小說家、畫家、導演,1980年代末前往歐洲,現為法籍華人。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2000年,因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等著作,高行健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瑞典科學院對高行健作如下評價:「具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郝慰民 諾貝爾和平獎
郝慰民,國際著名華裔大氣化學科學家,現服務於美國農業部,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成員,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父親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郝履成。
1994年,成為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英文: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成員。[1]同年由 IPCC 發表首份氣候變遷報告的主要撰稿人,這份報告他負責洛磯山氣候變遷的監測任務,是科學界最早發表的溫室效應報告之一[1]。
2007年,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艾爾·高爾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表揚他們「喚醒人們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重視」。
李遠哲 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英文名:Yuan Tseh Lee,1936年11月19日-),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與赫施巴赫(Dudley R. Herschbach)及約翰·波蘭伊(John C. Polanyi)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李遠哲的特別貢獻在於將交叉分子束方法應用於研究一般化學反應。
崔琦 諾貝爾物理獎
崔琦(1939年2月28日-, Daniel Chee Tsui),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984年獲得巴克萊獎(Buckely Prize),1992年當選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19屆院士。1998年與羅伯特·B·勞克林及霍斯特·路德維希·施特默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以「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研究成果獲獎。
丁肇中 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華人,著名物理學家,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類似的英文字母「J」將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1974年,丁肇中與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教授伯頓·里克特幾乎同時各自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ψ基本粒子。1976年,兩位教授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及美國政府的勞倫斯獎。
朱棣文 諾貝爾物理學獎
朱棣文(英文名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物理學家,祖籍江蘇太倉。
他發明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于1997年獲獎,為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三人之一。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國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