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1)若稽(2)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3)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4)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5),乃可捭(6),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以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7)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8)。
注釋:
(1) 粵:語首語氣詞。
(2) 稽:考核,考證。
(3) 闔:關。
(4) 守司:掌管,管理。
(5) 差:差別。
(6) 捭:開。
(7) 求:尋求。
(8) 志:思想志向。
1. 判斷下列陳述:
聖人通過觀察陰陽變化可對事物作出判斷;
聖人通過判斷,進一步把握事物的存亡之理。
甲. 正確。
乙. 錯誤。
丙. 部分正確。
丁. 無從判斷。
2. 判斷下列陳述:
聖人在世界上始終是奉守大自然陰陽一道的變化規律;
聖人用大自然陰陽一道的變化規律駕馭萬物。
甲. 正確。
乙. 錯誤。
丙. 部分正確。
丁. 無從判斷。
3. 判斷下列陳述:
「開而示之」是指開放時使之啟示;
「闔而閉之」是指封閉時使之堵塞。
甲. 正確。
乙. 錯誤。
丙. 部分正確。
丁. 無從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