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中國人點樣清潔牙齒ga???

2008-09-04 2:30 pm
古時中國人點樣清潔牙齒ga???

回答 (2)

2008-09-04 9:42 pm
✔ 最佳答案
"漱"即洗滌的意思。 在古書中早有記載,例如:《禮記內則》:"雞初鳴,咸盥洗。"說明古代已養成了早晨進行"盥洗"的習慣。 這裡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內。 直接關於"漱口"的記載,見隋代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這裡指的是飯後漱口,也有人主張晚上漱口,認為晚上漱口對保護牙齒有更大的效果。 宋代張呆著《醫說》;"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後來有更多人主張,每天早晚兩次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

在刷牙工具沒有發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採用含漱法,以鹽水、濃茶、酒為漱口劑,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延壽書》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凡飲食訖,輥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齒,得茶漱滌,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蓋齒性便苦,緣此漸堅牢而齒蠢且自去矣。"據現代藥理分析,茶葉中除有維生素外,還含有單寧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單寧具有抗菌、殺菌作用。 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氟化合物確有防止齲齒的作用。 說明古代主張用濃茶漱口預防齲齒,是符合科學原理的。 關於酒劑漱口,《醫說》:"劉幾年七十餘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這都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 以後,我國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揩齒法。
此外,有關學者認為,我國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國家。 因為在遼墓穴中發現過骨質的牙刷柄,它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牙刷實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時間。 不過,敦煌石窟中的壁畫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的。 到明代更有人主張用左右手同時擦牙。 可見,那時的牙刷使用還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經變畫,如唐《勞度叉鬥經變》中,描繪“外道”最終皈依佛法時,常常進行洗浴、剃度、揩齒的情景。 揩齒就是刷牙。 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畫上這樣: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藥物,抹在牙齒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經用楊枝刷牙,所以楊枝又叫“木齒”。 不僅如此,鑑於牙齒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還把贈送楊枝作為“祝您健康”的一種表示呢。 後來此法傳入我國,我國人民也逐漸學會了這種刷牙方式。 古醫書《外台秘要》說,用楊枝將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 在往昔,齒木據說是僧人必備的日常用品之一。 辰起及餐畢,僧人都要將齒木嚼成細條狀,用來剔除齒間殘物。 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它兼有牙刷和牙籤的功能。 潔牙之後,方可去誦經禮拜。 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十大好處。 它們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眾毒;4.去齒垢;5.發口香;6.能名目;7.潤澤喉嚨;8.唇無皺裂; 9.增益聲氣;10.食不爽味。
當然,雖說楊枝是潔牙的常用“齒木”,但齒木又並非只限於楊枝。 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尋合適的潔牙材料。 槐枝、桃枝、葛藤等都與楊枝一樣有苦、澀、辛、辣的味道,所以它們也可以成為齒木。 沒有牙膏的時代,大家不僅能找到潔齒的材料,而且“嚼”的方法來潔齒,看來比“刷”更為方便,實用。 那麼,咀嚼嫩樹枝用以潔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古今都認為確有良效。 李時珍也說,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 。
參考: various
2008-09-04 9:42 pm
由唐壽熹所著成,成書於公元752年的古醫書《外台秘要》,記錄著唐朝以前的古方及當時的一些新方,曾提到將楊枝一頭咬軟,蘸了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刷牙習慣了,在敦煌古壁畫上也有用手指揩牙的畫面。而且,據說中國是最早使用牙刷的國度,這在遼國古墓中出土文物中可以考證,世界最早的牙刷出現在中國。

古代僧人也掌握了這門護齒技術,佛經《華嚴經》上甚至把嚼楊枝歸納有10大好處,其中包括「去齒垢」及「發口香」。僧人在誦經之前都要用這種方法潔牙。

明朝的名醫李時珍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也指出,用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

甚至,世界上最早的"潔牙口香糖",也是出現在中國唷:北宋開寶年間陳昭遇所著的《太平聖惠方》(完書於公元992年)以及在北宋政治和年間有朝廷招募名醫所撰寫的《聖濟總錄》中都有口香劑與口香糖丸的秘方。其中一種「含香圓」,是採用雞舌香、藿香、零陵香、甘松香、當歸、桂心、木香、川弓、香附子、肉豆蔻、檳榔、白芷、青桂香、丁香、麝香共15味藥研為細末,加蜜煉製成如同榛子大小的糖圓,使用方法是「常含一糖圓,咽津」。經現代醫學分析,「含香圓」所包含的藥物,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成份,有抗菌殺蟲,生津潤燥,止血消腫的作用,經常口含既可生津去膩、香口除臭、又可消炎固齒,使口腔和牙齒獲得良好的衛生保健。北宋所記錄的古代用口香劑加工製成口香糖早在中國唐代出現,這要比第一個出現在中國當代市場上的,"經過世界牙醫聯盟認可及中華口腔醫學會驗證的可以有效防止齲齒的XX無糖口香糖"還要早上1千多年。

古代人還有人用"漱口水"呢:據宋代趙令疇(公元1051年-1134年)所著的《侯鯖錄》(趙令疇是蘇軾的好友)~~~蘇軾自創造了一套濃茶固齒法;把普通的茶泡得濃濃的,在飯後用來漱口,既去了膩味,又不傷脾胃。殘留在齒縫裡的肉屑便會「不覺脫去」,不需要再剔牙,而「齒性便若緣此漸堅密,蠹病自己。」這種護齒方法得到現代中醫的認可,認為用茶漱口有其道理:因吃飯時要分泌大量帶酸性的唾液。茶中含咖啡鹼和茶鹼,帶鹼性,飯後用茶水漱口,使酸鹼中和,能令口腔清潔,殘留口中的酸鹼麻辣諸味一掃而光,味覺神經疲勞得以恢復。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收錄日期: 2021-04-11 16:43: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04000051KK002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