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給你一個網址,裡面有此傳更詳盡的介紹、分析與解說喔~~
http://hk.geocities.com/wanmyfriends/13.htm
以下是「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大意:
◎澠池之會
有一回,秦昭王想和趙國講和,以便集中力量攻打楚國,於是約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見面,互修友好。藺相如也隨著趙王一起前往。
到了澠池,筵席上秦王對趙王說:“聽說你喜歡彈瑟,我這裏有個瑟,請你彈一首曲子來助助興吧!”趙王彈了一曲,於是秦國御史就在簡上寫著:“某年某月某日,在澠池宴會,秦王命趙王彈瑟。”藺相如見狀,就拿著缶走到秦王面前,請秦王擊缶助興,秦王不肯答應,藺相如就說:“現在我離大王只有五步之遙,如果大王不答應,我拼著一死,也要濺你一身血。”秦王不得已只好勉強在缶上敲了幾下。藺相如於是叫趙國御史記下:“某年某月某日,在澠池宴會,趙王命秦王敲缶助興。”
筵會進行到一半時,秦國大臣忽然對趙王說:“請趙王獻出十五座城地,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不甘示弱地說:“請秦王獻出咸陽,為趙王祝福!” 藺相如為了維護趙國與趙王的尊嚴,機智、勇敢的和秦國君臣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不屈不撓的鬥爭,有力地挫敗了秦國的不軌圖謀。
---------------------
◎完璧歸趙
秦昭王聽說趙惠文王有一塊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就想要得到這塊寶玉,於是派遣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取寶玉。趙王收到信後,命藺相如為使臣,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
到了秦國後,藺相如雙手捧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仔細端詳良久,發現不愧是稀世之寶,非常高興。可是過了很久,秦王都絕口不提以城換璧之事,於是藺相如假意要指出和氏璧上的瑕疵給秦王看,把和氏璧拿了回來,並且義正詞嚴地說:“大王答應以十五座城交換和氏璧,可是我一直看不到大王的誠意。如果大王要寶玉卻不肯實現諾言,我就以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秦王怕他真的把璧玉撞碎了,就含糊其詞的表示自己會實現諾言,並請藺相如先回賓館休息。回到賓館後,藺相如知道秦王不會真的以城換璧,就秘密派人將和氏璧送回趙國了。
當秦王知道和氏璧已送回趙國時,非常震怒。可是在藺相如大無畏態度的面前,也就無可奈何地將他奉為上賓,然後讓他回趙國去了。後來,秦國一直沒有把十五座城池割給趙國,趙國自然也就沒有再把和氏璧送給秦國了。
-----------------------
◎廉頗負荊請罪
藺相如本是一介平民,可是自從出使秦國完璧歸趙,以及陪趙王赴澠池之會以後,隨即被拜為上卿。 大將廉頗知道藺相如被拜為上卿後,很不服氣。他認為自已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才得到現有的職位,而藺相如只是耍耍嘴皮,結果職位竟比自己還高。於是他公開地說:「將來有機會的話,我非好好羞辱藺相如一番不可。」藺相如聽到這件事情後,默不吭聲。
有一天,藺相如的馬車在街上與廉頗相遇,藺相如即命車夫趕緊避到小路,讓廉頗的馬車先過。車夫覺得很奇怪,就問道:「相爺的官比廉頗還大,為什麼還要怕他呢?」藺相如答道:「並非我怕廉頗,而是現在趙國強鄰環視。我與廉頗,一個在朝、一個在沙場為趙國效力,如果我們兩人不和的話,那趙國就危險了。」廉頗聽到後非常慚愧,自行到藺相如家負荊請罪。後來兩人成了莫逆之交,化解了一場趙國可能的政治危機。
●人物分析
一、藺相如的為人:
(一)有智慧:
(1)繆賢有罪,想逃去燕國,藺相如認為燕王不會收留繆賢,建議繆賢認罪,結果繆賢得趙王免罪。
(2)藺相如見秦王無意償趙城,假稱璧玉有瑕,把璧取回。
(3)假稱趙王齋戒五天,以爭取五天時間,將璧玉送回趙國。
(二)有勇氣:
(1)要與璧同碎於柱,以防止秦王用武奪回璧玉。
( 2 )面責秦王無禮無信,暗中派人送璧歸趙。
( 3 )願受湯鑊之刑,一死以謝欺騙秦王之罪。
( 4 )澠池之會上,秦王恃勢侮辱趙國,藺相如竟以生命來威脅,願與秦王同歸於盡,迫使秦王屈服。
(三)忠心愛國:
(1〉澠池之會後,趙王位在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欲當眾毆辱相如,然而相如只採取退讓的態度,因為他明白「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以免秦國入侵,使國家招致災難。
(2)明白「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的宗旨,故不與廉頗計較。
(四)寬宏大量:
(1)對於廉頗的惡言羞辱,處處退讓。
(2)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亦不計較過去恩怨,原諒了廉頗,可見藺相如之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