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辭之爭系列:「知識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還是「知識越多越坎坷」?

2008-09-02 9:24 pm
「知識改變命運」及「書中自有黃金屋」都是我從小深信的。但自從在大學畢業,在社會做事的數年間,卻有另一番體會:覺得我國偉大的創國領導人、紅太陽、總舵手 毛主席的話:「書讀得越多,人就越糊塗」的話,越來越有道理;最少,我覺得南宋詞人辛棄疾先生那句話「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引自《西江月‧遣興》,全文見以下網頁:http://leoja.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html)以及西方Rock n' Roll歌手Meat Loaf所唱的《Life is a lemon》(見:http://leoja.blogspot.com/2008/01/life-is-lemon-meat-loaf.html)更合乎現實的處境。

另外,引發小弟重問這個「老掉牙」的哲學問題,是因為近日見到網友曾發問過類似的問題:「知識改變命運是誰說的?是不是知識愈豐富,命運愈坎坷?」(見: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081300472)。

請問:

1)「知識改變命運」是那位名人、學者所首說的?原句載於那篇文章、論文、講詞或書籍之中呢?

2)請論:「知識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還是「知識越多越坎坷」?
更新1:

有心聲數則,因與問題無關,故放於意見之內。

更新2:

另外,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補充(或指引),很多人都將「知識」、「命運」的定義說得含糊不清,引致很多的誤解與無謂的爭論。以「知識」一詞,古時中國人,將分辨道德的是非之心,視為「智慧」的一部份,如「是非之心,知之端也。」、「仁者安人、知者利仁」等;亦有古人將情緒控操能力,視為「智慧」的一部份、「智者」的條件,如孫子兵法中,有「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說法。至於「改善命運」,很多人會聯想到「成功」與「富足」,而「成功」與「富足」,亦有「物質上」的成功/滿足,及「精神上」的成功/滿足之分。

更新3:

在滿入討論,將自己的論述,成為有「指導性」、有「啟發性」的知識之前,邀誠各位先花一點點的時候,看看以下資料: 1)香港電台網上學習系列《李天命網上思考‧方法基楚‧言理分析‧第1類言害:語意曖》(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leetm/basic01b.htm); 2)《思方網》中的《語害批判》中「語意不清」一段(http://philosophy.hku.hk/think/chi/pitfalls.php); 3)《思方網》中的《必要及足夠條件》(http://philosophy.hku.hk/think/chi/nsc.php);

更新4:

4)香港電台網上學習系列《李天命網上思考‧方法基楚‧謬誤剖析‧不充分的謬誤》(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leetm/basic02c.htm); 5)《思方網》中的《常見謬誤》(http://philosophy.hku.hk/think/chi/fallacy-list.php);及 6)《思方網》中的《謬誤與認知偏差》(http://philosophy.hku.hk/think/chi/fallacies.php)

更新5:

更正錯字,在2008-09-02 13:45:52的補充,「在『滿』入討論……」一句,應改為: 「在『深』入討論……」

更新6:

致意見者: 獨孤求敗 (發表時間: 2008-09-03 11:41:41) 閣下提到幾點,甚有啟發性。 一、今「知識改變命運」乃是愚民之計,見歷朝開科取士之原因。 二、「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學有一技之長增加收入。 三、「知識越多越坎坷」是因為知識越多,越覺得緲少,膽量越少,而且實例中,智商高的人,會陷於人妒,會比人坎坷。(廿年前一個失業的東歐人仕,智商達二百。) 四、這個話題難於歸納,只能以偏概全,總不能用統計法啊!

更新7:

就閣下所提到的第四點(「這個話題難於歸納,只能以偏概全,總不能用統計法啊!」)我也覺得難以使用「歸納法」及「統計法」。不過,就如閣下第三點中,除了使用了「歸納法」(「智商高的人,會陷於人妒,會比人坎坷」)之外,也使用了邏輯推理。 其實,我們在說理及辯論的過程,最多使用的,並不是「歸納法」及「統計法」,而是邏輯推理。如果閣下能將第三點詳加分析及闡述,再加上其他資料(如第一及第二點),想必能寫出一遍有啟發性、指導性、邏輯性、可讀性的論文。期待閣下的回答。

更新8: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中,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沒有學識只是無知,拙於思考卻是愚蠢。」這段話,或可以幫助回答者界定「有智慧」及「有知識」(或「有學識」)的分別。

回答 (6)

2008-09-11 12:02 pm
✔ 最佳答案
  君之盛情難卻,特此應邀獻醜。「重出江湖」云云,愧不敢當。昔年退隱不作一問一答,縱有必要發聲也要假人之手,實因身份特殊,免成一眾毒矢之的連累無辜。事隔兩載,雖不知此地現況如何,但盼已為世淡忘,蜻蜓點水應還不致於引起大波。

  「知識就是權力」語出近代哲學家傅柯,作為批判權力結構體系如何挪用知識作為進一步鞏固權力之工具;「性格決定命運」語出心理學家榮格,用以指出習慣性行為模式所表現出的心理特徵的巨大影響。但請恕冒昧,確不知「知識改變命運」是否名言,以及語出何方。以我所知,並無偉人首出此語。此句與其他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意義又甚普通,加上近代社會價值觀與之有強烈呼應,是以一出即風行,亦甚尋常,未必代表出自名人學者之口。所學不廣,於此如有失知,煩勞賜正,不勝銘感。

  至第二問。君問「『書中自有黃金屋』還是『知識越多越坎坷』」,已於發問時預設了兩者只有一者為真,亦即預設了若果有黃金屋,則不會坎坷。但這是未經辯證的,根據常識可知,物質富足與命運坎坷兩者發生於同一人身上是絕對可能的。我們絕對可以想像這世界存在一個物質十分富足的人,除了物質一面外其他盡皆不如意甚至慘無人道,甚至可以想像造成這情況係由於該人之知識。這反例已足以推翻「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越多越坎坷」兩種情況不能兼容的說法。因此,問題本身藏有謬誤,必須分拆為兩個,一是知識是否能能使人物質富足,二是知識會否越多越坎坷。雖然「命運」難以準確定義,但以上兩個問題的解答將對「知識是否改變命運」之問有所揭示。

  首先,知識是否能令人富有,答案是肯定的。邏輯推理如下:(一)掌握如何富有的方法,能令人富有。(二)如何富有的方法是一種知識。因此結論為:(三)掌握了某些知識能令人富有。其理極易,只要書中所述係真確的如何富有的方法,則「書中自有黃金屋」自是無可置疑的。

  然而,雖然「如何富有的方法」這知識存在,卻不等於必然會在書中出現,甚至不等於必然為人所真知。「書中自有黃金屋」中所指的書,也自非論發達之道的專書。所以,如果說知識可促使人富有,但那些知識又不是如何富有起來的知識,則他們如何可促使人富有係可疑的。而在日常脈絡下,「書中自有黃金屋」、「讀多啲書,將來搵多啲錢」之類的說法更只指涉到學校課本中的知識,從唸書厲害不能必然導致富有的社會事實來看,有關說法並非實情。有關對近世資本主義的批判文章中,更有不少嘗試指證出一個現象,即「如何富有的方法」這類知識為少數富人所把持乃係貧富懸殊之兆因,而之所以有關知識被把持係因為要為所持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如此說屬實,則說課本知識能致巨富,若未經推證即近於妄想。

  以當代社會學上如法蘭克福學派、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解釋,「讀多啲書,將來搵多啲錢」之類的憧憬,是權力上層對一般大眾所製造的假象,通過國家機器宣傳予以傳播,而學校在這背景下則係一種生產勞動力的工具,有關假象令人安份守己於強迫教育,間接服從所有的權力支配,為權力上層所成功模塑成其想要的樣子。如此說屬實,「書中自有黃金屋」固是有目的地所製造的愚民之政,而與此相若的「知識改變命運」云云之源起亦或許大致可等而視之。

  知識越多,會否越坎坷,牽涉到兩個層次的問題,一係一種人生不如意不理想(即「坎坷」)的狀態是如何的,二是知識多會否便自陷進該種狀態中。要解答「知識越多會否越坎坷」,必要同時處理該兩個問題。

  單前一問題,已是千古哲學問題,固不能在此疏理,姑以「不能為所欲為」(順一正日常用法之謬,「欲為」自不一定指涉不正當之事)、「有志不能伸」之類作為不如意之狀態。固然人所欲為者,不必然係求財,可以有眾多人生理想。

  知識種類紛陳,按理而言,必有些「如何達成(特定的)人生理想」的知識,而該些知識自必可令人免墮於不如意狀態中。是故,如說一般而言知識越多人生越理想,有一定道理可言。固可想像在種種情況下,知識越多越令人不如意,例如知識一多,越發覺自己之理想乃不可行,受夢破之極苦(而個人也相信這是致使「知識越多會否越坎坷」的最常情況)。但如該句係說明普遍事理,則恕我無法找到理由支持。
參考: 虛谷原創
2008-09-10 10:23 am
「知識改變命運」我不同意但「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同意的.
但你又相信信念可以創造實相嗎 ? 本人是活學活用的.


florpy
2008-09-06 8:42 am
「知識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越多越坎坷」?

太簡單...有冇發現呢三樣野都冇衝突, 可以並存...
難說你認為命運只有單向轉好而唔會轉壞?
難道你認為只要有黃金屋就可以盡然擺脫人世的坎坷?
2008-09-06 8:27 am
答1.小弟只知「知識改變命運」是電視劇名和書名,不知出自何典?參考!
http://www.she.com/living/bookworms/index.cfm?object_id=E790AB32-97E8-423A-AAF6CA64524477BE&ref=article.bottom

2008-09-06 00:29:22 補充:
問題2請參考: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60400807

2008-09-07 01:52:01 補充:
細心想來,這個其實個頗為主觀的問題!「知識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越多越坎坷」?三句,根本就是一些片面觀點的空洞口號,就像那句垣極經典的口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你相信:『沒有共產黨(真的)就沒有新中國』嗎?......同樣道理,你相信:「知識(真的)改變命運」嗎?你相信:「書中(真的)自有黃金屋」嗎?你相信:「知識(真的)越多越坎坷」嗎?

正確答案大概只有是:羌太公釣魚-----------願者上釣啊?!!

2008-09-07 06:30:56 補充:
給你的三個忠告:


如果你能把正當的知識活學活用,那麼「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的!

如果你可為追尋真理而絕不妥協,那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是真的!

如果你是個只懂鑽牛角尖的書生,那麼「知識越多越坎坷」是真的!

2008-09-09 01:13:13 補充:
昨夜想到,其實你可以把這三個頗為主觀的問題,轉化為數字符號,再用數理邏輯或統計學的分析方法,計算出正確答案來的!
參考: , 個人體會!
2008-09-02 10:11 pm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081300472

獨孤求敗之前已提出知識越多越坎坷的問題,可以參考有關答案
2008-09-02 9:25 pm
心聲1:效法網友「智庫丫發」的做法(http://hk.knowledge.yahoo.com/my/my?show=HA00308741),將問題分成不同的系列。現有的系列如下:智在必得系列、炒冷飯系列、Recycle系列及明槍求擋系列。

心聲2:炒冷飯,是中國人傳統菜色。相傳,這是古時的中國人,將上一餐餘下的飯菜,翻炒再上台的菜式,反映著中國人節儉環保的傳統美德。

2008-09-02 13:25:55 補充:
心聲3:「言辭之爭」一詞,見於《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書中的《思考與心魔‧導論:語害批判的實效架構》:


許多人光曉得一味講、講、講,而不曉得暫停下來,反省一下所講的到底是甚麼意思。無聊的爭論每多由此而起。『香港是否文化沙漠?』、『中國有沒有人權?』、『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諸如此類的問題,未經釐清就爭論,其結果是可以預知的,那就是沒有結果。……

2008-09-02 13:26:01 補充:
人與人之間的論爭,每多屬於『言辭之爭』,即由於用語的歧義、曖昧等因素而引起的論爭。……哲學家被喻為瞎子在黑房裏尋找一隻不存在的黑貓,而神學家則被喻為自稱(或被信眾深信)為居然找到那隻貓的人。對於好作言辭之爭的哲學家、神學家來說,這個諷喻應一帖清醒劑的作用。


屬「言辭之爭」與否,在於有沒有適當地釐清論斷的文義、意境及該論斷所適用的場合。(心聲3完)

2008-09-02 13:26:17 補充:
心聲4:本人曾見到有人感慨地質疑著:「『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在哪?『清者自清』?濁者清濁不分。」 亦見到有人甚至慨嘆著:「世道昏昧,眾人本末倒置,不分是非,甚至對任何正氣凜然的言辭也連感知的能力也沒有。」更有人更慨嘆:「某地方因為有人執法不公、不明,讓垃圾、謠言、作弊、謾罵、不義行為充斥著,讓有識之士黯然,讓衛道之士嘆息。」或許,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只好由廣大的民眾一同去作出見證了。

2008-09-02 13:26:28 補充:
又曾聽說:「真理越辯越明。」、「民主就是要由所有人一人一票的去投票來作決定。」為了不用再給如「扶正除奸聯盟」內那位自認作「虛毛囂藐」的「虛無飄渺」之類的仁兄再為我扣上一頂「一舊俾人洗左腦而又目光扭曲o既行屍走肉」之帽子,然後再收到句「你’d better off」的霉氣話,如果有多過一個答案出現,我將不會自選最佳答案,而跟各位一同投票。如果只得一個答案,我才會選為最佳答案。如果沒有人回答或我個人認為現有答案未夠完善的話,我會繼續用炒冷飯系列來重問。(心聲4完)

2008-09-02 13:27:01 補充:
心聲5:
「在文學修養中,語言學習是很重要的。沒有運用語言的事本,即無從表達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會有多少說服力。」
(節錄自老舍的《論文學語言及其他<人、物、語言>》)

建議回答者回答前先咀嚼以下引自季羨林先生的《季羨林自傳》(全文見:http://leoja.blogspot.com/2007/03/blog-post_7439.html)內,有關學術研究經驗的引文:


關於進行科學研究的指導方針的想法。六七十年前胡適先生提出來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2008-09-02 13:27:16 補充:
求證要小心,要客觀,決不允許厭煩,更不允許馬虎。要從多層次、多角度上來求證,從而考驗……那一部份正確,那一部份又不正確。……事關學術良心,決不能含糊。……

不要騙自己,不要騙讀者。做到這一步,是有德。不則就是缺德。寫什麼東西,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不相信而寫出來要讀者相信,不是缺德又是什麼呢?自己不懂而寫出來要讀者懂,不是缺德又是什麼呢?……

剽竊別人的看法或者資料,而不加以說明,那是小偷行為,斯下矣。……
」引文完(心聲5完)


收錄日期: 2021-04-21 22:08: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902000051KK006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