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急}}—2

2008-09-01 12:05 am
1.一鼓作氣
2.病入膏肓
3.破釜沈舟
4.汗流浹背
5.罄竹難書
6.如火如荼
7.世外桃源
8.完璧歸趙
9.唇亡齒寒
10.口蜜腹劍

回答 (2)

2008-09-01 12:30 am
✔ 最佳答案
一鼓作氣:

春秋時代, 有一次齊國派兵攻打魯曙, 魯莊王玫曹劌帶部隊在長勺抵抗。 當兩軍擺開陣勢時, 魯莊公打算擂鼓, 命令部隊衝擊。 曹劌卻說:「 不行, 要等一會。」 一直到齊軍擂過第三遍鼓,才叫擂第一次鼓。 而擂過這一次鼓后, 魯軍就把齊軍打得大敗。 這時, 魯莊公打算追上去。 曹歲又說:「 不行。」 說, 自己下車低頭看地上齊軍走過留下的車跡; 然后又上車, 朝遠處望望奔逃的齊暈。 這才點頭說:「 可以追趕了。」 于是很快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事后, 魯莊公問曹劌為什麼要這樣做, 曹劌回答道:「 打仗這事, 完全仗著勇氣。 擂第一遍鼓時, 士兵的勇氣正很旺盛; 等到擂二遍鼓, 勇氣已經衰退; 第三遍鼓, 勇氣就沒有了。 敵軍擂過第三遍鼓,我才擂第一次鼓,恰巧是敵人的勇氣沒有了, 而我們的勇氣正很旺盛, 以勇氣旺盛的部隊衝擊已經喪失勇氣的敵人, 自然把敵人打得大敗。 齊國是個大國, 我恐怕它假裝敗退, 留有伏兵。 等看見它車跡錯亂, 旗幟倒斜不齊, 斷定它是真敗, 才說可以追擊。」  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發生戰爭。魯國有個叫曹劌(音貴)的人,要求和魯庄公一起作戰。庄公同意了,兩軍在魯國的長勺相遇。齊國擊鼓三次後,曹劌才叫魯庄公下令擂鼓進軍。結果,魯軍奮勇殺敵,把齊軍打得大敗逃走。過後,魯庄公問曹劌為什麼在齊軍三次擊鼓後才出兵,曹劌說:「作戰靠一股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勇氣十足,第二次勇氣衰退,第三次時勇氣已耗盡。齊軍擊了三次鼓,已經喪失鬥志;而我軍在擊了一次鼓後,人人鬥志旺盛,奮勇殺敵。這就是我們能打敗齊軍的原因。」魯庄公聽了,十分信服。後來,『一鼓作氣』用來比喻一下子把事情做好。

病入膏肓:

春秋 時,晉公 患 重病,派人 到 秦國 請 醫生。秦 桓公 派了 一位 名叫 緩 的 名醫 去 診治。在 緩 還 未到 之前,晉 景公 做了 個 夢,夢見 兩個 小孩 在 談話。一個 說﹕ “ 來人 是 個 醫術 高明的 醫生,恐怕 要 傷害 我們,我們 該 逃往 哪裡﹖ “ 另 一個 回答 說 ﹕” 我們 躲在 膏肓 的 下面,看 他 能 把 我們 怎樣﹖” 緩 到了 之後,給 晉公 作了 檢查,然後 搖搖頭 說﹕” 你的 病 已 發展到 膏肓 的 下面 了,用 火炙 的 辦法 不行,用 針剌 也 剌不到 患處,服 湯藥 力 達不到,實在 是 無法 醫治 了。” 晉 景公 嘆了 口 氣,說﹕” 緩是 一位 名不虛傳的 醫生。” 於是 賞給了 緩 一筆 厚禮,送 他 回國。不久,晉 景公 果然 病逝。

破釜沈舟:

公元前二O七年,秦軍把趙國圍困於鉅鹿,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國派項羽率領二萬兵渡河救援。當時,秦軍有二十萬,楚兵大多不敢與秦軍打仗。於是,項羽命令士兵渡河後,將所乘的船鑿沈,並打破士兵用來煮食的鍋,只帶三日糧草。 這表示如果戰敗,士兵必死無疑.結果,士兵拚死力戰,擊敗了秦軍.

汗流浹背: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 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 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 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 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 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 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 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 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 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 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 然太难临头。” 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 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 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 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 请皇太后。 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 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 宣帝。

2008-08-31 16:31:23 補充:
另外..我send俾你!!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4 20:52: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31000051KK015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