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一個認為自己秉承著古典傳統的社會科學家眼裏,社會科學是一種治學的實踐。研究實質性問題的學者,像很多人一樣,很快就對討論瑣屑空泛的方法與理論失去了耐心,感到厭倦。太多的討論又使他自己的研究難以穩步展開。這種經歷使他相信,與其讓一個從未作出任何重大研究成果的專家提出一堆"研究法則",還不如請一位從事實際研究的學生對自己的工作過程作一番描述。僅僅通過經驗豐富的思想家交換各自實際研究方法的談話,就足以使初學者體會到內涵豐富的方法和理論。有鑒於此,我認為,稍詳細地談談我的治學不無益處。這當然只是個人的陳述,但我希望讀者,特別是剛剛獨立研究的讀者,――能將它們和自己的經驗相印證,使其更少個人的色彩。
一
我想最好還是先提醒初學者的是,在你們所加入的學術共同體中,那些最有名望的思想家並不把研究工作與日常生活相割裂。他們捨不得冷落任何一方面,以至於不能容忍這樣的分割,並且要力圖使兩者相得益彰。當然,這樣的分割在一般人中已成流行之勢。我想,這大概是由於他們所從事的研究工作空洞無物吧。但你會發現,作為學者,你有特別的機會來設計一種生活方式,它將促成良好的研究習慣。選擇做一名學者,既是選擇了職業,同時也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是否認識到這一點,在努力使治學臻于完美的歷程中,治學者也塑造了自我;為了挖掘潛力,抓住任何邂逅相遇的機會,他陶冶成了以優秀的研究者必備的多種素質為核心的品格。我的意思是,你必須在學術工作中融入個人的生活體驗:持續不斷地審視它,解釋它。從這個意義上說,治學之道就是你的核心,並且在你可能從事的每一項學術成果中納入個人的體驗。說你能"獲取經驗",首先意味著往日的體驗參與並且影響著現在的體驗,進而影響到對未來經驗的獲取。作為一名社會科學家,你必須控制這相當微妙的交互影響,捕捉你所體驗到的東西,然後整理得條理分明:只有如此,你才有希望利用它們來引導、檢驗你的思考,並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訓練成治學有方的學者。但需要怎麼做呢?有一個好方法:你務必建立一個學術檔案,用社會學家的話說,即記日記。許多富有創新精神的著作者篤行於此;而社會學家需要進行系統的思考,也得如此。
在我即將論及的這個學術檔案中,個人體驗和學術活動相輔相成,進行中的與尚在計畫的研究也密切結合。在這個學術檔案中,你作為治學者,要嘗試將正在從事的學術研究與同時產生的個人體驗協調起來。在這裏,你不要憚於運用體驗,並與正在從事的各種研究直接聯繫。學術檔案將有助於緩解重複工作的乏?同時使你免受勞心費神之苦。它還能激發你捕捉"邊緣思想":異彩紛呈的思想,要麼是日常生活的"副產品",要麼是無意間聽到的街談巷議的片段,甚或就是夢中所得。這些思想一旦被記錄下來,就不只會給更直接的體驗添些思想意義,還可能激發出更為系統的思考。
你將經常發現,那些卓有成就的思想家是如何審慎地對待他們的思想,密切地關注它們的發展,並組織起自己的體驗。對於哪怕是最微末的體驗,他們也敝帚自珍,因為現代人在一生中獲得的個人體驗是如此之少,而作為原創性學術研究工作的源泉,這些體驗又顯得如此重要。我漸漸認識到,能夠信任自己的體驗同時又不盲從,這是一位成熟的治學者的標誌。這種富於彈性的自信心對於任何思想追求中的創新都是必需的。而學術檔案就是使你能夠資以發展和維護自信心的一種方式。
通過設立內容豐富的學術檔案,並由此養成自省的習慣,你將學會如何保持內在精神世界的清醒。無論何時,當你對某些事件或思想深有感觸,務必不要讓它們從腦海中溜走,相反,你要梳理它們,把它們歸入你的學術檔案,並在這個過程中抽取它們的含義,讓自己看看這些感觸和念頭究竟是多麼愚不可及,還是如何可以被闡述為令人獲益匪淺的東西。建立學術檔案同樣可以使你養成練筆的習慣。若要保持嫺熟的寫作技巧,至少要每個星期都寫些文字。在充實學術檔案的過程中,你便能練習寫作,據說這樣便可以提高表達能力。維護和更新一個學術檔案,就是把握住了自己的體驗。
2008-08-31 21:23:39 補充:
對於一位社會科學家來說,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僅僅在為了某個研究專案或課題而申請經費時,才感到有必要制定"計畫"。大多數計畫被制定出來,或至少是有些詳細的書面文字,僅僅是為了申請到資金。無論這種計畫的制定過程多麼合乎標準,我認為都是非常糟糕的: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十足的推銷術,並且,一般說來很有可能煞費苦心地炮製出虛張聲勢的文章來;課題也許被"展示"出來,並在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就被加以隨意解釋;所謂課題,純屬虛構而已,目標只是為了某種穩秘的意圖獲取資金,――卻不論這個意圖連同上報的研究項目有無價值。一位從事實踐的社會科學家應當定期回顧"我的問題與計畫的進展"。
2008-08-31 21:23:46 補充:
一名剛剛從事獨立研究的年輕人也應當考慮這個問題,但人們不要期望他――而他也不要自我期許――在這個問題上能有多麼深人的進展,並且一定不要固守任何一項計畫。他所能做的就是列出論題。無論論題大小,它往往不幸成為他預想中的獨立從事的首項研究。只有在你的研究工作進行到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時候,這樣的回顧才可能頗見收穫,乃至引起別人的興趣。
2008-08-31 21:24:07 補充:
有許多想法,問題通常只是他事實上、而且應該選擇其中的哪一個作為下一個研究的題目。他應當給自己的主要日程專門設立一個簡明的學術檔案,這個學術檔案僅依據自己――或許包括與朋友之間的討論――而進行記錄和修改。他應當經常地,並且也在清閒的時候,認真而有針對性地回顧這些記錄。
2008-08-31 21:26:26 補充:
對於保持你的學術事業目標明朗,駕馭自如,諸如此類的步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我認為在從事研究的社會科學家之中,對"我的問題的進展"的評價進行不拘形式的交流,是確鑿判定"社會科學領域中主導問題"的惟一基礎。在任何自由的學術共同體中,不大可能甚至肯定不存在鐵板一塊的問題系列。如果一個學術團體氣氛活躍,成果卓著,那麼必然存在著可供個人之間探討未來研究的學術空間。這種空間包括問題、方法和理論三個方面――它應當源自研究者的工作並重新引人研究當中去;研究的進展決定了它們的內容,而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又引導著研究的進展。專業協會正是因此才有它存在的學術上的理由,也才因此需要設立一個學術檔案。
2008-08-31 21:26:54 補充:
在你學術檔案中的各類主題下,包含著個人觀點、評論、摘錄、書目和課題概要。依我所見,這雖然只是一個隨意的習慣問題,但我認為你會發現,把所有這些條目根據研究專案,分類整理為包含各個分支的主學術檔案將會更好。當然,主題會有變化,有時變化還會十分頻繁。比如,當一名學生準備預考、寫作論文,同時還要完成學期論文,那麼,他的學術檔案就會按照這三個方面進行編排,但經過一年左右的研究生學習後,你將重組所有學術檔案以便和你的學位論文所包含的主要研究專案掛鈎。
2008-08-31 21:27:01 補充:
於是,當你不斷推進研究之時,便會發現沒有哪個研究專案曾佔據過全部學術檔案,或者你建立主要分類,據以安排學術檔案。事實上,使用學術檔案,會使你用以思考的分類不斷擴大。這些分類不斷變化,一部分會被剔除,另外一些又加人進來,這一過程可以看作是你的學術研究深入拓展的標記。最終所有學術檔案會按照幾個大的研究題目進行編排,在幾個大題目之下,又有許多年復一年不斷改變的小題目。
2008-08-31 21:27:33 補充:
所有這些都包含著要做筆記。你必須養成對讀到的每一本有價值的書做大量筆記的習慣――當然,我必須承認,一本毫無價值的書遠不如由自己思考而得到的東西多。把讀他人著作而獲得的體驗,或自己的生活體驗轉化到學術領域時,第一步就是賦之以框架。僅僅對一則體驗命名就常常需要你作進一步的解釋;同時,就一本書作筆記能夠激勵你思考。自然,這對你理解此書大有助益。
2008-08-31 21:27:40 補充:
你的筆記或許同我的一樣實際上不禿趿嚼?在閱讀那些最重要的書時,力圖把握作者論證的結構,並相應做出筆記;但經過幾年的獨立研究後,更為經常的作法不是去閱讀整本書,而是從已在學術檔案中計畫好的,你所感興趣並正在考慮的某些特定的論題和主題的角度出發,有選擇地閱讀書中的某些部分。於是,你做的筆記並不一定全面反映此書。你僅僅是因為它們有助於你的研究項目而利用其中某個思想,某件事實。
2008-08-31 21:28:10 補充:
二
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個看起來更像一種奇怪的"文學"日記的學術檔案又該如何應用到學術生產中去呢?對此學術檔案的維護本身就是學術生產。從極為模糊到精緻完美,它是一個不斷擴大的事實和思想的倉庫。例如,當我決定進行精英研究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我要瞭解的各個類型人的名單,草擬一個提綱。
2008-08-31 21:28:26 補充:
我如何想到並決定做這樣一項研究,這可能就揭示了個人的生活經驗怎樣滋養了他所從事的學術研究。我忘記了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專門研究"社會分層"的,但我確信在第一次讀凡勃倫的著作時就已經開始了。對於他在"商業"和"工業"上的研究,我一直不甚瞭解,乃至印象模糊。對刻板的美國公眾來說,他是馬克思的翻版。不管怎麼說,我寫了一本關於勞工組織和勞工領袖的書,這是一個帶有政治動機的任務;我還寫了一本關於中間階層的書,寫它的最初動機是想整理一下從1945年以來在紐約的個人經歷。
2008-08-31 21:28:31 補充:
因此,我的朋友建議我還應該續寫一部有關上層階級的書,以湊成一個三部曲。我認為對它已頗有把握。我曾反復地閱讀巴爾扎克的作品,尤其是在40年代,並且神往他為自己定下的目標:他要在作品中"涵蓋"那一時代所有主要階級和類型的人。我還寫過一篇關於"商業精英"的論文,並收集整理了實行憲法政體以來,美國政界最高人士職業生涯的統計資料。這兩個想法起初是在美國歷史的專家討論會上激發產生的。
2008-08-31 21:29:15 補充:
在寫這些文章和書以及為社會分層研究做準備的過程中,難免會殘留有關上層階級的觀念和事實。尤其是在社會階層化的研究中,很難避免的會逸出當前的主題。因為現實中的任何一個階層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其他的階層相關聯。因此,我開始考慮寫一本關於精英的書。
2008-08-31 21:29:20 補充:
但是,這並不是這項"研究"產生的"確切"原因。真實的過程是這樣的:(1)這個想法和計畫源於我的學術檔案,因為我所有的計畫都是與這些學術檔案相始終的,並且,這些書只是從深入其中的持續不斷的研究中有組織地抽取出來的。(2)經過一段時間,所涉及的一系列問題開始支配我。在草擬提綱之後,我檢查了我的全部學術檔案,不僅包括那些明顯與我的主題相關的部分,還包括那些看起來毫無瓜葛的內容。從而將它們結合在一起。為了這特定領域的問題,我在學術檔案中開闢出新的單元。當然,學術檔案中的其他部分也需要重新佈局了。
2008-08-31 21:29:45 補充:
在重新安排學術檔案系統時,你經常會發現想像力被不斷激發出來。顯然這是你通過將各種想法和不同主題的筆記融合而促成的。這是一種組合邏輯,在這個過程中,"運氣"有時扮演著一個重要而奇異的角色。你嘗試以一種輕鬆的方式把在學術檔案中作為例子的學術資源歸攏在新的主題之下。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也開始運用我的觀察力和日常經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精英研究的經歷。然後我就去和那些我認為曾經歷過或考慮過這些問題的人進行交談。事實上,我現在開始改變原定要研究的人物。到目前,這些人物應包括(1)我原本就想研究的人;(2)與我研究的物件有密切關係的人;(3)通常以某種專業方式對我所研究的物件感興趣的人。
2008-08-31 21:29:51 補充:
雖然我說不出最優秀的學者必備的全部社會條件,但能夠使一群願意傾聽和討論的人環繞在自己周圍――有時這些人只能是在想像之中――無疑是條件之一。無論如何,我都盡力將自己置身於各種互有關聯的社會環境和學術環境之中,這樣可以引導我沿著研究主題進行思考。以上就是我關於個人生活與學術生活相融合的論述的一點意義。
2008-08-31 21:30:07 補充:
今天,在社會科學中,好的研究不再是、也不可能總是由一種明確的經驗研究構成,而是由多種研究複合而成。所以,只有當已有的資料經過反復研究並構建起一般的假說之後,才能確定可以把什麼內容作為把握問題狀況與發展趨勢的落腳點。
2008-08-31 21:30:34 補充:
在學術文獻中,我發現在"已有資料"裏,有三種類型與我的精英研究有關,即:一些和主題有關的理論;其他人研究出來,並作為這些理論論據的資料;已收集起來並經過不同程度的整理集中,可以利用,但與這些理論無直接關係的資料。只有在類似既有資料的幫助下,完成理論的第一份草案後,我才能有效地確定我的核心主張和基於直覺而產生的想法,並設計研究項目,對其進行檢驗。
2008-08-31 21:30:38 補充:
也許我不必如此,儘管我知道我最終會往復於已有資料和自身研究之間。所有最終的陳述都不僅要涵蓋資料(只要是可得的或我已知的),而且還必須通過某種積極或消極的方式來考慮適用的理論。有時,這一對思想的"考慮",通過事實的支持或否定,就可輕易完成;有時則需要詳細的分析或評定;有時,我可以系統地羅列一些適用的理論作為選擇的範圍,並依據這一範圍來組織問題。但有時我只允許這些理論出現在我自己確定的範圍之中,出現在相當多樣的情境中。不管怎樣,在有關精英的書裏面,我必須考慮莫斯卡、熊彼特、凡勃倫、馬克思、拉斯維爾、蜜雪兒斯、韋伯和帕累托等人的著作。